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5-07-05 03:50贾婉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专业

□文/贾婉峥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渭南)

一、引言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校长James Angell曾说:“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挣得面包,而是让你每一口面包吃的更加香甜。”应用在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来说,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开一家公司,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创新意识、拥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把知识和实践相融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走的更加顺利。

作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榜样,不论是乔布斯的苹果,还是比尔·盖茨的微软,或是马云的阿里巴巴,这一系列的现代公司不仅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得他们从不满足现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模式、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经管类大学生应在众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学会放大自身专业优势,运用灵活缜密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做到懂知识,会经营,能管理,致力于我国经济建设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我国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任何时代条件下,一个社会的进步都有两个基础性过程: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创业。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实践性有限,成果无法准确评估,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明显。虽然不少院校专家对这一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但尚未针对我国国情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形势现状取得实质性成果,所以经管类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类创业环境壁垒高。在我国,创业的体制和政策还不成熟,无法为创业教育提供完善的环境,大学生并非是当代创业大军的主体,国家虽然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创新创业激励体制还不尽完善。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经管类大学生来说,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以实现对财务的经营管理,所以尤其是在融资、税务方面,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广大出身家庭环境一般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缺乏雄厚资金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在创业的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

此外,在传统观念上,经管类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还不清晰,有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店,也有人认为是经营公司,还有人认为经管类大学生毕业后应当去大型企业做高层管理人员,找不到工作自己创业是件丢面子的事情。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经管类大学生在毕业时与其他专业毕业生一样,普遍倾向于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而非创业,自主创业发展缓慢。

(二)我国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校也对经济类专业实行持续扩招,经管类大学生人数猛增,成为批量生产,同时高校经管类师资缺乏,教师没有经历对众多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教学局限于学习研究书本理论,而对学生的经济创新能力培养有所忽视。经管类大学生只是在校完成学业,达到学校要求的知识水平,单纯的学术水平并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国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普遍忽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校园创业环境有待提高。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经管类创业实践教育需要更加庞大的资金支持,全国范围内,虽然在高校设立的创业基金已有一定比例,但总体数量和资金数额还不够充足。创业基金是孵化和推进创业实践最重要的支撑条件,所以推进高校设立创业基金建设仍然是发展经管类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经管类专业教育自身存在劣势。在我国,经管专业作为偏文科类专业,高校普遍侧重于宏观教学,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经营与管理,相对于理工科的物质技术来说,缺乏一定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使得目前我国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与其他创业者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创业成功率比较低。

此外,经管类专业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宏观的社交组织能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相对的,微观控制方面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则被弱化了,对于财务精确性、现金流控制要求较高的创业初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创业失败。

三、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表1)

四、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表1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一)经管类大学生基础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经管类大学生基础创业能力,就是创业意识的培训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高校教育担负着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成长的重任,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1、加强经济类学科间融合与应用,建立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于经管类大学生来说,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高校,具体来说应着重提高经管类学生在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水平,如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法等,同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及项目的形式,根据职业岗位的标准体系设置各级目标教学模块,注意各模块、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减少必修课数量,增加选修课数量,让学生多方面并且有针对性地了解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培养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校,应注重在日常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帮助经管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开发和唤醒学生创业意识,点燃起创业热情。

(1)在教学方式上,深入企业,采用现场教学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到企业中,邀请成功的企业家进行创业专题讲座,开展企业管理等专题教学课程,弥补教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创业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拉近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从而激发其创业意识,完善其创业人格、提高其经受挫折能力,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运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在掌握了基本经济理论的前提下,教师应注重用案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他人的创业经验和教训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将活生生的实例展现在学生面前,用案例剖析市场经济基本规律,通过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进而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实践性的问题,创业能力不能仅靠传授,要让学生与实际零距离接触,通过实践锻炼提高。

1、打造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应当设立专门负责的机构用以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创业实践、专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在低成本下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勤工助学中心与创业园一体的双轨制模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实体化”的企业运营模式,由学生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管理,全部流程基本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该教学模式在学校内部运行,依托学校资源,大大降低了风险及进入门槛,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创建创业园,把经管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模拟经营应用于现实,在现实经营条件下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逆商,使其在未来创业历程中具备摆脱困境的勇气与能力,为其将来真正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

2、建立创业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应从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设立创业基金、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器等,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进行,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专门活动场所。还可以进行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经过学校的模拟经营培训后,输送到校外企业进行锻炼,与真实的商场环境进行对接,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人才对学生进行双师指导。学校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企业免费利用学校的产学研最新成果和优秀人才创造出利润,同时又为学校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双赢。

猜你喜欢
经管类大学生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