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突破 新思考

2015-07-01 18:35潘建芬
体育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思考

潘建芬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亮点与存在问题,对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第六届;体育教学观摩;课程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3-03

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之亮点分析

1.内涵发展“趋于常态”

本次活动与以往相比,体育教学展示课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活动内容和形式有了丰富,在涉及篮球、体操、足球、弯道跑、跆拳道、跨栏跑等多个内容中,有了自选内容、指定内容,有了健康教育课的融入,还有了专家点评与授课教师、指导教师说课的结合,这是体育教学实践的全面展示,也是一种创新。二是展示课堂趋于真实,少了些华而不实、少了些作秀、少了些刻意制造、少了些额外附加,如诸多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在谈教学设计中都强调的“我们体现、追求的是常态教学展示”,正因为有了常态课的定位,这些展示课就更接近常态、更有了常态课的味道,真正体现并达成了展示课的意愿。

2.体育教师“有实有料”

从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的每一节展示课来看,他们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自身的教学功底和经验阅历的基础上的。因为授课教师们均有着深厚的体育专业功底,丰富的人文素养,有着教育热情,又都多才多艺,每一位教师的课堂都是有个性的、多姿多彩的。他们能够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分析和预设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他们自身的经验积累,包括与学生的互动。

从授课教师现有资料来看,这些教师正是活跃在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平均年龄34岁,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7岁;他们的平均教龄11年,最大教龄27年、最小教龄5年;他们均毕业于师范院校或体育院校,还有6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他们多数都是全国、省市级优质课、教学技能、基本功等体育课大赛中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都是省市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十佳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获得者,都是全国或省市级论文报告会的获奖者或在相关期刊发表过论文,有的是省市区的体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有着承担课题、参与课题的经历,还有的不仅是优秀教师、还是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可以说,他们的学识和技能、他们的努力和勤奋、他们的激情和拼搏,为当代体育教师的印象、为“体育文化”“体育科学”做出了形象的注解和佐证。

3.体育课堂“回归本真”

我们知道,体育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体的责任,体育教师就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体的责任人。在38节中小学体育课中,聚焦技能和体能的目标相当的一致,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其中有5节课的教案名称是“×××技战术动作及体能练习”;有16节课的教案,在教材、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授课内容或内容主题一栏中,第二项内容均为体能练习;所有的教案在教学目标预设中,均有体能目标;在主教材之后,用“课课练”“(专项)体能练习”“身体(专项)素质练习”“体能游戏”“体能训练”“腹肌力量练习”“腰腹、上肢力量练习”等方式表达(表1)。这些展示课的教学,特别注重将技术技能掌握与体能练习相结合,时间、手段方法等运用比较恰当,真正践行起体育课堂和体育教师自身永远不变的使命责任“通过有相当负荷量的身体练习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和接受品行教育”。因为离开了这个宗旨,体育课程的任何功能都得不到实质性的发挥。

二、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之问题剖析

1.课堂上“精讲多练”不够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想必看课教师都有一个深切感受,就是在展示课上,授课教师说得多、吹哨频繁,有的课不管学生练与不练,老师一直在喋喋不休地强调动作要点,自问自答说个没完;有的课学生刚开始练习,还没有或正投入练习,老师一声哨或一声“停”愣是让学生吓一跳或不得已停下来听讲;有的课学生一共就草草练习了5次动作,摸了4次单杠……总的来说,就是学生学习得不够“痛快”。授课教师们或许为了走教学设计流程,或许为了在短暂的时间凸显出自己的教学功底,或许为了完成课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讲得多、一问一答多,形成了“满堂说”“打断说”“吹哨停”的局面,忽略了体育课“精讲多练”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到讲和练的对立统一,也就是课堂上既要讲,更要练,因为技能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学生的练习体验最为重要。我们知道,“精讲多练”是根据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所提出来的,不难发现授课教师们要做到“精讲多练”,要让学生既懂又会,普遍欠缺高超的讲解水平,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将教材的概念、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讲解清楚,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身体练习。

2.课堂上 “关注学生”不够

在展示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授课教师们关注教材、关注教学设计、关注教法的比较多,也就是侧重教比较多,而关注学生的比较少,关注学生思想、思维、技能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较少,特别是缺少学法的指导。如有的课在创设教学情景这一环节上,究竟需不需要创设情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授课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当地学生的原有体育知识技能基础层次,只是凭借教材和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设计,导致所创设的情景、所教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意义不大,不能让学生跟进学习或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如有的授课教师在主教材学习环节,没有关注学生对技能动作学习的难度,而是按照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走完多种教法流程,出现一堂课上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站着听、站着看为主,且出现技术动作学生做着难、做着难看、做着错误的状态。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展示课的设计与教学,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为教学而教学,而应从教育的本源来认识课堂,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须基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出发,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进行教学。

