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小学数学,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2015-07-06 17:42李树雨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习惯解题交流

李树雨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学知识的运用已经十分的普遍. 而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即小学时期. 小学数学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前提.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基础知识,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从点睛的角度,教授学生数学思维模式以及基础知识. 不能只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寻找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思路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只要学生学会独立主动的思考问题,就会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提高. 俗话说,“熟能生巧”. 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将一个问题反复思考,反复练习并反复纠错,就能习得其中精髓,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应该先给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口算,比如26 × 3 = ?. 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但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基础. 等学生完成口算后,教师就可以在3后面加两个零,题目就变成:26 × 300 = ?. 学生会对此产生好奇,会想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但是碍于所学知识有其局限性,导致无法完成题目.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新的内容,解答学生疑惑. 实践证明,对数学问题反复的思考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创设思考情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班级学风的营造. 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会有巨大的好奇心,也正是由于这股好奇心,小学生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如果教师能把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那么教学手段便会更上一层楼.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里,国与国之间都十分注重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应该顺应潮流,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更是互惠互利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问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可以出现哪些关系?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能全面记住已学知识. 这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自成小组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尽可能举出更多例子. 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出与自己不同的答案,还可以学习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师应该设置更多的思考情景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合作的习惯. 鼓励学生间交流的好处还在于避免学生因为害羞而难以启齿,也避免学生因为赢得老师注意而不愿与他人分享答案. 况且培养交流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很有帮助.

三、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虽然数学对学生所要求的表达能力没有像语文那么高,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用清晰、通顺的语言进行观点阐述和表达同样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习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试想,如果一名学生只知道埋头解题,却无法对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当然,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失败. 因此,不管是在日常交际还是数学课堂上,教师都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一个较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概括. 学生就能潜意识的利用自己已学的词汇和数学术语进行语言组织,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大脑语言层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题目含义. 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表达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解释错误的原因,而不该放任不管、任其为之. 从另一方面说,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完全融入課堂,紧跟教学速度. 数学的提高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学习如何将知识迁移,如何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也在于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加以总结概括,与他人进行交流.

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习惯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根据这个特点,布置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学生记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和举的例子都十分有限,如果不通过学生自己做题练习,很难找到教学中所遗漏的要点,也无法估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作业也可以被看作是学生与教师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不断地练习. 如果只是靠上课听讲,是毫无用处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那么6天后对于之前所学的东西仅记得25.4%. 可见,巩固、温习是有多么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只顾作业的数量而忽视作业的质量. 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把所谓的课后习题全都完成,要知道,有些课后习题即便完成了也没有很大的效果. 教师应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也可以布置一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基础较好的或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 对于作业的要求,学生应该做到独立完成,并且保证低错误率.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想着只要立马完成就能出去玩,就忽视极高的错误率. 此时,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静下心来,反复检查,耐心地完成作业. 抄袭他人作业,在小学阶段也是屡见不鲜. 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引起重视,避免学生产生抄袭心理,努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日积月累而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教育学生. 如果要求自己的教学成果立竿见影,是不太现实的,更是错误的. 作为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只有结合小学生及小学数学的特点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创设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习惯解题交流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用“同样多”解题
上课好习惯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