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2015-07-02 19:35明文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雷竹栽培技术

明文平

摘 要:雷竹为一种常用的优良竹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该文结合宁国市竹产业现状,从雷竹生物学特性、建园准备和移栽、幼林管理以及成林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雷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104-02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之一,雷竹不仅具有笋壳薄肉厚、肉质脆嫩、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优点,该竹还具有产量高、出笋早、笋期长、适应强、成林快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雷竹早产速生栽培技术在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经过多年的种植,目前雷竹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皖南的宁国市以及浙江的富阳市、临安市等地区。

1 宁国市竹产业情况

宁国市主要以山地和丘陵地带为主,全年无霜期高达226d,年均气温为15.4℃,年均降水量为1 426.9㎜,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

近年来根据我市特点,将发展雷竹产业作为“兴林富民”的突破口,通过实施植竹造林、鼓励竹业加工等一些列措施,不断发展竹林业。目前宁国市竹林面积为40 578hm2,其中雷竹面积为8 667hm2,主要分布在宁国市的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沿岸的乡镇。宁国市每年新增竹林面积400hm2以上,雷竹已经成为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09年以来,结合本地的特色,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如对竹林丰产增效示范村和示范户,通过建设达到示范标准的,分别一次性予以1万元和500元的以奖代补,大力发展竹林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国市已形成3个竹业经济发展特色区域,8个竹林培育丰产经营示范村,200家竹林培养丰产经营示范户,42家竹材加工企业,18家竹笋加工企业,竹材加工率高达50%,竹笋加工率40%。目前宁国市已成为皖东南地区最大的竹产品交易市场,乡味源公司在全省首先发起并成立了东部早笋合作社,带动1 580户笋农致富。宁国市还多次成功举办了“中国·宁国竹文化节”,将竹业迈上大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带动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2 雷竹生物学特性

雷竹又名早竹、雷公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子。雷竹的地下部分以单轴型为主,竹竿散生,分枝多为二叉。雷竹一般胸径为4~8㎝,节长15~20㎝,竹高6~10m。竹箨多光滑无毛,并有密集的褐色斑点,无遂毛和箨耳,箨舌中度较为发达,两侧略有下延,叶多反转皱折。雷竹的新秆节下多有白粉圈环,近节处缩小变细,中部肿胀变粗。每小枝上有5~10片叶,竹叶多狭小且瓦状卷曲。雷竹质地较脆弱,鞭根较细少,怕积水,喜欢肥沃的土壤。雷竹一般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底出笋,5月份雷竹的新竹开始生长,6月份开始下鞭生长,8月份笋芽开始分化,10~11月份秋笋开始出土。雷竹以1a为一个生长周期,可以连年出笋。雷竹在年降水量1 400mm和年均气温在15.3℃的地区生长较好。由于雷竹竹竿薄脆,容易折断,雷竹对土壤要求较高,要求在pH微酸的沙质土壤。

3 建园准备和移栽

3.1 园林选址和整地 由雷竹生物学特性可知,雷竹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但是土壤中不能有积水,否则会因为根部腐败而死亡。因为雷竹的生长需要大量的阳光,加上雷竹质脆易折断,所以在雷竹种植前,要选择背风且阳光充足的南坡或东南坡。雷竹园的选址要求交通便利,土壤疏松肥沃、深厚、湿润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土壤的平原、低丘、上坡等地,如果选择上坡作为雷竹园,要求山坡的坡度小于5°。在种植雷竹前要对园地进行全耕整地,并清除园内的灌木、杂草以及石块等杂物。耕地深度应该控制在30㎝左右。合适的密度有助于雷竹的生長繁殖,所以雷竹园地的挖穴规格一般为80cm×50cm×40cm或者60cm×60cm×5cm,在填穴的时候,每穴用0.5㎏的枯饼肥或者20㎏土杂肥与土进行混合回填。

3.2 品种选择和母竹移栽 雷竹的品种主要分为细叶雷竹和宽叶雷竹2个品种。细叶雷竹的不仅出笋时间比宽叶雷竹早10~15d,其产量也高于宽叶雷竹,同时细叶雷竹的竹笋口感甜嫩,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细叶雷竹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宽叶雷竹。母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竹笋质量和雷竹林的质量,一般选择1~2a生的雷竹作为母竹,因为这时的雷竹不仅竹鞭健壮,其侧芽和根系均较为发达,移栽后母竹长鞭生根较快。母竹要求节间均匀、无开花枝、分枝低、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母竹的胸径应该控制在8㎝左右。在母竹运输时,为了防止运输对鞭根、鞭芽造成伤害,提高母竹的成活率,一般母竹带土8~10㎏,并削去多余的枝梢,保留枝5~7档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母竹移栽的成活率。

