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风险分析

2015-06-21 10:47资云海子建文李倩张玉岭唐辉龚念婷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钦维西高原病

资云海,子建文,李倩,张玉岭,唐辉,龚念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中心医院,云南大理671003)

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风险分析

资云海,子建文,李倩,张玉岭,唐辉,龚念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中心医院,云南大理671003)

目的:探讨云南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CMS)的发病风险。方法:从骨密度、血细胞分析、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和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的发病风险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海拔升高,人群骨密度逐渐增加;血液RBC、Hb等逐渐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除TP、Alb及Glu外其余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肾功能和心肌酶谱各指标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理组和维西组TC、TG、LDL-C、APoB、IgG、IgM、IgA、C3、C4水平显著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低于德钦组(P<0.05);随海拔升高,CD3+、CD8+逐渐增高且相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各项功能指标随海拔升高有不同的改变,患慢性高原病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滇西;高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发病风险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是由于人体对高原慢性低氧代偿机能失调导致动脉低氧血症及红细胞过度增生,继而引起造血、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等多器官乃至整个机体损害的高原特发性疾病〔1-2〕。国内关于慢性高原病防治的研究已有较多文献资料,但多集中在青藏高原,对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患慢性高原病风险的调查尚未见详细报道。本文拟从骨密度监测、血细胞分析和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及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对滇西4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健康人群罹患慢性高原病的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加深对滇西地区慢性高原病的认识,为此地区慢性高原病的防治提供医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大理地区(平均海拔1 970 m)为大理组,753人,年龄24~67岁,平均(44±22.1)岁;迪庆开发区及维西地区(平均海拔2 300 m)为维西组,569人,年龄23~56岁,平均(43±19.2)岁;香格里拉地区(平均海拔3 280 m)为香格里拉组,692人,年龄23~61岁,平均(41±19.4)岁;德钦地区(平均海拔4 000 m)为德钦组,457人,年龄20~51岁,平均(43±21.2)岁。4组人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研究对象均在各自地区生活超过10年。

1.2 研究方法

1.2.1体检者要求无影响生化指标、血细胞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疾病,空腹12 h以上,采血前1 d禁止吸烟、饮酒,保持平时正常饮食生活习惯,未服用或停用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1月以上,女性体检者避开月经期。

1.2.2标本采集在清晨采集体检者空腹静脉血8 mL,分离血清备用;采集EDTA-K2抗凝血2 mL备用;采集4 mL肝素钠抗凝血备用;采集1.6 mL静脉血与0.4 mL枸橼酸钠混匀备用。

1.2.3仪器及项目骨密度测量:采用双能X线EXA-3000骨密度仪(韩国OSTEOSYS)测定右脚跟骨骨密度。血细胞分析: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五分类及网织红细胞测定,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提供。血液流变学:采用MVIS-201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及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深圳市越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血液生化:使用西门子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及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水平。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免疫功能: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A、IgM、C3、C4含量,所用试剂、定标液、质控品均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用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FC500 MCL)及其配套试剂,检测抗凝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4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密度大理地区和维西地区各年龄组骨密度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各年龄组骨密度显著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低于德钦组(P<0.05)。对比同一组,不同年龄骨密度值,均有61岁以上组显著低于20~40岁组和41~60岁组(P<0.05),香格里拉和德钦地区41~60岁组显著低于20~40岁组(P<0.05)。见图1。

图1 各地区3个年龄组骨密度测量值

2.2 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分析4个组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液WBC、LYMPH、LYMPH%、NEUT、NEUT%、EO、EO%、MONO、MONO%、BASO、BASO%、MCH及P-LCR等13个检测项目,各项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与维西组各个项目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的RBC、Hb、HCT、MCHC、RDW-CV、LFR、HFR、RDW-SD、MPV、PDW及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指标均显著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且显著低于德钦组(P<0.05)。依次对比MCV、PLT、PCT、RET、RET%、IRF、MFR及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s)等指标,大理组和维西组显著高于香格里拉组(P<0.05),且显著高于德钦组(P<0.05)。即大理组=维西组>香格里拉组>德钦组。见表1。

2.3 血液生化4组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清K+、Na+、Cl-、Ca2+、TP、ALB、HDL-C、APoA1及GLU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余ALT、ALP、AST、γ-GT、TBIL、DBIL、TBA、BUN、Cr、UA、β2-mg、Cys C、CK、CK-MB、LDH、α-HBDH、Mb、TC、TG、LDL-C和APoB等指标的血清学水平,大理组与维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香格里拉组低于德钦组(P<0.05)。见表2。

2.4 免疫功能大理组与维西组IgG、IgM、IgA、C3、C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的IgG、IgM、IgA、C3、C4水平明显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低于德钦组(P<0.05);大理组CD3+、CD8+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维西组CD3+、CD8+水平明显低于香格里拉组和德钦组(P<0.05),香格里拉组CD3+、CD8+水平明显低于德钦组(P<0.05)。大理组、维西组和香格里拉组CD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德钦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高原低氧环境会对机体各项机能产生复杂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各种慢性高原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3〕,常见的就有30多种,其中慢性高原适应不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心肌缺血、高原性心脏病、血压异常、高尿酸血

