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方法论的比较思考

2015-07-05 02:25刘洋
2015年52期
关键词:资本论方法论

刘洋

摘要: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作为经济问题研究的典范和代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所运用的方法确实值得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在梳理经济学方法论发展沿革的基础之上,着重讨论《资本论》所运用的系统抽象法,并就该方法对后人进行经济问题研究时值得借鉴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资本论;方法论;系统抽象法;现象描述法

一、《资本论》之前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沿革

古代中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基本从未出现系统的经济学理论,早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也大多集中在财政和税赋方面,这主要也是为了服务政权统治的稳定而产生一些经济思想,但还远远未达到理论的高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后来居上的西欧诸国,由于推进工业化而必须要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从那一时期开始,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不断在原有的重商主义的基础之上得到快速发展,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孕育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产生从来不是凭空想象的,它一定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上,不断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发展完善而来。回顾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学之父”斯密开始,他依靠其二分法即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有了从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后开创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从他开始,往后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始分化,一条便是现在占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的现象描述法,另一条便是沿着其的抽象法不断发展演化而形成的科学的系统抽象法。

在斯密之后的几百年间,现象描述法经过萨伊和詹姆斯·穆勒等人的推动和演进,不断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庸俗化,运用大量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模型去预测和描述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而现实经济中没有一直不变的因素,所以现在产生的计量经济学其准确性是值得质疑的。二分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抽象法的发展,早期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等人的运用和坚持,到后来由马克思对抽象法的继承和发扬,在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辩证法,从而发展出辩证、系统地使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和论证经即矛盾的方法,即系统抽象法。

二、资本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具体探讨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会受其研究主体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理论主张,现实中我们能见到最好的例子就是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这两种主张完全不同的经济理论背后深层的原因就是研究立场不同。所以,社会科学的研究首先应弄清楚的就是“主体性”问题,即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之上对其的经济利益进行系统论证的问题。在明确“主体性”之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暗含的深层的矛盾剥离出来,并对矛盾进行辩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之中规定核心概念和一系列主干概念。概念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而是不断发展和深化形成概念运动体系。一门学科的成立,必不可少的就是其对概念的规定,在概念规定的基础之上,集中论述,二者有机地合成论述体系,表现为论题体系并发展成学科体系。在往后的實践中,不断对学科中的假说和观点进行检验,去伪存真,留下的那些就是经过验证后的理论。随着这个思路,下文将对《资本论》中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在论述过程中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二者分离导致的劳动者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马克思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主要围绕着“资本”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论述,但是开篇却从“商品”这一前导概念着手,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由商品过渡到“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将“资本”的来源和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体现的是前导概念围绕着核心概念“资本”运动,从而形成马克思理论的主要框架。

《资本论》在论述劳动价值论时,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结合现实并通过适当抽象的方法得出“资本家的利润只是凭借其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占有的由劳动者生产的价值”这一结论。在其论述体系之中,还融入了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将资本主义矛盾的动态过程反映出来。

三、《资本论》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资本论》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马克思的系统抽象的方法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对前人的方法进行扬弃,最后形成一科较为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不同,同时也存在一脉相承的地方。首先,随着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各自的发展,在《资本论》中运用的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体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第一,二者的哲学基础有着差别,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个体主义。如19世纪末兴起的边际效用学派,他们主张物品的效用是个人主观心理的体验,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具有唯物的社会观。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否定。它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性又规定了人类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挥的限度;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认为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并改造世界,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资本论》运用的是科学抽象法,西方经济学运用的是现象描述法。科学抽象法的基础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极其透彻地叙述了这种方法。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则抛开了科学的抽象法,建立在专注于现象描述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层面上,从对价值的定义上来看,二者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从而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方法对结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影响。在《资本论》中,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西方经济学在价值理论上的结论却是庸俗的,这种庸俗表现在其对价格这一概念的本质理解的停留在其表面上,将其现象化,将商品的供求关系或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看作是决定价格的最本质因素,在他们那里,并没有区分价格与价值的概念将其混为一谈。而造成西方经济学得出这一观点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现象描述法。因为我们从现象中最能直观体会到的只是商品在交换中价格随着其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的事实,如果停留在这里不去追究深层的原因,不去作深入的科学抽象分析,那么,研究者就会得出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本质因素这一结论。

另外,两派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都注重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结合。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经济分析不可能也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在如今的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中,他们认为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的科学又是一门规范的科学。同样,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就是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体现。马克思本人十分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再将历史分析服务于其理论研究。由上可见马克思的《资本论》既具有规范研究,又具有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增强了他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力。(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卷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卷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卷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永佶.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资本论方法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