3.3 移栽方法 全年任何时间均可对雷竹进行移植,但是在每年的早春和秋冬季移栽时,其成活率最高。移栽定植密度一般为3m×3m或2.5m×3m,移栽量在1 050~1 350株/hm2最佳。对于坡度较大的造林地,应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改造成梯田或者等高线进行种植,并挖80cm×50cm×40cm穴,进行定植。定植穴穴底要求平整,在母竹移植前,应该在穴底施以10㎏的腐熟厩肥或者0.5kg的枯饼肥,并用细土覆盖肥料10㎝,然后再移植母竹,然后回填表土,最后回填心土。也可以先种植母竹,待次年母竹成活后再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不要在定植穴内施加太多的尿素或者浓畜肥,否则会因为肥料过肥而烧苗,影响母竹的成活率。母竹种植后,根据当时的降水量适当的浇水,防止母竹因失水死亡。

4 幼林管理技术

4.1 留笋养竹 在造林的前1~2a应该以留笋养竹为主,一般每个竹鞭上留有种笋1株最好,一株母竹上留2~3株种笋。在造林的第三年,可以挖出适量的竹笋,但是要留养比母竹粗2~3倍的粗壮种笋,促进竹林郁闭。在这期间要对新竹进行适当的钩梢,并留10~15档的竹枝,用以提高雷竹对风雨雪的抵抗能力。

4.2 科学施肥 母竹在移植后,其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养分,加上造林地的肥力一般较差,所以在造林前1~3a需要在母竹和新竹周围施加适量的肥料。施肥方法一般在母竹和新竹周边施加块状的腐熟后的畜肥10~15kg,或者饼肥1~2kg,也可施加适量的肥水。根据造林地的降水情况,实施进行灌溉,施肥量和灌溉量应该以适合母竹生长为主。

4.3 抚育套种 在雷竹造林前期,由于母竹种植稀疏,加上阳光充足,造林地的土壤不仅会发生板结,造林地上也会生长大量的杂草,从而和母竹争夺养分。为了保证新竹的正常生长,需要对造林地进行松土除草,以保证造林地疏松、湿润。我市结合雷竹造林地早期特点,对雷竹造林地进行套种农作物,实行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套种方式,不仅降低了雷竹造林成本,也增加了收入。在进行套种时,最好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农作物,如黄豆、马铃薯、西瓜等,不可种植秸秆过高的玉米、芝麻等,防止影响新竹生长。

5 成年林管理技术

5.1 林间管理 待雷竹成林后一般进行2~3次/a的除草,第一次除草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这时主要以浅除为主;第二次除草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除草并进行深翻25㎝,除去老鞭,但是要注意保护新竹鞭;第三次除草一般在9~10月份,除草深度应该控制在15㎝以上。如果遇到多雨季节,应该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遇到干旱季节,应该做好浇水灌溉工作。为了保证新竹的正常生长,应该在笋期施加适量的穴肥,对于留养的新竹应该在笋基部15㎝左右施加速效肥,保证新竹可以迅速成林。在每年的5月底至6月底这段时间,新竹开始展枝放叶,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是应该对其施加适量的肥料。在每年的9~10月,对雷竹林施加450㎏/hm2的尿素,以促进笋芽分化,并于12月份施加适量的栏肥,帮助分化的笋芽过冬,从而确保来年竹笋的产量。在2a的2月份施加450㎏/hm2的尿素促进笋芽生长发育。

5.2 合理挖笋 每年雷竹林都会产生大量的竹笋,种植户应该根据新竹与母竹之间的距离合理进行挖笋。一般来说,在雷竹母竹种植后第二年,留养的新竹距离母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50㎝以上,它们之间的比例应该控制在2株左右;在种植后的第三年,留养新竹应该与原母竹距离控制在100㎝以上,并且保证同一竹鞭上的新竹距离也在100㎝以上,留养新竹与母竹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5株,这样可以确保雷竹林中新竹分布均匀。一般选择大笋、壮笋作为留养竹,保证新竹的质量,在确定留养竹以后,对于其他竹笋应该及时采摘,或者出去,防止其过分生长而消耗养分,从而影响新竹生长,影响雷竹林质量。

5.3 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 通过采伐等方式调节竹林的结构和密度,保持竹林具有合适的空间,从而保证竹林具有合理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照,除去老竹,保留生长旺盛、发竹能力强的留养竹,为竹林丰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雷竹的形态可知,雷竹林的立柱量一般以10 500~15 000株/hm2为佳,其中雷竹林的最佳年龄结构应该为60%的1~2a竹,30%的3a竹以及10%的4a竹,5a以上的老竹应该全部挖除。留养的新竹数量应该与挖除的老竹基本一致,同时如果立柱的过高,可以適当的多挖一些老竹,如果立柱过低,可以适当的少挖一些老竹。对于留养的新竹,应该在当年的7~9月份截去1/4~1/3的竹梢,留枝10~15盘,促进新竹进行木质化,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姜培坤,俞益武,金爱武,等.丰产雷竹林地土壤养分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4):50.

[2]李继雄.雷竹引种丰产高效技术[J].竹子研究汇刊,2011,30(1):59-61.

[3]周建云,邵建阳,吴瑞煌.雷竹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2002(3):45-46.

[4]杨新红.雷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8):121-122,159.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雷竹栽培技术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江西省弋阳县雷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