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尝试

2015-06-29 00:31赵凤武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学习兴趣

赵凤武

【摘要】好学生是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学好数学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课堂状态,抓住学习契机,有针对性的提问,做个指路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发散思维。力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0-01

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总想问“为什么”的好奇心,才能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寓教于乐,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讲究语言的艺术,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

1.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份探究心,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时候,需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怎样理解整式方程呢?有两点:1、未知数不能做分母;2、不能放在根号里,可是因粉笔的打滑最后一笔很模糊,像是“厂”的样子,学生便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高呼“不能进厂”啊,我愉快的附和他们并说“未知数进厂了便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我们未成年人进厂了便失去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求学机会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现在并努力。他们因为自己的发现整节课兴奋不已,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从内心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2.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尽可能的进行情境教学,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可以通过购物抽奖、抓奖券等巧妙渗透随机的概念,引入概率这一内容。

二、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突显自主学习

1.开拓思维,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分层次指导和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接收新的知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教师做启发性引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来,以加深印象。

2.彰显个性,尊重每个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培养出来的。由于受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作为教师必须承认这种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以增强其自信心。

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起一定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帮助每个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多鼓励,不打击,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尝试性的进行分层教学,但并非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坏进行三六九等归类。我们要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分层次逐渐加强自身学习能力,逐步加大教学难度,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有人认为只有语文课才需要阅读,其实不然,数学题只有明白题意,才能进行求解。比如,在数学课上我们也可以把阅读能力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课前预习,粗略领略教材内容(一般的学生这个阶段是分不清楚重点的),其次课上教师可给10分钟进一步阅读教材,给出阅读提纲也就是本节内容的主要筐架,同时帮助基础差的同学理清难以理解的语句,给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对于定义、定理、公式、问题都要仔细审阅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分清条件(已知)和结论(求解),看懂和掌握定理的证明或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利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记忆。阅读完毕为了资源共享可以进行5分钟的交流,加强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强化对例题的思路,方法的理解。

三、根据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开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改变教学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封闭式数学题到开放题的引入,需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选材要得当,难度要适中,引入一些有研究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促学生独立思考。

四、求异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我们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大胆置疑,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解答过程中强调思维的多解和求异,赞同奇思异想,标新立异。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不禁锢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的智慧》.青岛出版社 2014年.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学习兴趣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