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

2015-07-05 07:00李洪业
2015年5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李洪业

摘要: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但是在高职财经院校上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首先着力于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简单阐述了当今实践中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列举改革的困境,综合上述分析的内容,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高职财经院校

一、教学方法改革相关理论基础

当今学者以过去教学方法为前提,随着时代进步为适应新环境,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创新了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知识构建式教学、求知范式教学、学习促进型教学、生成性教学、对话性教学。

知识构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起积极性、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求知范式教学则认为教师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层面上,而应培养学生养成探索发现的习惯。学习促进型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话性教学认为沟通是重中之重,教学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对话、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职财经院校的相关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更偏爱注重效果的教师。经过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学生,更加偏爱重注教学效果的教师。相比较以学术研究为重心的老师,学生更期望教师把重心你放在教学效果上。

第二,大学生偏爱讨论式教学。根据调查,财经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性、理论性强的学科中更偏爱教师以讨论的形式教学,而不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学习《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这类课程的时候,学生更多的希望老师能够以当今事实举例,抛出问题让学生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解答某种经济现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针对书本单一的讲授。

第三,大学生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调查中,例举出学生最关注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素养中,教学能力领先其他,譬如专业知识、教学热情等排名第一。

三、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困境

第一、高职财经院校专业课基本以讲授为主。以《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为例,教学采取的方法依旧是传统方式——老师站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相关的专业名词大都是被动的记忆。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这样就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没哟真正理解本门课程中专业名词的内涵。

第二,高职财经院校专业课授课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财经类专业课程看似理论性很强,其实同样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更多的是照本宣科、PPT上面涉及的例子要不是课本上比较成旧的、要不就是生搬硬套国外的某个例子,而不是结合当下中国的具体国情,让学生对“死”的理论由更加“活”的触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第三,高职财经院校易忽视教学学术性和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大都认为,只有扎根自身的学科研究才是“做学术”,故而只关心学科的专业发展,因而忽略教学的专业发展。再加上学校有意无意窄化了学术,使得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研究得不到认可,进一步使得教师更加注重自身学科的学术研究,而不是教学研究。

第四,来自大学生的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改革的阻力。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学生已经“适应”老师单方面的授课,学生已经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牧师习以为常。其二,高职院校学生大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在课后。如果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更多的需要学生在课后下功夫或者付出努力,学生是比较排斥这种教学模式的。

四、高职财经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教改對策,总结如下:

从高职财经类院校层面上,学校一方面要提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重要性的意识,为高校教师教改制造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管理里、制度上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激发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全校教师进行教改研究。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专业性服务。学校不仅要提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重要性的意识,为高校教师教改制造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管理里、制度上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还要为不同教学年龄、不同教学水平的老师开展针对其自身特点的专业培训。通过“以老带新”、实践观摩、教学方法研讨会、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这种差异性和针对性的培养,促进高校教师更加有效的投入到教学方法改革这条道路上来。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从教师层面上。首先,补课偏废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法依旧有其有点,不能以“古板”为由将讲授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废除。而应该更加正确的运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授课不是一味的“灌输”、“填鸭”而是应该具有启发性、研究式的授课。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教学的逻辑性、连贯性、层次性等,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其次,要充分运用对话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为引导,根据客观实际抛出更加具有时事性的话题,激发学生想去学、去研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讨论的题目、观点。这样一来二往,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并且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视角以及专业素养。第三,教学要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在实践教学方法中一定不要忽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从学生的层面上。教学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边互动,不是任何一方面的“单相思”。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加离不开学生的支持、认同与鼓励。学生应该树立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因为“个人恩怨”或者是不喜教师严厉的教学风格而完全否认掉这个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做出的努力。高职学生应当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性。(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J].有色金属研究,1999(5):90-93.

[2]尹宁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报告[R].长沙:第四届大学教育思想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2012.

[3]张晓宏.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究——启发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3):63-64.

[4]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113-118.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