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研究与探索

2015-07-04 11:13张国荣
信息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绿色交通公共交通

张国荣

【摘 要】在交通规划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五家渠市道路交通布局、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以规划引导交通需求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优势,以公交、慢行优先为手段,将绿色交通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明确交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城市的各項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提供综合布局和统筹规划,从而推动五家渠市城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交通;道路交通布局;公共交通;慢行系统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诱发了人们对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致使一系列交通问题的出现,交通拥堵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生态的恶化等日益凸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目标是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最优利用、交通和生态、资源的协调,从而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和谐发展,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现在大多城市由于受限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资源、现状交通影响等方面,绿色交通理念很少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因此,本文通过五家渠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设计,立足现状,全面协调各项因素,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1、绿色交通涵义

1994年,由Chris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以来,绿色交通的理念被广泛的引入到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2、五家渠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2.1五家渠市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家渠市现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城市道路网主要由城市外围的环路形成,呈现明显方格网式的道路。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规划部门咨询、交通部门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意见,总结了五家渠市现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交通方面:单方向交通组织特征显著;低等级公路比例大,道路网服务水平低;交通结构单一,大运量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2中心城区方面:城市道路等级比例不合理,缺少可供分流的支路;东区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滞后,路网间距过大。道路布局不够合理,道路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通达的道路网体系;道路断面设计较为简单,缺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2.2五家渠市道路交通布局

2.2.1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

规划在总结美国、西欧、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密中心区道路密度、连贯慢性道路系统、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和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五大战略。

2.2.2道路交通规划

五家渠市道路规划基本分为两方面:一是区域交通方面:规划中在市区的东西两侧新增两条干道,它们既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具有分流市区交通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区内货运、过境的交通流量,减少城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以现状方格网的路网骨架为本底,合理划分主干路网结构,增加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使主干路发挥其“连通”的功能,次干路和支路起到“到达”的功效,保证城市道路网系统快捷、高效的运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减速刹车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规划后的道路真正的实现环保状态下的“通达”目的,将“绿色交通”引入到现实的交通环境中去。

2.2.3道路断面的设计

规划从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需求的宽度、市政设施的需要以及城市道路绿化率的要求,依据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等确定道路红线的宽度和横断面的形式。具体设置要求为:区域干路分为快速车道和辅路,采用四块板形式;主干道采用二块板、三块板或一块板的形式;次干道采用二块板或一块板形式,支路采用一块板形式。同时,对现状已有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对位于城市滨水景观带两侧的道路,除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外,在临水一侧需增设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美化城市交通环境。

2.2.4道路交叉口设计

根据五家渠城区对外交通组织,规划在城区东侧预控三处城际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车辆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其余道路相互间的交叉口一般按平面路口控制,并在规划道路中根据道路等级预留红线拓宽空间,以利于交叉口渠化组织。交叉口进出口道一般需要增加车道数量,以保证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人行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和无障碍设计,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2.2.5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将乘客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在中心城区内选择客流大且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线、BRT等快速公交系统,在专用道交叉口处,设置专用信号灯控制,逐步改善中心城区公交运输效率;公交停靠站点必须设置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防止公交车停靠时占用车行道,降低道路运输效率。规划后中心区内公交线网密度为4.8km/km2,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5.60%。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可为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可确保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2.6慢行系统规划

依托城市道路设置自行车道,根据服务目的及出行半径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主干道网络。规划形成三个核心慢行组团区,在滨河路、北环路、青湖北路设置联系慢行片区的自行车主干路。各片区之间形成一体化的慢行道路网,与组团之间的自行车主干道路衔接。

1慢行主干道道路控制:首先,保证专用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独立通行空间。结合周边用地安排休息设施,保证行人及自行车过街的安全性。其次,过街通道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再次,通过立体、平面交叉两种方式解决步行与机动交通的衔接、步行网络与公交车站的联系,公交车站与最近的慢行系统网络干线距离不宜大于100m。

2慢行设施和环境规划: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优先权,建立充满生机、活力、人性化的道路空间。重视生活性道路周边行人步行、自行车的空间需求;重视过街的安全性,注重对道路功能与其两侧空间的尺度、功能的协调,通过道路来表现出少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特色。路边设置绿化景观、挡雨亭、景观小品、咖啡台等,用特色的材质和色彩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凸显其优先权。

3休闲性慢行专用道规划:首先依托猛进干渠、冯家海子打造特色慢行滨水廊道,创造城市亲水平台;其次,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馆广场及北部规划的几处广场打造休闲慢行步道。针对不同的广场定位,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客流驻足的吸引点。

3、绿色交通实施的政策保障

城市交通需求产生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土地利用,而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又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提。面对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及经济能力,五家渠市城市交通必须从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发展战略,保证五家渠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3.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发达国家的公交优先政策表明,发展城市公交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占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可以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3.2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目前五家渠市道路建设已滞后于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加快道路建设速度,特别是要加快老城区的次干路、支路和新区主干路的建设,提高市区道路网密度及对外辐射能力,构建布局合理的道路网体系,从而使道路建设的速度同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3.3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国外发达城市无不例外地都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因此,像五家渠市这样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3.4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區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4、结束语

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城市发展必经的过程。绿色交通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高标准、高起点,也体现了系统的高效性和效率的持久性,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于推动城市出行效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系统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推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添财:绿色交通与空气质量的改善[J].城市交通,2001,(2):3-5.

[2]何玉宏:城市绿色交通论[D].南京林业大学.2009.7

[3]殷广涛、黎晴: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交通,2009,7(4):58-65

[4]蒋育红、过秀成: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086-1090

猜你喜欢
绿色交通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征稿启事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与实施措施
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的必要性研究
浅议绿色自行车出行模式优化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广州“绿色交通”破解大城市出行难题
高可达性:城市超越土地资源极限的核心交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