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研究

2015-06-26 19:31杨晓霞郑玮张少妍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杨晓霞 郑玮 张少妍

摘要: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共管、共育的办学方式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开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14-02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递增的社会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专业与专业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通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信息、技术资源,面向市场,面向社會,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培养的有机结合,达到校企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使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一、校企合作的原则

1.校企优势互补原则

学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团体,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育人,企业的首要目的在于生产盈利。学校的优势在于教育资源丰富,但缺乏信息、技术,对社会、市场信息的把握度不够。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科技技术,市场信息流通性强,但缺乏教育资源,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的将双方利益最大化。

2.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之间在管理方式与理念、运营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可谓完全不同。这就促使校企之间必须常来常往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将彼此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效、顺利的开展。目前常有的校企交流方式有: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实践,请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优秀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派遣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等。通过校企间的种种互动,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增进了合作。

3.校企资源共享原则

校企之间开展合作就意味着校企之间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包括企业的优势资源,如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方式等的共享,也包括中职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如师资力量、教育技术等。校企之间只有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运行制度将校企的优势资源进行高效的分享才能达到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实现双赢。

4.校企间双赢原则

只有利益均衡合作才能长久,校企间的合作也必须追求双方的效益最优化,切实考虑双方的根本利益。以利益为驱动,谋求发展,在达到双份各自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1.校中企

“校中企”是指将企业引进学校,可以是企业一部分生产线的引入。这种合作方式既可以解决相关企业的场地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相关专业实训的问题,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内建有幼儿园,这样既方便了学校教职工子女的入学,也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见习、实习与专业教师教学、教研提供了便利。

2.校企间工学结合、劳教结合

目前中职学校各专业多实行“2+1”或者“2.5+0.5”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校企之间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有两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接受在校的系统教育,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到校合作企业进行全职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劳教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文化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订单、冠名式人才培养

冠名班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将校企协议共同培养的班级冠以企业的名字,由校企共同开展该批学生的培养工作。学生入学就已经定工作,合格毕业后直接进入冠名企业工作。将招工与招生同步进行、生产与教学同步进行,就业与实习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一般由学校招收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共同组成,由校企合作完成培养任务。由此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强、就业率较高、稳定性也较高。订单式培养的不足之处在于,学校出于被动的位置,培养的人数多少,培养的时间,一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决定,学校没有主动决定权。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

中职学校与企业间根据实际需求往往会采用人员互派、共同研发等多种形式开展校企间合作。

1.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学校各专业常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到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一线工作共同对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校企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寻求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培养出更多、更符合区域内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专门人才。既提升了专业的办学质量,也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校企人员互派

一方面,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求,聘请优秀企业专家与一线员工为学校兼职教师,担任部分教学任务,或担任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与教研能力,多数中职学校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加深教师对企业、市场的了解,形成具体的岗位经验,以便更好的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也结合自身的用工需求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企业员工的岗前或者在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3.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管、共建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所培养人校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同时利用校外共建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顶岗实践,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加深毕业生对专业相关岗位的了解,缩短结业适应期。

四、中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在目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使办学能更加贴近市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安排等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一些学校过于急功近利,追求速改革、高就业,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够彻底,校企合作也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企业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学校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需求也不够了解。因而,校企双方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校企合作共育的人才质量未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未实现真正的双赢

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即是双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信息技术支持等的同时,也希望能从学校输入更多的优秀员工,或者学校提供的智力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但从目前中职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短期内提升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企业的利益却没得到很好的满足。一方面,中职学校相较于我国正规的大学教育来说师资水平较为薄弱,且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经验弱,这就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较长一段的就业适应期。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具备同等学历的青少年,这部分人多是高考失利,多希望通过中职教育改变命运,不安于从事一线的生产、服务工作,因而离职率较高,这就造成企业出资出力培养员工但留不住员工,因而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提升我国中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目前中职学校在此方面进过一番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仍需不断深化,不断修正合作方向,形成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作者单位:衡水市职业教育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卢建平,熊杰.基于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校企合作探略[J].职教论坛.2013.9:36-39.

[2]安杰山.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70.

[3]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校企合作”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职业技术.2011.12(136):66.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