3.课堂上“灵动变化”不够

由于时间、场景在变化,教育的“变数”是永恒的,既然“变”是永恒的,“不变”就是不可能的。展示课的特点之一是异地上课,异地就意味着不同和变化。即便是授课教师自己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往往也都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是“动态生成”的。但在展示课堂中,会发现授课教师们随机应变、相机引导的能力不够,对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和问题视而不见,缺乏独特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如教学场地有限,预设准备活动是学生一路纵队绕场地跑圈,授课教师还是按照预先设计继续跑圈开始;如有的教师在练习结束前,随机找出两位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学生动作失败了,教师尴尬地笑一下就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如在横箱分腿腾跃课堂教学中,当横箱高度不够而学生技能水平较高时,没有及时调整助跳板与跳箱距离、跳箱高度,致使学生无法体验、突破顶肩推手的教学重点。这些课,授课教师没有根据课堂的实景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够迅速发现、捕捉那些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瞬间,不能够及时消解那些不利于教学的负面因素,这样的课堂就显得缺乏张力和灵气。因为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既然学生是活的,就不能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不能按照同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及时消解不利因素,抓住课堂灵感,并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为教学所用,也就是要有驾驭课堂的灵感或教育机智。

三、体育教师培训之对症课程内容设计思考

1.“为理解而教”的渗透课程

在各类体育教师长短期培训项目中,一般必有的一类培训模块课程是学科发展政策性、理念性、动态性的专题讲座或报告,目的是让体育教师站在更全面、更前沿、更理性的视角理解教学,做到“为理解而教”(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因为理解是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有效统一。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和生活内容,理解教学对于体育教师就意味着理解职业、理解生活。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就是理解教学,理解教学是什么、教学为什么、好的教学应当是什么样的、我将怎么教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师没有这样一份对教学的独特理解,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那么,体育教师将在教学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教学就容易失去方向,教学就容易失去自我,结果势必沦为“操作主义”或“经验主义”的体育教师。因此,在今后对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更多是让体育教师在理解教什么、知道怎么教的基础上,让体育教师了解为什么教,强化目的意识,这样就抓住了教学的灵魂。

2.听评课能力的指导课程

在观摩展示课中,出现的一个既可喜、又可悲的现象,也就是在同样一节展示课进行中或进行后,会出现两类极端声音,一类是极度的蔑视、贬低与不屑;一类是肯定的认同、夸赞与佩服。同样在课后的点评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一类是认真听讲、汲取授课教师和专家经验,积极自我反思或与专家对话;一类是不屑一顾地认为专家点评不到位、不值得听,有的甚至上完课就走人。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能看懂体育课、能看清体育课、能上好体育课、能上精体育课,能学会对学理、教程、教法、学法、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听评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而在我们以往的培训课程中,这项技能往往不被重视,或是直接带体育教师走进学校课堂草草观摩、简单说说完事。体育教师通过听评课,能看到体育教学中的诸多要素,如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对教学安全的防控、对教师教态仪表的审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心、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对学生体育道德的渗透、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影响等,不仅能看到视域架构的体育课堂,也能体悟到心智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评课,可以使体育教师脑子里有正确的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有一个严肃的质量标准,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宽容谦虚的心。

3.教学基本功夯实的强化课程

体育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技能很多,需要很多很复杂的能力和智慧,但教学基本功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技能和技巧,是发展的“奠基石”。因此,无论对新教师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都是培训永恒的课程,因为教学基本功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技术以及教育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变化,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需随之发展。如年轻体育教师的用哨,如何做到哨声振动灵活、控制自如、有节奏感且哨音悦耳动听、声中有情;如同课异构,如何确保课堂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技术动作、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和各显风采、各具特色的教法、学法呈现,而不是“同课异动作”。

4.PCK内化的实践课程

从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基础;需要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性知识,这是促进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具备学科教学知识,这是形成教育风格的催化剂和活化剂。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是学科知识在教学应用中的转换形式,是特定的内容与教学法的整合或转换,是体育教师独特的知识领域,是体育教师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实践性课程就是将新理念与新认知付诸实践,以求观念内化与行为固化的“做”,凡是要培训学员动起来、做起来、练起来的学习活动。体育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师工作本身的实践性工作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培训课程更需要能够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提供情景化,甚至现场化的资源、丰富的案例供学习、讨论和分析,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体育教师职后学习的规律,将互动、训练、体验、实践反思有机结合,将“学思做研”有效结合,同时针对体育教师的问题和经验,开展互动研讨与能力训练,力求体育教师的经验得到改造、能力得到提高、素质得到转变、知识结构得以活跃化。

5.课堂沉稳力提高的修炼课程

在观摩展示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在低年级,授课教师动不动就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动不动就让学生鼓掌“来点掌声”“给老师鼓个掌”,动不动就喊“停一下”“先听老师讲”等,出现了许多授课教师过度表现的现象,这也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还有就是授课教师在课前出现的急躁、紧张现象,在等待过程中不断地练习示范动作,或不断向学生交代注意事项,或让学生席地而坐安静等待。所谓沉稳就是不浮躁、不急躁,就是表现在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指导时指导,该鼓励时鼓励,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对体育教师加强课堂沉稳力的修炼,在说课、模拟上课、异地上课、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培训课程中,可从“定静安虑得”入手,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沉稳能力,也就是:一定,专注于目标,沉着,按事先预定方式教学;二静,有定之后,不为外界所干扰,不浮躁,不焦虑,不妄言妄行;三安,定与静之后,内心便进入安然之状态;四虑,在安然状态下,思虑应对策略;而后将必有所得。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思考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