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切入、激活全盘的教学设计

2015-06-23 03:43张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履历表胡适母爱

张莉

胡适的《我的母亲》出自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此文重点叙写了特殊背景下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和怀念。语言平实又饱含深情。这样一篇距离学生时代有些久远、与学生生活实际反差较大的文章,让学生动脑动手到动心动情,是颇为不易的。如何通过抓住关键巧妙切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并经历情感洗礼,是讲授这篇文章的关键。以下是本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和“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述,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母亲的品性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本文运用具体事例和细微言行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艰难中的母爱。

以下为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发放预习任务书,布置预习任务。安排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胡适及其家庭的资料、观看朗读的视频资料,并自主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勾画圈点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此课前准备为授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环节一:介绍作者,引起悬念

学生根据课前搜索资料,交流所知道的胡适。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出示自己设计的胡适的履历表:

姓名                胡适(1891——1962)

文学地位 诗人;白话运动倡导者;新文化运动开拓者;

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知识水平 35个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 第一个用白话写诗结集《尝试集》;

第一个用白话创作独幕剧《终身大事》

任职情况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设计意图:此履历表从文学地位、知识水平、主要著作和任职情况方面表现胡适卓越的成就,从而引发悬念,如此优秀的人物,他的母亲是怎样的?

环节二:涵咏诵读,走进母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

1.教师PPT显示胡适和他母亲的各种生活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父亲母亲》(伴奏版);学生在课前已经观看朗读视频,在受到感染的基础上自由朗读。

2.教师任选1名学生朗诵感受最深的语段,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用心聆听;教师适时点出诵读的核心是“情感因素”。

4.学生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再次自读文本。

5.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朗读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自己选读的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从情感阅读到整体感知的效果,得出独特的个性的阅读感受。

环节三:初研文本,认识母亲

1.填写母亲履历表:

教师出示一张胡适母亲的履历表,让学生对照课文,填写:

姓 名 胡氏(1873-1918)

文化程度 没有接受过学堂教育

婚姻状况

身 份

经济状况

家庭成员

主要事件

性格特点

这几点学生通过课文研读很快能填写:

婚姻状况 寡妇(23岁守寡)

身 份 寡母;当家后母;后婆;寡妇

经济状况 不宽裕

家庭成员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我”等七八口人

设计意图:表格的这几项内容:婚姻状况、身份、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在特殊的家庭人物关系中写母亲,体现母亲的艰难与不易。

主要事情和性格特点的概括,学生提炼出来有困难,采用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着眼全篇来分析,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的性格特点: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第5小节)

泪说先夫,动情鞭策(第5小节)       —— 严

小错晨训,大错重罚(第6、7小节)

人前不训,舔子病眼(第6、7小节)     ——慈

大哥滥赌,无有怒色(第8小节)        ——和

嫂子闹气,忍气吞声(第9、10、11小节)——忍

五叔言辱,当面对质(第12小节)       ——刚

在梳理出事件和性格后,教师追问:哪些是母亲的个性?哪些是这位母亲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而引导学生归类:

共性:对儿子——严慈相济;

个性:对家人——温和、隐忍、刚气。

2.对比母子履历表:

教师再次追问:两张履历表的对比,让我们发现母亲与儿子成就的巨大反差,但文中反复称母亲为“恩师”,母亲何以为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如果说前面对“我”的教导是“言传”,母亲的以身示范就是“身教”。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母亲的履历表填写作为深入了解母亲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迅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初步把握母亲的形象。教师的两次追问实现对母亲的首轮到二轮分析,实现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环节四:深入文本,感受母爱

1.分析母亲履历表:

问题创设1:对照履历表,家庭成员很多,为什么母亲成了当家人?

教师提示:可分析家庭成员状况:

大哥“败子”——不能让他当家;二哥“经营调度”——不愿意当家;大嫂“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没能力当家;二嫂“很能干而气量很狭小”——没资格当家。

学生通过找句子分析得出结论:这几位家庭成员没有一位是省油的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成了当家人。

问题创设2:当家有权威吗?(从课文中找寻答案)

学生从课文找出句子举例:大哥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母亲当家没有权威,才逼出“请”的智慧。

文中一句“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质朴的语言,苍凉的笔调写出了母亲生活的苍凉。

2.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母亲艰难的一生——青年丧夫、家业中落、亲人离世、周旋于家族,但为了胡适而忍辱负重,从艰难坎坷中体会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母爱,这样的母亲,叫胡适怎能不怀念不感激。在母亲离世之后,他写了这样一首诗:(PPT出示)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往日归来,才望见竹竿尖,才望见吾村,/便心头乱跳,遥知前面,老亲望我,含泪相迎。/“来了,好呀!”——更无别话,说尽心头欢喜悲酸无限情。/偷回首,揩干泪眼,招呼茶饭,款待归人。

今朝,——/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探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云散烟消!——/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能寻他那一声“好呀,来了!”

