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害是人的本性

2015-06-30 18:44李继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于勒

重读《我的叔叔于勒》,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莫泊桑所讲述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于勒和菲利普是亲兄弟,但于勒行为不正,爱糟蹋钱。终于,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哥哥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于是,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于勒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这里“人们”恐怕主要是指菲利普和他的妻子克拉丽丝了。这也怪不得他们,看看他们的生活吧!平日里,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女儿们的长袍是女儿们自己动手做的。更要命的是,因为家里穷,大女儿28岁了,二女儿26岁了,还找不着对象。为此,不要说一个世纪前的菲利普夫妇了,就是今天的我们恐怕也都会打发于勒走的。

生活对于人们来说永远都是一个谜。被打发到美洲的于勒,竟然发了财,他来信说要赔偿哥哥菲利普的损失。打这以后,尽管生活仍然拮据,可是每到星期日,菲利普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菲利普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样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整整上演了十年。在十年的殷殷期盼中,菲利普夫妇一边做着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的美梦,一边收获着于勒带给他们的惊喜。

对待穷于勒和富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截然相反。直觉上,人们都会斥骂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但细细想过之后,你就会觉得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无可厚非。避害,是人的本性;趋利,也是人的本性。菲利普夫妇赶走弟弟于勒,帮助女儿找到幸福,这没违背常理。趋利避害常常是个体的一种自卫行为,目的是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这种行为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天意难测,于勒在美洲发了财,阔绰了一个时期之后,破了产,重又沦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认出落魄的于勒后,菲利普夫妇的表现是不同的,菲利普张皇失措,克拉丽丝则是暴跳如雷,但有一点儿他们又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短暫的慌乱之后,他们都迅速地做出了反应,像避瘟神一样,他们避开了于勒。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路上走,遇到了一个水坑,他不假思索地绕过水坑,径直向前走去。

重读《我的叔叔于勒》,我惊异于我的发现,我发现莫泊桑满怀无奈地讲述这个故事,无非就是想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人在,人性在,写人性的小说就在,所以《我的叔叔于勒》就在,而且它必将过去在,现在在,将来还在。

我不知道九年级的学生们会怎样解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但我想他们的解读一定会很有趣,那么教读这篇文章时,就不妨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说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偏颇,教师可以稍稍地加以引导;学生的观点合理,教师就点个赞,不要拿既定的观点来束缚学生。《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尺幅千里,除了主旨外,曲折的情节、典型的环境、鲜明的形象、传神的描写等都值得学生好好品读。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句环境描写,只一句话,二十多个字,却让许多读过它的人记了一辈子,这是为什么呢?一定得让学生们好好品一品。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曾对莫泊桑说:“所有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上面这段话中“托”“伸”“动”“吸”“扔”是否体现了老师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影响呢?学生也得好好品一品。

另外,《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呢?菲利普一家人中只有“我”这个小孩同情叔叔于勒,有什么深意呢?

两千多字的《我的叔叔于勒》值得学生探讨的问题还真不少。

李继红,语文教师,代表作有《独自绽放》等。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于勒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福楼拜的「笨学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