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2015-07-06 00:10石景飞
新课程·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自主探究

石景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将自主探究与有意接受相结合,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要予以适度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源于生活;时间充足;有机结合;适度引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仍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自主探究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内容,这样学生的探究有了厚实的基础,才能逐步走向深入。

例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乒乓球、积木、牙膏盒、茶叶罐等,先让学生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并介绍它们的名称。看的过程就是将物体和名称初次建立对应关系的过程,这是认识物体的开始。然后,分组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物体,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乒乓球是圆圆的,茶叶罐有时平平的,有时圆圆的。摸的过程既是感受物体面的特点,也是将物体简单区分的过程。然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物体放一放、滚一滚,看看能不能放得好,能不能滚得起来。这样的教学,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观察、触摸、摆放和滚动的过程中,感受各种形状物体的特点,初步学会识别这些形状的物体。

二、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探究效果

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有关结论,更要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甚至可以将自主探究延伸到课外作业中。

例如,在“一亿有多大”的教学中,在最后的生活链接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组信息: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月大约消耗26亿双一次性筷子。教师问:“同学们已经感受了一亿有多大,再读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一:“我觉得26亿双筷子太多太多了。”学生二:“生产这么多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大树呀!”教师接着说:“一次性筷子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课后请大家通过上网搜索、社会调查等形式获取相关资料,然后研究全国一个月和一年用掉的一次性筷子如果都用木材来加工,需要砍掉多少棵大树,毁掉多大面积的森林?”这样的适度延伸,帮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注重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相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已取得喜人的突破,但不少教师对学习方式的改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表现之一就是课堂上一味追求自主探究。其实,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持续发展,应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数学形式方面的定论还是以接受为主更有效率。

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对于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以及1度角等概念的教学,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而对于“为什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数?”这一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测量角的度数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感受。这样的学习,探究中有接受,接受中有自主发现,才更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科学规律,课堂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四、自主探究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多呈现为点线型模式,在顺延同伴思维的点线型回答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很难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当发现学生在进行思维的复制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就应给予适度的引导。

例如,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中,教师问:“我们刚才从图中得到许多分数。它们看起来比较凌乱,你能不能将它们分分类?”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之后,开始交流。学生一:“按照分母是奇数还是偶数,可以将这些分数分为两类。”老师:“这的确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学生二:“我们还可以根据分子的奇、偶性将它们分为两类。”老师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短暂的沉默之后。学生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母是质数或合数,把这些分数分成两类。”学生四:“照这样,根据分子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显然这样的结论与真假分数没有任何联系。这时教师做出了这样的引导:“你们能不能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把它们分一分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跳出了根据数的特性进行分类的框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一方舞台。让我们努力进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研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自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