症、关节炎、脱发、反甲、皮肤病、眼病较为常见〔4〕。本文从骨密度监测、血细胞分析、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及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对滇西4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健康人群罹患慢性高原病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表1 云南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细胞指标比较

表2 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3 各地区免疫功能指标

当海拔在3 280 m以上时,骨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4个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值与国内相关研究〔5-6〕报道结果相比,云南滇西4个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值增高,所以根据不同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分布建立诊断标准,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海拔在2 300 m以上时,其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而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FR%)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涂血片染色显微镜观察,海拔在3 280 m以上时,球形红细胞和酒窝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和红细胞体积增大,红细胞大小极不均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等比例及形态无明显变化,说明高海拔地区人群骨髓随着海拔增高,红细胞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质发生变化和量的减少,使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生。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高,而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有增高趋势。提示高海拔地区人群血液具有“浓、黏、聚、凝”的特点。

血脂的检测结果显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载脂蛋白A1(APoA1)无明显变化。高原低氧对血脂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和海拔差异有关,也可能是我国不同地区血脂代谢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7〕。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改变是高海拔地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海拔的升高,体液免疫水平也逐渐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组之间比较,随着海拔升高,CD3+、CD8+水平增加,与彭海等〔8〕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但我们发现,CD4+水平在海拔3 280 m以下时,几乎无变化;当海拔升高至4 000 m时,CD4+水平明显增高。CD4+∕CD8+比值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是CD8+水平明显增高,而CD4+水平增高不明显,导致CD4+∕CD8+两群细胞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性疾病〔9〕。

此外,高海拔地区人群饮食主要以牛羊肉、牛奶、酥油茶等具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为主,蔬菜水果较少,且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不宜剧烈运动,这些不同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一些血液系统、肝脏、肾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0〕。

综上所述,由于高原地区长期缺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等特殊地理环境,机体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引起一系列高原疾病。所以我们建议对高海拔地区人群尽早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大力推广长期氧疗,合理用氧的时限和浓度,防寒保温、紫外线防护及药物预防和治疗。减少含脂肪和嘌呤较高的食物的摄入,控制烟酒,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补充高原多维生素片〔11〕,同时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等项目的检测对高海拔地区人群慢性高原病的防治,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1):1-8.

〔2〕张西洲,王引虎.高山生理与病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62.

〔3〕王引虎,阳盛洪,冯英凯,等.海拔5000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患病情况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2):175-177.

〔4〕李素芝,郑必海,闫春城,等.驻西藏某部海拔4500m以上地区官兵常见病发病情况调查〔J〕.高原医学杂志,2009,19(3):51.

〔5〕吴伏娜,钟紫茹,韩全水,等.深圳市正常体质量指数成人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的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6):1520-1522.

〔6〕Tan L J,Lei S F,Chen X D,et al.Establishment of Peak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Southern Chinese males and its comParisons with other mal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J〕.J Bone Miner Metab,2007,25(2):114-121.

〔7〕赵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4-78.

〔8〕彭海,吴世政,周晶萍,等.高原地区公路养护职工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96-97.

〔9〕刘茂,黄丹,陈剑,等.免疫功能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220-3224.

〔10〕杨桂英,熊元治,马颖才,等.三个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人群胃组织内四种体液因子含量变化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3,23(2):34-35.

〔11〕钟延强,鲁莹.高原部队多维生素类营养补充剂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1):873-878.

Risk Analysis of the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in Healthy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Western Yunnan Plateau

Zi Yunhai,Zi Jianwen,Li Qian,Zhang Yuling,Tang Hui,Gong Nianting
(60 Central Hospital of PLA,Dali,Yunnan 671003,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MS risk of healthy population in western Yunnan plateau.Methods:CMS risk of healthy population living at different districts was analyzed in 5 ways:bone density measurement,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hemorheological analysis,blood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ic function.Results:The bone density of peopl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elevation.RBC and Hb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blood viscosit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Except for TP,Alb and Glu,other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increased with elevation.Indexes of renal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enzymes increased as altitude rose(P<0.05).The TC,TG,LDL-C,APoB level of Dali and Weix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Shangri-La group(P<0.05),and these were even lower than Deqin group(P<0.05).The IgG,IgM,IgA,C3,C4 and CD3+,CD8+level of Dali and Weix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hangri-La group(P<0.05),and were still lower than Deqin group(P<0.05).Conclusion:The indexes of bone density measurement,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hemorheological analysis,blood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healthy people varied differently,and the CMS risk gradually increased.

western Yunnan;plateau;CMS;risk

R594.3

B

1672-2345(2015)08-0035-06

10.3969∕j.issn.1672-2345.2015.08.011

(责任编辑 董杰)

2015-03-25

2015-06-08

资云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德钦维西高原病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
德钦中学学生绘画作品选
上学第一天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漫长告别
敢于欣赏自己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银杏叶片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