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5-07-02 21:43许芬艳傅丽萍王艳华蒋希众
科教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许芬艳 傅丽萍 王艳华 蒋希众

摘 要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专门型人才,会计教学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并对实践教学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3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XU Fenyan, FU Liping, WANG Yanhua, JIANG Xiz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Abstract For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social needs of specialized accounting personnel, account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process-oriented, competency-bas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discusse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counting measur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reflection.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践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脱离就业岗位能力要求

首先,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符合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不多,以理论为主、实务为辅,在业务核算方面,也多以文字表达经济业务,没有呈现会计工作过程。同时,过分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其次,目前的会计实践教材采用的凭证格式老化,涉及纳税等会计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新、脱离现实。教材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2 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仿真、实战效果

一方面,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训室的投入不足,专门的实训场所数量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只有实践教学才到实训室进行,甚至实践教学在普通课室进行,而且很多理论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验,只懂理论,不懂操作。另外会计软件投入不足,除了电算化软件,很少有其他财务软件。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表面化。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不容乐观,实习企业数量非常有限,仅有的几个实习基地,也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很难满足会计专业实习和教学的要求。

1.3 评价考核体系陈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首先,会计实践课时得不到保证。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都建立在会计理论先行的前提下,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不同步,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很严重。其次,偏重理论考核,忽略技能考核。多数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即使采用技能考核,也是某一单一课程的单项能力考核。最后,缺乏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往往不端正,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会临阵磨枪,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较差,导致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

1.4 职业素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对隐性素质的培养

第一,忽略会计行业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随着会计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如果学生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终身学习,就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难免被社会所淘汰。第二,忽视会计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如:从事会计工作具有哪些职业风险?如何规避职业风险?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导致许多学生头脑中没有风险意识,更不懂得如何防范风险。

1.5 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一是双师的素质内涵表象化。因为教育部的推动,大部分高职院都积极建设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 许多“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只停留在表象,只是拥有一个教师系列的职称证和一个专业领域的职称证而成了“双师”,却并没有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经验,或是有工作经验而教学水平较低。二是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对于实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考核、测评的方法。三是教师承担过重的科研压力。许多学校对待教师的考核往往重科研、轻教学,对待教师职称的评定也是重理论、轻应用,基于这双重的压力,许多教师不得不把重心转向科研,疲于应付过重的科研任务,却无心钻研教学。

2 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建立会计服务中心

会计服务中心是在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上,将手工模拟实训、电算化模拟实训、网上纳税申报、网上银行和网络虚拟软件模拟实训相结合,再造校内实习、实训真实的工作场景,仿真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来组织生产和运营,定岗定职,分角色分任务,有规章有制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和技能。当会计服务中心运营比较成熟的时候,可以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接业务。这样学生在会计服务中心中既可以工作也可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既解决了校内实训缺乏实际应用的不足,也解决了校外实训无法及时跟踪指导的困难。

2.2 建设有效的校外实习跟踪辅导体系

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实习单位招收的实习生非常有限,无法像酒店管理等专业一样大批量、订单式进行校外实习,这给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及教师的跟踪指导带来困难,致使当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后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遇到了工作上的问题也找不到教师及时进行辅导,致使会计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在会计岗位实习的并不多,因此,建立有效的校外实习跟踪辅导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2.3 通过政府引导促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能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大大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许多学校也并非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优势,也在努力寻求合作企业。但总体来看,国家和政府对企业参与教学宣传不够,支持力度不足,也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 我们的企业没有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因为享受不到“甜头”,企业对参与教学比较抗拒,积极性极低,导致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形同虚设。所以,应由政府出面,研讨制定大的方针政策,给予校企合作提供一个大的平台,通过可以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期间、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订单培养输送人才等措施,一方面从观念上让企业意识到参与教学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从物质上也给积极参与教学的企业税收减免等,调动企业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4 更新课程考核方式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多样性,不能只局限于期末笔试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应由总结性考核转换为过程性综合评价,比如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同学就可以不再参加相关科目的期末考试,真正做到课教相通。二是在考试内容上,改革考核理论知识为主的特点,转为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特点的专业技能考核,考评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是在考试范围上,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社交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和职业素质等,加强综合性、创造性运用会计及相关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全面跟踪管理会计专业教师

实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是要解决“培育人”的问题。对于会计教师的管理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实践教学设计的检查。教学设计容易忽略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要求会计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将知识讲解、学生练习(巡回指导)、实训指导的内容、课时、实训步骤等填写清楚。二是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会计专业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往往需要十几课时,甚至几十课时,与理论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三是建立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不单是学生的评教,教师下企业的学习指导等都应纳入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改革教师系列职称评定办法

想要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既离不开科研,也离不开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有的教师适合关在屋里搞科研,有的教师适合走上讲台做教学,只有改变以往教师职称评定对科研数量的考核硬性指标,将职称评定分为:科研型教师评定和教学型教师评定,分别制定相关考核和评定标准,这样一方面能大大鼓励热衷做科研的教师积极做科研,热衷教学的教师努力钻教学,做到各有所长,人尽其才;另一方面,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如今社会学术抄袭、学术造假等不良之风,防止学术资源浪费,提高我国社会整体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

3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反思

实践教学既是一个恒久的问题,又是一个弥新的问题。说它恒久,是因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伴而生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说它是新问题,是因为虽然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运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术语,但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有所区别,需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正确看待和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具体分析,而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需要我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重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才需求为目标,始终坚持以职业性为标准,始终坚持以过程导向为根本,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与企业会计专门人才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该论文属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喜平.基于IBL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1(18).

[2] 李冬梅.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1(1).

[3] 汤向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3(2).

[4] 马兰.张爱荣.2+1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5] 张雪芬,顾诚浩.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基于苏州众勤会计实训模式[J].财会月刊,2013(12).

[6] 吴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J].财会月刊,2012(24).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