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探析

2015-07-06 08:44姜爱美冯中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姜爱美 冯中芹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积极的改革,教学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了主导地位.在高中数学课中,需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填鸭式的课堂用一种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有效性;提问方法

随着教学不断改革,教师们积极响应改革热潮,丢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把教师占据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和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互动.其实课堂提问自从有了教学就已经产生了,在各科课堂中非常普遍,但是有效的提问却很难把握,在提问的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当中是很难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性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导原则

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讲解时,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们对问题的反映情况,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进而来进行提问,对学生没有回答上来的问题,教师要积极的解答,直到学生明白为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听课习惯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用适应他们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因为,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们的感受,不能偏心,一定要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因此,在进行有效性提问教学的时候,只有把学生放到第一位才能收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有序提问

在进行提问时,提出问题的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有层次的进行,并且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的提问需求,有序的对问题进行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问题中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复习.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一般应该先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能够树立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再加大问题的难度,从而很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知识迁移原则

教学在进行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性,教师要对学习过的知识中的问题进行适时的提问,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举一反三,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在创新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思考,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二、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一)趣味性提问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很多教学实践证明了提高学生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知识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有很高的逻辑性,上下文之间又有很强的系统性.这种逻辑严密又比较抽象的学科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动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从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就能够看出,数学学科中定理和公式比较多,没有太多的趣味性,学习起来难免会比较枯燥,假如在教学中采用照本念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更加失去信心,甚至厌倦,自然也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学习中加入问题提问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提问要结合每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适时的提问,让学生对问题有思维的方向和意愿,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积极性,下面举例说明.

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列求和的时候,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公式进行求解,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先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用了一种很简单的方式计算出了“1 + 2 + 3 + … + 100 =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利用历史典故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典故的运用要把握好度.提出的问题很多需要提前进行准备,但也不是所有的提问都需要进行准备,这需要看课堂教学的推进情况和知识点的讲解进度,课堂进度由教师控制,如果教师能够对进度中每一个重要知识点临时准备和发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对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

由于有趣味故事的吸引,会把学生带入到问题求解当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学生会主动的想办法求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启发性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运用的主要传授方式就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正是教学最大的弊端.教师把知识一股脑的全部拿出来放到学生面前,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不是消化不良就是根本没有消化,教学对学生的启发性思考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不利.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这种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对知识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引导的方法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时不仅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掌握,而且要启发性的提出问题,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從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回答.

比如,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时,可以适时的提问:在哪些条件下才能使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师在对等差数列进行提问时,需要对知识点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巧妙的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是课堂推进的关键,问题的内容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有效性提问中,等待也是提问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等差数列需要认真的逻辑思考和计算.教师把问题提出来,提完问题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不要说话,主要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也要运用好这种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从正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且可以受到启示从而寻找出答案.

(三)开放性提问

我国教学在进行新课改时,数学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数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有效性提问时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融合这一理念,要一定程度的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对不同知识点能够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题目的思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题目,学生应当首先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揣摩,从题目的各个语句中找出重点,来对题目进行全方位解答.采用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学生自主思考题目,从而从中寻求不同解题方式,并且和其他同学进行必要的交流,尽可能找出问题中的多种答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答案中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而且能够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利用不同方式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无形中使学生复习了知识点的多种性质,进一步巩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运用这种开放性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加完善学生的知识连通性.

(四)难易度提问

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中,适当的对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思考范围或者是超出了学习的知识范围,学生便很难回答,这就形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场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分析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回答,这样也起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比如,应用两个相近的等式作对比之类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轻易的回答,有的学生会认真的观察后再做判断,看似一样的等式其实存在着很多需要认真思考的知识点.在新课程模式下,老师应该根据形势的不同,改变提出问题的方法,改进传统的提问模式,这样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我国高中数学已经进行了进一步改革,有效性提问就是其中改革的一项.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们对数学的喜爱.有效性提问要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把握,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提问,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兴趣,这个思考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清霞.浅议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16.

[2]陈魁.浅议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3,03:29.

[3]张春强.浅议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65.

[4]孙军灿.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0,13:62-64.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