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2015-07-05 10:54王丽欣
关键词:丹红不稳定性心电图

王丽欣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216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王丽欣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2160)

目的 探讨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住本院心内科的2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与对照组108例。两组患者均给以西药作为基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以消心痛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以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需治疗14 d,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布为95.41%与93.57%,两者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的75.93%与71.30%,比较可知,两组患者间的改善率有着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 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消心痛;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内科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一组中间型临床症候群。本病不仅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且临床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诱发心肌梗死甚或猝死[1],在单纯应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缓慢,且发作次数较为频繁,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现选用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对其整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心内科所收治的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共217例,将上述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109例与对照组108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有62例,女性有47例;患者的年龄多介于52~71岁,病程为15d~3个月;心绞痛症状危险分级:低危者84例,中危者25例;心绞痛类型:初发者81例,恶化者28例。对照组中男性有66例,女性有42例;患者的年龄多介于53~69岁,病程为1个月~3年;心绞痛症状危险分级:低危者87例,中危者21例;心绞痛类型:初发者79例,恶化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绞痛症状危险分级及类型等方面几乎一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无临床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以西药作为基础治疗,其服药方法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 mg/次,1次/d;依那普利,5 mg/次,1次/d;倍他乐克,12.5 mg/次,2次/d;硝苯地平,10 mg/次,3次/d。以上药物均为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以消心痛口服治疗,20 mg/次,6 h/次。

治疗组患者给以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消心痛的服药方法及用量同对照组,丹红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为:30 mL的本品加入到25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次/d。两组患者均需治疗14 d,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1.3 临床疗效判定

1.3.1 心绞痛治疗效果

①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减轻80%以上;②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减轻50%以上,但不足80%;③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减轻程度不足50%[2]。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二者之和。

1.3.2 心电图改善情况

①显效:静息电位下下移的ST段回升0.1 mV以上或回复至正常电位;②有效:静息电位下下移的ST段回升0.05~0.10 mV或倒置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静息电位下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判定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二者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此次研究的临床数据进行操作。技术资料采用百分数(%)加以表示,而计量资料的比较则选用x2验证。P<0.05时表明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2.1 心绞痛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41%高于对照组中的75.93%,比较可知,两组患者间的改善率有着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比较 [n(%)]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57%高于对照组中的71.30%,比较可知,两组患者间的改善率有着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为心绞痛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新发作的患者可在休息或夜间时出现心绞痛或表现出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延长,本病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4]。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裂隙或破裂的基础上出现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冠脉内出现血栓或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等因素有关[5]。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丹参与红花中所提取出来的一种药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丹参素[6]。其能够扩张动脉血管及微血管口径,减轻血管内阻力,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加强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此外丹参还可发挥钙离子拮抗剂以及自由基清除的作用,且丹参还有着保护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其可拮抗钙离子内流与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改善ATP酶活性。红花中的提取物可显著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因此,丹红注射液可显著的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综上所述,消心痛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冯振花,季祥武.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54-56.

[2] 杨乔淦.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9):1458-1460.

[3] 周建岭,马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47,1650.

[4] 冯维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0-31.

[5] 白万锋,马文瑾.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3):172.

[6] 崔冬梅.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032.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030.130.02

猜你喜欢
丹红不稳定性心电图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