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6-26 01:21王晨曦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英语专业大学

文/王晨曦

一、引言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仍以自然班为基础进行教学,教学重心多放在阅读、听力能力的培养上。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作为与外界交流的直接媒介更是如此。然而,通过对学校期末考试、四、六级以及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翻译题型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翻译出的英译汉句子欧化,汉译英句子常出现中国式英语。另外,经用人单位反馈,我校毕业生基本不具备既能够看懂外文资料又能够对所需资料进行翻译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翻译训练。大学作为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场所,怎样不断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翻译市场的庞大需求

语言翻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媒介作用越发凸显。然而,据国家外文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翻译人才总需求为70万,从业人员约为8万,缺口近90%。从高校培养情形来看,我国仅有13所高校设有本科翻译专业,15所设硕士翻译专业,20所具有培养翻译方向博士的资格。我国每年大约需求1万名人员从事翻译工作,而每年翻译专业毕业生加上其它非英语专业转行从事翻译工作的仅为几千人。因此,高校应加大翻译人才培养,以满足翻译市场的庞大需求。

(2)专业类英语翻译的需求

目前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局限于英语专业学生。然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存在于在各行各业,英语专业学生擅长于文学、历史、经济、新闻、法律、政治等领域的翻译工作,而在电子、机械、计算机等领域则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胜任,这就要求译者不仅具有良好的双语能力,而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应对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开设翻译课以满足市场对专业类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

(3)英语学习的需要

翻译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的学习过程即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翻译与听说读写密不可分,翻译的过程即是对翻译材料的梳理过程,在梳理过程中,对词汇以及语法结构又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在文本翻译过程中,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还要对英美文化具备相当的了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美文化,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二)可行性

(1)现西方经典著作 (除文学著作外)大部分由非英语专业类学者翻译

据调研,除文学著作外,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由从事工程、哲学、科学、历史、经济、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翻译。另外,现国内从事翻译行业的工作者中,仅26%具有翻译或英语专业背景。

(2)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2014年本校入学摸底考试成绩显示,非英语专业类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与英语专业类学生成绩相当。这表明,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3)国内大学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探索

国内诸如清华、上海交大大学等重点院校已陆续开始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已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四个学期的单一模式改为1+3,2+2,3+1三种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选择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在后续学期选修相关的翻译课程。另外,国内少数非重点院校已开始着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探索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现已在第二、第三学期对学生进行了分流,对基础好的学生增加了像英美文学、实用翻译等课程,反响良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一般都较为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而翻译相对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课程设置和教材方面,国内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独立的翻译课程,大学英语教材只是在课后题中才反映少量的翻译练习,且局限于对所学词汇的简单造句;另一方面,学生受毕业和考试的压力,英语学习仍受应试模式的影响,从近几年四六级试题题型分析来看,翻译题型所占分值微乎其微,从而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

从翻译能力来看,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专门的翻译训练,不懂得翻译技巧,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翻译出来的译文晦涩、难懂。远没有达到2007年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

(二)存在问题

(1)高校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均作了详细规定,但大多数高校仍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主,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四六级、国家公派留学考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重点考察,国内大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听说课,但翻译课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为:翻译题型未列入考察范围或所占比例甚小,翻译能力水平的高低对总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总之,从课堂教学、考试题型设置均可以看出,高校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翻译教师结构不合理

翻译教师队伍缺乏长期规划,致使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甚合理,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出国进修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随着近几年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扩招,为高校翻译教师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与专业英语翻译教师相比,大学英语翻译教师队伍建设仍没有提上议程。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师由于普遍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授课时照本宣科,自身翻译能力欠缺的现象屡见不鲜。

(3)缺乏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需要教学大纲作指导,也需要教学研究作保障。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笔者通过对万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发现,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测试手段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更是很少涉及,现实中,很难对翻译教学产生实质性的指导。

(4)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对英语翻译能力培养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然而教育部推荐的大学英语教材对翻译理论、方法、能力标准均未作具体要求。现实中,翻译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后的翻译练习,重点在于词汇的巩固和语法的讲解,缺乏翻译教学所需要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训练,致使翻译教学与《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要想加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和《要求》均对英语翻译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翻译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后简单句子的翻译讲解,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纯英语生活剧的方式或开展英语辩论活动以吸引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另一方面,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在相关等级的英语考试中,应逐步加大翻译能力的考察内容,以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全方面对英语翻译教与学的重视。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以及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方能达到。教育管理部门应切实重视高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调研所管辖区的教师结构,合理安排教师培训计划;高校应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出国学习访问,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教师应注重职业修养,努力提高自身语言能力、教学方法技能,学习翻译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

翻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须有自己的翻译经验和理论见解,而理论见解来自于长期的科研积累,因此,教学的高效开展需以教学科研成果做支撑。翻译教学理论研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开展,宏观上,在调研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制定出符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翻译教学体系;微观上,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测试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四)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及教材

首先,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翻译市场需求为依据,防止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造成脱节。其次,《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和《要求》虽然提出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相应教材。因此,各大高校应从市场需求、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层次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翻译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细化,并需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教材制定上,除要反映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文学文本翻译、应用文本翻译和课时数,以满足翻译课程的实际需求。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翻译过程以理解原文为前提,创造性的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原文思想。理解原文过程主要体现译者的词汇量和语法的掌握、文化背景的了解、语言的感受等能力;翻译过程主要体现译者的翻译技巧和知识的掌握、汉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需重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既要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不能忽视汉语言能力的提升,以防止出现译文欧化、晦涩难懂、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情况出现。方法上,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名作范文,与外国留学生定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与心得等方法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六)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翻译过程既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不同社会文化的转换过程,没有源文化和目的文化的背景知识,则无从谈起语言的正确翻译与表达。翻译教学应注重在中英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等方面的讲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包括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等在内英美作品和报刊杂志,多看英美原声电影,体验和吸收英美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敏感性,有效处理翻译过程中的异质文化问题,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文本,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五、结语

翻译能力是外语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高校对翻译专业的学生除要求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达到翻译专业学生即会翻译又懂专业的目标。我国英语翻译课程仅限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而事实上我国大量非英语专业人士在从事翻译工作,造成了培养与实际需求的矛盾。综合上述情况,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教师应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让广大非英语专业有机会学习英语翻译课程,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懂翻译的综合型人才。

[1]黄忠廉,李亚舒.译论研究及其教学的新发展 [J].中国翻译,1997,(2):6-10.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事务与理论》 [J].中国翻译,2004,(4):59-63.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7):56-58.

[5]陈走明,陈 群.义乌翻译市场的调查分析 [J].时代经贸,2007,(10):7-9.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英语专业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