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读”为径

2015-06-26 01:21郭淑金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运用

郭淑金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诵读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的教学作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不仅是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所以说:书山有路“读”为径。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谈谈诵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现状及运用策略。

关键词:诵读;高中语文;古诗词;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66-01

作为一名多年站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深刻的感觉到学生们的诵读能力越来越差了。尽管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诵读教学的现状却是令人堪忧。

一、诵读在高中古诗词中的教学现状

1、课堂诵读不充分

高中语文教材中对绝大多数的文言篇目是要求背诵的,但是,考试时要求学生能默写相关的文言语句。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经常过度重视背诵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文言文及古诗词在诵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独特的魅力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保证充裕的时间来指导文本的内涵,也做不到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诵读感受。还有,在背诵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会不会背诵了,而不注重学生是不是把文言文中的“言”和“义”抓住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费尽心思抓住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壳”,却放跑了文学的“魂”。

2、学生缺乏诵读兴趣

诵读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反观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种做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有这样的错误理念和行为,学生越来越怕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把文章的美感读出来,更没有感受到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诵读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诵读效率低下

诵读是有方法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所以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中经常不讲解文言的语法知识,对于语法的传授采取了淡化的处理,这种“隔靴搔痒“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诵读效率的低下。还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及古诗词的教学中注意到了语法的传授,但是,这种语法知识的传授却是零碎的、散漫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说,零零碎碎的语法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学生诵读效率的提高。

二、诵读在高中古诗词中的教学策略——以《将进酒》第一课时为例

1、读出一点豪气的感情

《将进酒》豪放、飘逸,充满了奇思妙想,只有让学生通过诵读一步步的去深入文本,才能感受诗人充满大胆想象的意蕴,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兴趣。

在讲授《将进酒》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齐读古诗,但是学生在读之前,教师要提出要求,那就是要读一点豪气。接下来,学生齐读课文,当学生读到“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停下来,因为学生没有读出“豪情”来。这时候,教师给予指导: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要读的快一点,有节奏一点,尤其是后一句读的时候,还要充满信心;然后,就是指导学生重读其中几个字词:比如,“得意”、“必”要重读,体现诗人对人生的信心、“散尽”、“还”要读的潇洒,体现诗人的豪情等。接下来再让学生带上这些要求去诵读。

2、读出一点感伤的味道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不止是豪情,还有感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为学生进行介绍: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当学生知道李白是在那种情况下作的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就能较容易的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了,也就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带领学生赏析古诗词。

这时候,还是让学生齐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天上来”要读的高亢,“不复回”要读的悲伤点。“悲白发”、“青丝”、“成雪”要读的“失落、低沉”。接下来,让学生带着以上讲过的要求再去齐读本古诗。

3、读出一点激愤的感情

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所以才会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他们卑污之行径;他不仅仅考虑到自身的遭遇,还想到“古来圣贤”,怀经天纬地之才而不为所用;诗中表面赞曹植豪华酒宴,其实为子建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并聊以自慰。诗人有由他人推及自己、由古推至今,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和不满之情之情。所以,在这次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读出激愤的感情来。

诗人的激愤之情主要体现在“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在学生诵读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这句古诗中找一找能表现诗人激愤的词语,学生通过讨论可知,“不足贵”是一处。还有“恣欢谑”,这次让学生只读这一句话,来体味一下作者的这种激愤的感情。

4、读出一点发狂的味道

到最后,诗人已是酩酊大醉,已经到了发狂的境界,他要用一切价值昂贵的器物,如“五花马”“千金裘”都统统拿出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诗人就将宾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一切很容易让人产生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时,诗已至此,情已至此,但意犹未尽,又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来之笔,从诗人口中迸发出这样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一气呵成。因此,在诵读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五花马、千金裘”稍微重读,“换美酒”必须重读,体现诗人的狂发不羁的性格,在读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万古愁”中的“愁”字的字音要拖长,这样才能和开篇中的“悲”字作呼应。到此不能结束,要让学生带着这四中味道再去诵读本诗,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感悟古诗中的“情”与“境”,这才是我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冬.豪气与诗意——试论《将进酒》的创新教学[J],人文高地,2012(05).

[2]韩磊.《将进酒》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J],创意课堂,201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词运用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