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5-07-06 00:22王经伦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王经伦

摘 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体系中比较特殊的部分,难写又难教。在简单分析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之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更好地体验生活,更好地感受人生。那么,在经过所有包括字句、词组、语法结构等知识的灌输之后,作文可以说是对所有语文知识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的评判。重视作文教学,从近处的现实目标来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鉴赏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从对学生长远的人生规划来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对生活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并且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要求。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难教、难写,是困扰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由于许多现实因素的存在,这一问题在农村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更加具有挑战性。

首先,在整个初中课程的大环境下,语文几乎就是一门半主半副的学科,不仅仅是学生,甚至在教师的思想观念里对于语文也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作文的地位几乎更为尴尬。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专门排出作文课,即使有也少得可怜。这种状况自然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严重的懈怠感。

其次,相较于城市学生丰富精彩的生活体验,农村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阅历不够丰富,语文层次也比较低,这就加剧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深度做铺垫,根本谈不上写出有质量的作文。

另外,教育资源上农村与城市的分配不均也使本就步履维艰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二、改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些对策

1.明确一切作文素材都来源于生活

新课标对于初中作文的规定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生活是作文素材和灵感最根本、最直接、最丰富的来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人、身边发生的事,经常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用最敏锐丰富的触角来直面生活的方方面面,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作文水平。

2.广泛阅读,积累文化底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谚语名句都说明,要想写出有质量的作文,必须从思想上、文字上有一定的积累。由于初中生都还处在一个比较小的年龄,自觉性不高,因此需要教师来引导。教师可以自己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适合初中学生看的书籍,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在看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然后全班一起交流。长期下来,在名著的熏陶下,再加上学生自己长时间的思考,作文水平想不提高都难。

3.采用多种作文批阅方式

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教师批改起来也很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将批阅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批阅之前先自己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仔细讲解,列举出作文评改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所需要注意的细节。最后,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换作文,为对方批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每次作文的架构和要点,也能使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联系,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日积月累,一定会有好的

效果。

参考文献:

周湘黔.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8).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