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5-07-06 17:57郭成桂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学交流数学

郭成桂

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令学生对理科有一种最初的青睐,也令家长在为孩子到高中分科时对数学情有独钟。可在学习实践中发现,理科尤其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快乐,常常令学生头痛,口口相传,学生便对学习数学有了畏惧感。作为对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的数学,如何让孩子从小爱上数学,摒弃功利目的,还学数学真正的意义: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师生互爱.培养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学生的朋友,保护每个学生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和蔼,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更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启蒙阶段上下一番苦功,教师巧妙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为了调整学生的课间疲劳,教学课堂中间放音乐,学生做健美操,让学生在课间得以放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富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二、丰富学习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多安排儿童化的实践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

三、放手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开始时,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性学习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大力提倡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这种学习形式符合小学生“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取长补短,从而扩大眼界,打开思路,产生一个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

五、引导交流与倾听.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经常见到课堂上小手如林,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全然不顾是否重复了别人的发言或与他人截然不同。倾听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还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注意吸收合理成分,把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联系起来,并学会对自己的进行反思。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学会不赞同别人意见时不是批评而应提问,让他在解释研究成果时,不得不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修正结果。如研究“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形状的纸做比较。交流时,一学生说:“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和8份,每份分别是1/4和1/8。剪下后一比,可以看出1/4大于1/8。经过研究我认为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马上有学生提问:“我这张正方形纸的1/4比你那张纸的1/8小多了,是不是有时候1/4小于l/87”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他学生也加入了讨论,在思辨中弄清了分数是对于一个整体而言的,指的是占有的份数。交流和倾听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一起排除疑点,正确对待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会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考虑得更周到,由此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

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孩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而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看图编写应用题时,我只画出了5个红五角星、9个绿五角星,不出示其他的条件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口头编出应用题,全班38个同学中有37位都说是五角星,但有一位男生是这样说的:“天上有5个红星星9个绿星星,一共有多少个星星?”,听他这样说,其他同学都笑了,是嘲笑。看着他涨红的小脸都快要掉下眼泪了。我摸摸他的头,大声地说:“真棒啊!是个小天文学家。大家都应该像他这样敢想多想才对呢。”同学们的眼中是满满的羡慕。都争先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使所学知识得到了拓展,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们更加积极,更有了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自学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