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氛围培养的研究

2015-06-26 14:53邱夏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氛围尊重小学低年级

邱夏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是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有时上课的时候会很兴奋,积极过头,往往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低年级的学生除了好动,还有就是对老师所讲知识内容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自身魅力,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培养;尊重;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22-02

现如今,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关于音乐课程的教育已经得到了学校的重视,而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带动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成为了老师们的困扰。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往往是一节“休息课”——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戏,但是这样的音乐课实际上没有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没有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音乐知识,并且使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让学生休息玩闹的地方。事实上,之所以学生们没有将音乐课当成一门真正的课程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1.学校过去并不重视音乐课。2.课堂氛围尴尬,学生没有提起学习兴趣。在这里,本人把关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氛围的培养作为重点探究。

一、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共性学习心理的认识

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上,教师应当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低年级小学生实际上有一个学习上的共性心理,就是擅长具体形象识记,他们的想象具有模仿和简单再现的特点,他们更乐意去选择模仿教师的行为,①以在模仿方面,低年级小学生对比高年级的学生就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带动他们的行为。

(二)认识共性学习心理,利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学导入方式的灵活多变,教师和学生一起把音乐课堂活跃起来

不同的教学方式,也能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氛围,在本人实践和见习中,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比如:游戏导入法,即在呈现新知识之前组织活泼有趣的基础知识游戏,让学生们猜谜语、猜音符,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游戏引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导入法,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运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们放映与新知识有关的可爱图片,让学生们在接受新知识前有共有基本的认识;故事导入法,就是在课堂教学导入时,结合本课的主题,向学生们讲述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这样一来,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将学生们主体性,积极性带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课堂中。

过去的教学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证明,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有着明显的帮助,不仅能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也使教师更轻松的传授新的知识。

2.教学内容情节化

教学内容情节化、趣味化,就是将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歌曲所需的情感和情景中。

现在的音乐课堂,慢慢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本人仅以自身实践中的情况说明,比如在上《草原小姐妹》这个欣赏课时,教师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书本的方式去让学生理解琵琶曲的奥妙,而是要让学生去聆听,教师应该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讲解这个故事,如果单单是纠结在书本所谓的欣赏课,学生是无法理解琵琶曲,也无法听懂这首歌。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往往不如歌唱课来的活跃,这时候就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发挥自身的魅力,用积极的方式,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跑偏课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更好的,更贴合自己理解能力的去接受这些知识。之后,在《铃儿响叮当》这节课上,我们又采取了图片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有关圣诞节的图片,比如:圣诞老人,袜子,圣诞树以及麋鹿。学生们慢慢的就开始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有关圣诞节的问题,主动的去思考;接下来,我们又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先问学生们对于圣诞节的认知,然后给学生们讲述了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圣诞节的由来。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致勃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新的知识。

可见,通过不同的音乐教学情节,可以把枯燥无味的音符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

二、尊重小学低年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堂上,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不会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选择性的授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的教学;在教学要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在教学态度上,采取放宽态度,根据学生的个性问题、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在课堂提问时,把握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积极性的学生提一些拓展性、创造性的问题,对于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则提一些有趣一点的基础点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堂课中学生的情绪始终都是饱满的。真正的达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在上《苏珊娜》的时候,整首歌曲欢快流畅,速度很快,这样不妨就带着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先熟悉节拍,然后在学会歌曲之后,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几个人为一组,编一个简单的舞台剧,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演,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因为节奏快而枯燥了。而在上《童年的回忆时》,课本要求将这首欣赏歌曲分为三段,对应上课本的三种不同的节奏,如果单单是让他们去听,就会产生节奏混乱,所以我在上这堂课的时候,特地把课本的节奏画在了黑板上,跟学生介绍的时候将节奏的图形分为了:楼梯,流水,尖锐的猛兽牙齿。这样学生觉得节奏不再抽样化,学习也变得更容易。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提高自身魅力,微笑面对学生

事实上,对于教师来说,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懂得如何从外表上吸引学生,比如:得体的着装,适当时刻的面部表情,都能使学生提升兴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的幽默感,适当的幽默感,能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远远的看起来那么严肃,是可以亲近的,说话上也是极好交流的,这样的幽默感,能使课堂氛围不那么紧张,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一个途径。

当然,音乐课堂的气氛并不应该局限于严肃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的学习,主动的理解,也是很好的途径。在本人见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教师,在走入课堂的不同状态开始,就是一节课的质量发生不同变化的开始。学生更乐于去主动接受教学中拥有自身魅力的老师,比如:面带微笑的为学生开展各种教学过程、耐心的讲解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观点等。而适当时候严肃的面孔,紧张的课堂气氛,肃静的课堂,确实也能够使教师更轻松的讲解教学内容,却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二)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较,少了更多提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往往因为年纪小,想法少,而被老师的想法带着走,因为怕被批评,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憋在心中。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很不利的。教师应当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学生正能量,不能一蹴,而是应该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学生,让学生们积极的发言,就算说错了,也不应该用批评的态度否定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成就自己的成功。这种少批评,多鼓励的态度,能让学生更加自信,更有学习的冲动性。

总的来说,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游戏法、图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将教学内容情节化,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在研究学生性格及兴趣的同时,本人也探究了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首先,提高自身魅力,用微笑打动学生。其次,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授予学生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最后,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模式,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学生有思想,有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注解:

①选自《2014年安徽省教师招聘专用考试教材——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周鹏杰.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22-130.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38):24-3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58.

[4]陈艳.如何营造小学音乐课堂氛围[J].华章,2012(12):22-30.

[5]高帆.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7-58.

[6]李艳娜.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以调动课堂氛围课程教学研究[J].新教师教学,2013(32):12-23.

[7]郭金峰.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气氛的营造[J].教育学,2012(5):5-20.

[8]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56.

[9]张佩珊.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3(6):11-20.

猜你喜欢
氛围尊重小学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