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移栽时期对夏玉米性状的影响

2015-07-02 00:19夏忠恒卢文杰李仁威张子学余海兵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穗位穗长叶期

夏忠恒,卢文杰,李仁威,姚 锐,张子学, 余海兵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夏玉米性状的影响

夏忠恒,卢文杰,李仁威,姚 锐,张子学*, 余海兵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本文以隆平206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主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移栽较直播玉米增产,以4叶期移栽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3.6%。随着玉米密度提高和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穗长和穗粗有下降的趋势;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直播玉米均低于移栽玉米,并且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变化趋势;而穗位叶长则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夏玉米;密度;移栽;性状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是获得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特点是把玉米田间栽培作业的主要过程,包括播种、出苗、选苗及幼苗管理等,提前进行玉米集中育苗,改变了玉米传统的栽培方式,为获得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育苗移栽既可以保证全苗,节约种子,便于管理,避免缺苗断垄对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又可以缓解季节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当季增产,全年增产[1-4]。同时,采取提前育苗移栽补苗,也可以防止因补种产生的大小苗对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关玉米移栽前人已有一些相关报道[5-10],但都偏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密度和移栽时期组合,综合分析对玉米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探索玉米移栽优化栽培方案,为确保苗全、苗齐和苗壮,减少田间间苗和补苗劳动,节约用种,降低生产成本,高产稳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玉米品种隆平206,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于2014年6月~10月在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园进行。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移栽时期4水平,分别是直播(CK)、3、4、5叶期进行移栽,密度4水平,分别采用6万、6.75万、7.5万、8.25万株/hm2,共16个处理(见表1),三次重复,试验4行区,行距0.6m,行长6.7m,施肥水平:纯氮18kg、五氧化二磷9kg、氧化钾18kg、硼砂0.5kg、硫酸锌0.5kg/667m2.其他管理同常规。磷肥全部作基肥,氮钾肥的基追肥比例1/1。追肥于大喇叭口前进行。

1.3 田间观察与取样方法

抽雄授粉后,测量穗位高、株高(地面到雄穗第一个侧枝着生处)、棒叶长。收获期取中间2行计产,每处理在计产行连续取10株,测定穗位叶长、穗长、穗粗。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和DPS统计软件进行试验结果分析。

表1 密度和移栽时期处理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之间玉米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在同一密度不同移栽时期不同处理间,移栽玉米产量均高于直播玉米产量,同时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产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密度6万株/hm2,4叶期移栽,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3.6%。

表2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产量、穗长、穗粗的影响

2.2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穗长的影响

表2表明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长存在明显差异,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有下降的趋势;在同一密度不同移栽时期不同处理间,移栽玉米穗长均低于直播玉米穗长,同时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穗长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试验区间范围内,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穗长下降0.6~2.0cm,说明移栽影响穗长的增长。

2.3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穗粗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粗差异不明显,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粗有下降的趋势;在同一密度不同移栽时期不同处理间,移栽玉米穗粗稍低于或等于直播玉米穗粗,同时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穗粗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试验区间范围内,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穗粗下降不到0.1cm,说明移栽对于穗粗影响不明显。

2.4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直播与育苗移栽夏玉米株高存在较明显差异,在试验区间范围内,直播玉米株高均低于相同密度下移栽玉米株高。在移栽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株高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同一移栽时期不同密度之间玉米株高差异不明显。

2.5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穗位高的影响

图2表明,直播与育苗移栽夏玉米穗位高存在较明显差异,在试验区间范围内,直播玉米穗位高均低于相同密度下移栽玉米株高。在移栽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株高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同一移栽时期不同密度之间玉米穗位高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密度的增加,穗位稍有提高的趋势。

2.6 密度和移栽时期对玉米穗位叶长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直播与育苗移栽夏玉米穗位叶长存在较明显差异,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密度和移栽时期的变化,玉米穗位叶长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但随着密度的增加,穗位叶长稍有增长的趋势。

3 讨论

玉米移栽增产已经在生产上得到证实,本试验结果与其相一致,本研究表明以4叶期移栽产量最高,可能是因为3叶期幼苗断乳,抵抗能力最差,移栽缓苗慢,而5叶期幼苗过大移栽,损伤过重缓苗也慢,4叶期经过断乳的锻炼,幼苗活力最强,移栽缓苗快,长势强,产量高。同时,随着玉米密度提高和移栽时期的推迟,玉米穗长和穗粗有下降的趋势;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直播玉米均低于移栽玉米,并且,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变化趋势。

玉米机械化播种已经成为生产上的主流,但缺苗断垄对产量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为了弥补其造成的损失,夏玉米可采用营养钵提前2~3d育苗,4叶期前后移栽补苗,实现高产稳产。文献报道认为,育苗移栽可起到蹲苗、降低株高和穗位,增强抗倒伏能力,适当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产量[7-9]。本试验发现适期移栽玉米株高和穗位不仅没下降反而提高,在试验区间范围内,育苗移栽适当降低密度,可提高产量。这与常规报道是相悖的,本研究认为,玉米移栽幼苗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壮苗的形成,拔节起至中后期生长量超过直播苗,所以应适当稀植,充分发挥蹲苗对产量的贡献率。如何把玉米移栽技术与机械化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玉米工厂化育苗、机械化定苗,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王秀珍.黑龙江省玉米移栽种植经济效益对比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9):39-40.

[2]刘兴文.玉米移栽的最佳苗龄期[J]. 农村百事通,1996(4):26.

[3]张景珍,张瑜,孟自凤,等.玉米高产突破新技术——塑料软盘育苗移栽[J]. 天津农林科技,2000(5):11-12.

[4]胡波,侯林山,乔泉欣,等.玉米移栽机械化的综合研究[J]. 中国农机化,1997(3):41-42.

[5]刘建生,邵晓梅.先锋38P05玉米移栽增产的试验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44-45.

[6]于文,王波,丁春利,等.玉米移栽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7.

[7]尹玉清.玉米移栽创高产[J]. 河北农业科技,1999(2):6.

[8]王晓梅,崔坤,梁永海,等.玉米育苗移栽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1998(1):55-57.

[9]王晓梅,崔坤,程哲,等.玉米不同移栽时期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J]. 玉米科学,2000(S1):47-48.

[10]何达春.玉米育苗移栽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4):8-9.

( 责任编辑:李孟良)

Effect of Density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on the Characters of Summer Corn

XIA Zhong-heng, LU Wen-jie, LI Ren-wei, YAO Rui, ZHANG Zi-xue*,YU Hai-b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ppling Long-ping 206 as material, effect of density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was studi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cor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mmer corn transplanting increases yield ever direct sowing, and yield is the highest in 4 leaves stage of transplanting, increasing by 13.6%. As the corn density increases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delays, spike length and spike thick have a downward trend; transplanting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irect sowing, and, as the transplanting time delays, low - high - low variation trend appears; differences of the rod leaf length, are not obvious.

Summer corn; Density;Transplanting;Character

2014-11-20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14XSZ49);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2010302072);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KJ2014ZD10);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301032160);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夏忠恒(1992-),男,安徽省宿州市人,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种子科学研究。*通讯作者:张子学,教授,E-mail: zhzxue@163.com。

S513

A

1673-8772(2015)02-0009-04

猜你喜欢
穗位穗长叶期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高温期喷施外源钙对甜瓜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直播莴笋喷施赤霉素时期和浓度的探讨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
黄瓜穴盘苗生育动态观测及培育壮苗关键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