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015-06-29 00:31尹桂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尹桂花

【摘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通过建立意志努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做到持之以恒。

【关键词】自主学习 “以生为本” 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0-02

在新课标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凸显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重中之重。

一、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主导性太强,忽视学生主动参与。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把自己设置好的教案,提前预设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框架一步一步的解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合作探究未能很好落实。

2.学生受长期填鸭式教学影响,自主学习不主动,坐享其成。

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的学习,惰性是学生自主学习不主动的原因之一。而有的同学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不想学”,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都没有主人翁的精神,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即便是小组讨论式的课堂互动,有的学生也是作为一个听客,不愿意多动脑。

3.学生自主学习时无主见,人云亦云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成绩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有些学生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任何观点,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解决方法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打造开放式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核心,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如何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处理好老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完全开放课堂,老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学环境,直接让同学们自愿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从阅读、分析、理解到讨论,让每个同学自愿提出问题,生生提问,生生互答,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作为老师,我会把控整个课堂氛围,会对有些问题进行稍加点拨,进行启发式引导,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問题、引发问题。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以生为本,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

百年之际,教育为本,教学之中,以生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1)培养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宋朝的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学过程没有了乐趣,那么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上课。

在课堂教学前,需要我们提前指导预习方法。由于我们已进入多媒体时代,课前预习环节查找与下节课相关资料,进行课前导读,标出预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还可生生之间相互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预设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增设相关的有探究性的问题,这样,课堂有了目标、有了针对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按照课文以及老师提出的要求,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能够将学习习惯、方法等融入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中去,以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3)展开互动式交流,展示自我。

在多样性教学手段中,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了避免讨论成了优秀生唱主角的个体舞台,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使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每个人要有独立观点,并且学会倾听其他人意见,集思广益;另外可以对其他人的意思表达进行补充;以提问的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协商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3.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好习惯会无限放大到生活中的点滴,使人受益匪浅。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一个好习惯,不仅要有主动学习意识,更要有坚持的精神。好习惯养成不容易,坚持下来更是不容易。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同时,还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让学生不断摸索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期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