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与实践
——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7-01 21:15朱云辉孙泽宏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淮南煤矿安全技能型

周 波,朱云辉,孙泽宏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 安徽淮南232001)

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与实践
——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 波,朱云辉,孙泽宏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 安徽淮南232001)

探索并实践高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安全类专业为例,从建立校企业深度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实习实训基础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拓展校合作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成果,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精干的卓越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煤炭企业服务。

煤矿安全; 卓越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84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共计1 334所,职业教育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由1996年的123万人增至1 007万人,截至年底,职业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取得“双证”,毕业生就业率达90%;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面临着诸如职业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学校(院)和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从2010年开始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科培养卓越工程师、医生、教师、法律等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形成了职业发展、技能实践、服务地方的特点[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是高职院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路径[2]。积极探索并实践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课题,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3-4]。

一、煤矿安全类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煤矿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性产业。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呈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逐年减少,主要指标持续下降。2013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293,2014年同比下降12.2%。但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同发达国家比较,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很大,要解决这种差距需要加大对安全类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安徽省内五大煤炭基地都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均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从事基层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大拿严重不足,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导致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因此,必须重新制定出新的适应煤矿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出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卓越技能型人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煤矿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院[5],近几年,学院每年为煤炭企业输送安全类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救援技术等专业)人才稳定在200人左右,对保证安徽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

(一)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共建机制

依托淮南矿业集团产学研理事会和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进行全方位合作,成立煤矿安全类专业学术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带头人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围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二)“六共同、五对接、素能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面向煤矿生产一线,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就业,面向煤矿安全生产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煤矿安全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能吃苦,精安全,留得住”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将煤矿安全类专业定位在煤矿“一通三防”部门的班队长、技师、技术员岗位。

2.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大胆改革煤矿安全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方式,沿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制订煤矿安全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分段实施,创新“六共同、五对接、素能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适应煤矿企业的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三)“三合一”课程体系改革

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一,课堂与现场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的三合一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以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产业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为线索,深入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引入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以煤矿“一通三防”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和项目为线索,以专业核心技能、先进技术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和岗位专家共同研讨、完善课程标准,构建三合一课程体系。

(四)“教、学、评、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根据学生特点,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专业基础课渗入企业文化,职业能力课深入岗位技能,灵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信息化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考核方式灵活化和职业化,由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评、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五)工学结合教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引进企业项目资源,围绕煤矿安全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编写项目教学案例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名师讲堂、煤炭行业标准、安全警示教育、工程应用案例、多媒体课件、仿真模拟实训、在线试题库等煤矿特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开放式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习实训中心仿真功能,建立多功能煤矿生产安全技术、安全事故案例教育仿真室;改扩建煤矿安全综合实训室。建立综合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打造一支善管理、懂技术、会教学的优秀团队。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煤矿瓦斯检查”“应急救援”等项目比赛。根据竞赛结果,检验实践教学水平,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七)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按照“双证、双岗、双向”的三双原则,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合理,服务能力强的省级教学团队。成立“专业带头人工作室”“项目研发中心”,试行“双带头人制”,开展“假日工程师行动计划”等活动,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动轮岗”、承担校企业合作教科研课题、行业职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使“双师”型比例达到100%。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八)推进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淮南矿业集团和有关高校召开的国际或全国学术研讨会,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竞争能力。

三、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预期成果

(一)拓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进一步理顺校企合作机制与功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使学院培养的卓越技能型人才逐步成为安徽煤炭企业的骨干力量,毕业生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发挥企业办学的骨干作用。

(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省级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的建设,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起到示范作用。

(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依托企业办学优势,力争成立淮南矿业职教集团,深化“六共同、五对接、素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个性鲜明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通过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四)课程体系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使教学内容与职业任职要求相衔接;新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更加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划教材、特色教材,完善核心课程标准,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系。

(五)学生实践技能有质的提高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职业岗位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过程与真实工作情境相一致;根据具体任务的工作过程及特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按照布置任务、方案研讨、实际操作、组织任务实施和项目评价等教学流程,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任务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主体参与者,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评、做”为一体,到淮南矿业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具备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

(六)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卓越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的建设,打造一支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在企业兼职锻炼,参加企业科研和技改项目,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具有现场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大拿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七)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充分发挥卓越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承担区域内煤矿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八)学生受益

以淮南矿业集团、新集集团等就业签约单位为主,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各项目的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领域技能,达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通过实施煤矿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在2-3年内实现预期成果,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精干的卓越型人才,更好地为安徽地区煤炭企业服务。

[1] 李伟明,薛勇,李克林.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反思与追问[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74-75.

[2] 陈春琳.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路径——基于创业教育制度供给视角[J].江苏高教,2013 (5):144-146.

[3] 闾志俊.技术技能型卓越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以南通市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 (2):25-29.

[4] 徐玲,张东鸣,沈成君,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3, 29(337):10-11.

[5] 周波,谭芳敏,孙泽宏,等.高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1): 62-66.

G717

A

1671-4733(2015)06-0069-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6.020

2015-10-10

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zjjh055)

周波(1979-),男,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煤矿安全类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电话:13956412329。

猜你喜欢
淮南煤矿安全技能型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