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过程看咏物诗的格调

2015-06-23 02:55工业大学附中翟伟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7期
关键词:咏物诗学诗诗云

工业大学附中 翟伟星

《红楼梦》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详细地介绍了香菱学诗的过程。脂批说:“香菱学诗实费苦功苦心,是作者自言作诗功夫。《月诗》三诗及黛玉等究诸诗,是作者教人作诗法则。”

按照香菱学诗进步的过程,她的三首诗是这样的:

其一

月持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彻,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我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我们试着分析三首诗境界的高下,从而了解诗歌的鉴赏知识。

这第一首诗宝钗评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么个做法。”黛玉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确实此诗平淡,生硬,全诗只说明了“月亮很亮”,实在诗味不足!咏物诗的至高境界是不粘不脱,不执着于所咏之物,又要暗合所咏之物,达到形神兼备,情寓于物中。诗以“皎皎”“团团”写月光可以说很俗,“常思玩”、“不忍观”又过于直露。“玉境”“冰盘”只是说明了月亮的形状和色泽,俗而又无神韵。全诗可以说言尽意止,了无余味。

第二首“映窗寒”就比“夜色寒”好了许多,显然有了人的因素,接近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第二句很一般,又落了俗套。颔联以月色下的梅花和柳带来衬托月,梅花淡淡正是月色所染,而诗说香欲染,这就把嗅觉和视觉打通,更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柳丝飘飘,露珠闪烁,月色宜人,自然美不胜收了!比第一首中的“皎皎”“团团”具体多了。颈联实在又不敢恭维了,因为趣味不高,残粉和轻霜的比喻意思相同,重复单调,并不有怎样的美感。尾联中似有人在,合乎诗含蓄蕴藉的特点。总体来看,这一首已经时有妙句了,最重要的是景物中有了人的参与,自然产生了些许韵味。

第三首起句不凡,精华一词既可以指月光又可暗含人的精神,结合雪芹的一贯做法,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是暗指诗人虽地位低下、命运不幸,但其才气难掩。“娟娟”写出了月的美好姿态,“魄自寒”借月的“高寒”暗示诗人的品格:虽遭压抑而高洁的志趣不改!景物与人格融为一体,显示了高超的诗才。苏轼论诗说:“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陃语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颔联化用了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句子。砧和月是望远怀人的意象,二者融为一体自然再合适不过了。起伏的砧声中,千里的月色下,诗人沉浸在那渺远伤怀的往事之中,直到“半轮月残”“五更鸡唱”。颈联对仗更是工整,色彩鲜明写出了月色触动的情思,游子思乡和少妇怀人都使得诗的意义得以普遍化,因而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但有了诗人的情,还能激发读者的情,可见这首诗更高一筹了。

尾联抒情达到高潮,诗人借嫦娥的口发出责难:为什么不使人间永得团圆?言尽意远,令人回味。

雪芹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有层次写出诗的不同境界,本非常人可比,同时《红楼》中的诗大多都暗合人物的命运,又是更高的要求。没有极高的造诣是断然不可能做到的。

此外,小说还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谈到了诗歌创作,也是红楼梦的一个创造。我们从中也可以品味到诗的高下,细读香菱学诗一节体会诗歌鉴赏的道理也是很有意思的。

确实,咏物诗如只是图形摄貌,不管怎样纤巧细腻,也必然失之韵味。咏物诗要“入格”方能显露韵味。纵观古今有些咏物诗,有不少就是毕肖其形而失却丰姿神韵。那么,怎样使咏物诗“入格”呢? 梅圣俞的《金针诗话》有一段话,很有见识。他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此语堪称真知灼见,外象内理,自然就会有“意境”。诗能作到这般毕象尽理,融情绘境就“入格”了。

以下我们结合高考诗歌赏析试题印证香菱学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红 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

这个题目正是考查学生是否能从所咏之物中赏析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苏轼赞扬林逋和皮日休诗是因为他们所写梅花诗和白莲诗能做到神似,诗句能表现所咏之物的神韵从而突出人物情感状态和精神品格。而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的理由诗没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理解雪芹在香菱学诗一节中的深意后自然能够较容易地完成这个题目。

猜你喜欢
咏物诗学诗诗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难忘的中秋节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学诗偶感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