在《假如爱有天意》的小提琴曲配乐中,学生读第一段,教师读第二段。

3.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胡适的母亲是艰难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理解他,感激他,怜惜他的儿子。其实,不仅仅是胡适的母亲,对所有母亲来说,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PPT显示图片):为了割肝救子,暴走妈妈——55岁的陈玉蓉7个月风雨无阻日行10公里,创造了一个无法用冰冷僵硬的医学技术结论解释的奇迹;广州,一场火灾中,那个为救女而牺牲的母亲;台湾地震及汶川地震中均曾有过的,那以自己躯体将孩子护在身下,孩子无恙而自己不幸罹难的母亲;洪水灾难中,那拼尽全力将婴儿往水面托举,至死仍保留托举姿势的母亲……母爱伟大,无数次亲情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心灵震撼!面对这样的大爱,愿天下的儿女们,懂得感恩,愿所有的人,都能学会除了为自己,还能为他人去活,去爱,去付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析履历表,通过家庭成员情况的梳理,进一步感受胡适母亲作为当家后母的不幸与不易,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艰难中的母爱。再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又一次的冲击和洗礼。

环节五:布置作业,品味母爱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段,品味文章深意。

2.写一写:对照感动中国的伟大母亲的颁奖词,请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颁奖词:

事迹:选择坚强因为爱——任菲莉 单亲母亲育脑瘫双胞胎

任菲莉,45岁,汉族,本科,高级会计师。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学院与工程学院高级会计师。作为一位单亲母亲,19年来,她坦然面对家庭磨难,用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爱,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精神压力,含辛茹苦照料着一双患有“脑瘫”的双胞胎女儿。她努力工作,多次获得国防科技大学业务评比嘉奖。她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2001年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聘请康复专家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12000多人次。每天晚上照顾完孩子入睡后,她还要花两三个小时精心维护网站。她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尚品德,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

颁奖词:她用一只手,领着女儿艰难地走进生活,她用另一只手,推着女儿顽强地绕过命运,她用这一双手托举出,中国女性积攒了几千年的自尊自爱和沉勇坚毅。让人们在感受母爱深情的同时,也感受着母爱的力量。纤纤水滴,却水滴石穿。

设计意图:作业一为第二课时的字斟句酌做铺垫;作业二将课前搜索与本课所学用练笔形式进行巩固,深入理解母亲的形象,并锻炼学生凝练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此素材的选择为品味胡母艰难中的母爱做参考。

师生反馈:

本节课是笔者开设的一节苏州市的课改展示课,是借班上课。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教师最后配乐朗诵胡适怀念母亲的诗作《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现场听课的老师也泪湿眼眶,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学生作业中为胡适母亲写的颁奖词,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胡适母亲的理解,现举几例:

颁奖词一:平凡的妇女,不平凡的坚强;平凡的母亲,不平凡的气量。二十年风雨凄凉,儿子是不变的希望。勤俭持家,忍让慈祥,正直刚烈,自尊自强,以身作则,教子有方。恩师,慈母,严父,母亲——每个时代都辉煌。

颁奖词二:她用无声的言语,教育儿子做人的道理;她用残酷的家法,激励着儿子成才;她用最宽容的心,容纳了人生中的一切不幸;她用一把把辛酸的眼泪,为儿子抹出一片海阔天空。

颁奖词三:她是一把伞,为儿子遮风挡雨,只为能见彩虹;她是一把戒尺,给了儿子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她是一柱顶梁,包办了一切家庭琐事。她是天,她是地,她是儿子的恩师,更是让人铭记一生的慈母。

从听课师生的现场反应和课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本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采取了适宜于教材和学情的教法。

从教材来看,胡适的《我的母亲》用了一半的篇幅写母亲对自己的严与慈,一半的篇幅写母亲与家人的相处,表现一个特殊家庭环境中的母亲形象。为什么作者要写母亲与家人的相处?如果仅仅从自传的角度,把教学目标设定为把握母亲形象,而没有设定为理解艰难中的母爱就缺失了情感教育的意义。

从学情分析,学生能感受到胡适的母亲的严与慈,这是普通母亲都具有的品质,不足为奇。但因时代距离遥远,学生很难理解母亲在特殊家庭环境中的艰难,也就更无从感受母亲为儿子忍辱负重的伟大。因此,课前学生需要知识拓展,教师布置学生查阅胡适及其家庭的资料的作业。

针对母亲的特殊背景,笔者以履历表作为切入点,来激活全盘,层层深入。以履历表的填写、对比、分析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填写母亲履历表来把握母亲形象,对比母亲与儿子的履历表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分析母亲履历表来感受艰难中的母爱。这样以履历表做整体设计,层层铺垫步步蓄势回环照应,引导学生通过填表、对比、分析来深入品味文本,学生充分把握了母亲的整体形象,理解了母亲为了胡适的忍辱负重,理解了特殊背景下艰难中的母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情感目标的达成度高。

南朝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即教师要批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烈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1]。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情感因素,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这些情感,再用情感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也随之勃发。

语文教育承载着育人功能,是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种唤醒,是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的精神。”[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采用合适的教法,去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注释:

[1]赵红梅.语文教学呼唤情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

[2]袁卫星.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选自新生代语文杰出教师教学风采录.[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张  莉  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215166)

猜你喜欢
履历表胡适母爱
母爱大于天
母爱
履历表格这样填
母爱的另一面
网红履历表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履历表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