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

2015-07-07 08:00孙晓亮徐强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群园区企业

◎ 文/孙晓亮 徐强

推进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

◎ 文/孙晓亮 徐强

实现形式和发展动态

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六种实现方式。

1.境外工业园区

我国境外工业园区起步较早,最早在境外创办的工业园区是1992年由中国电气进出口有限公司和越南方面合资建设的铃中出口加工区。也有部分企业很早就投资建设专供本企业使用的工业园区,如海尔早在1999年4月就在美国南卡州建立工业园。之后,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专门或主要吸纳大陆企业的工业园区越来越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资企业投资建设的各类境外工业园区数量已超过50个,超过一半处于项目早期,主要面向我国企业招商,这些工业园区未来有望形成某些产业集群。以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例,该区是2006年经我国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合作区计划引进60家国内企业,重点发展轻工、机电、木业等产业,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到2014年1月,入区企业数量已达27家,其中鞋业企业16家,木业家具类企业3家,服装企业2家,其他企业6家。从发展态势看,该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境外制鞋产业集群,未来,有望再形成家具等其他产业集群。

2.境外商贸市场

目前,我国由浙江投资者在境外投资建设的中国商品城、中国商贸市场数量最多,浙江又以温州为最。1998年7月6日,温州人建立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至2014年,温州人连续在境外设立了16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将1000多家中国经营户带出国门。2014年,浙江宁波人也陆续在境外投资建设若干“商品城”。境外商贸市场为我国商品的批发零售提供了聚集场所,是我国批发零售企业境外集群的实现形式之一。

3.境外物流园区

境外物流园区是境外商贸市场的升级版。物流园区除开辟批发零售贸易市场之外,还要为展览推介、仓储运输、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场所。在阿联酋迪拜,有两大中国商品物流中心,分别号称“龙城”、“凤城”。所谓龙城,指的是中国商品(迪拜)分拨中心(DRAGONMART),占地50万平方米,2004年开业。该中心由中国中东投资贸易促进中心与阿联酋Nakheel公司分别投资0.3亿、3亿美元建成,是我国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档次最高、服务功能最全的经贸平台,由市场、仓库、公寓三部分组成。其商业中心共设有3950个标准商铺,目前已有超过1200家中国公司入驻龙城并居住在与之配套的国际公寓。其仓储区域由8个大型仓库构成,延伸近3万平方米。所谓凤城,指的是中国浙江龙门(集团)有限公司与阿联酋迪拜“米拉斯”控股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中国凤凰世纪广场”,占地约51.7万平方米,位于龙城对面。预定建成后在商品的种类、价格和品质等方面将与龙城互为补充,并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其他境外商贸物流中心有山东帝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的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福建晋江市翁萨哈鞋业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波兰新达中国商城”。预计未来,不断增加的境外物流园区将为我国商贸、物流、电商企业提供更多的集聚场所。

4.境外科技园区

我国企业在境外建立科技园区并吸纳中国企业入驻,目前只见于个别企业。2012年6月,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联合创建的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在美国硅谷正式开业。入驻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当地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中小企业,另一类是由中国留学生或海外华人成立的小微企业,园区为后一类入驻企业单独辟出孵化园。至2014年,属于后一类的入驻企业达数十家,同时国内各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纷纷在园区设立招商平台。随后,瀚海智业还协同其他公司,共同建立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瀚海QB3生物医药孵化器、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和瀚海加拿大科技园等。

5.境外农牧企业聚集区

我国已有不少投资者在俄罗斯、巴西、非洲等境外场所投资建设主要为本企业使用的农业园区,且不同企业在同一地区集聚的现象也已出现。如主要依托安徽省农垦集团在津巴布韦拟初步投资开发的5万公顷土地项目,2013年6月26日安徽农垦集团等2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皖企赴津合作开发联盟”,至2014年5月成员总数已达37家。2013年,联盟共组织12批国内政府及企业组团赴津巴布韦及非洲进行投资考察,涉及种植、养殖、种业、农机、食品加工、物流贸易等众多产业,联盟企业在津协议投资总额达1700万美元。2014年11月,7家四川农业企业就联合赴乌干达建设农业产业园初步达成意向协议,重点发展水稻、棉花、食用菌、养鸡、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2014年12月进入注册公司阶段。

6.境外产业链合作

农业企业联合境外开发是境外产业链合作的例证。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而言,目前境外产业链合作只见于少数企业,未来可能形成的企业集聚,仍处在萌芽状态。2013年10月,中国北车旗下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轨道项目设备供应服务),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轨道项目建设)共同签署海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海外市场开发平台。2014年4月,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与重庆对外经贸有限公司就“抱团出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在产业领域、项目规模、地理范围方面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我国企业境外产业链合作将更为常见,且这种合作有可能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境外集聚提供契机。

促进主体及其工作机制

从目前实践看,政府、企业联盟、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都是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促进力量。就具体投资行动促进而言,以上促进力量可以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排斥,但一般会有某种力量起相对主导的作用。

1.商务部主持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项目

商务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项目。到2014年,纳入该项目的境外园区已达19个,开发企业共投资约10亿美元,多数分布在亚洲、非洲及东欧等地区。目前该项目的支持措施逐步走向稳定化和常态化。主要支持措施包括面向建园企业提供财政资助,金融优惠,简化项目审批和外汇审查手续,物资进出境便利化,积极面向东道国争取有利投资条件,一揽子保险服务等。

2.地方政府的促进措施

部分省市,如天津、浙江、山东、江苏、黑龙江等,已参照商务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方式,出台本地级别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措施,构建有关的政策机制,以促进本地区企业开展境外园区建设。如浙江省宁波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甬企境外投资创业三大基地建设,三大基地指的是生产制造、贸易营销和资源开发基地,至2014年上半年,宁波市政府已确认首批12家市级境外三大基地。其他还有诸多地市级政府面向已经或正在启动

■ 如山如阜 于怀/摄

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北,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具体园区,开展指导和服务工作。

3.企业联盟推动

最典型例证是2011年6月成立的爱国者国际化联盟,明确提出工作愿景是搭建国际化发展服务平台,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多元化投资,乃至“协助一百家中国民族企业成为世界五百强”。尽管目前该联盟尚未推动形成我国企业境外集聚,但随着联盟影响扩大和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增大,未来有望朝集群方向迈进。此外,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阿拉善生态协会、正和岛等企业联盟组织的工作目标中也有推动成员企业“抱团”国际化的内容。

4.龙头企业带动

所谓带动,是指龙头企业对外投资是后续企业集群式投资的基础,龙头企业和后续企业业务领域常存在上下游价值链关系。如安徽农垦集团带动其他企业对外投资。类似的还有2014年11月,由中国新希望集团和澳大利亚福特斯克矿业集团(FMG)联合发起的“中澳企业间农业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ASA100)。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中澳农业与食品领域贸易投资合作平台,由中澳双方各30-5家大型农业企业以及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中方成员包括新希望集团、中粮集团、汇源集团等。在协议签署当月,新希望集团已决定斥资5亿澳元用于澳洲农牧及食品产业投资合作。这一投资行动和合作计划,将为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其他中国企业的后续投资提供机会。

5.行业协会商会推动

行业商协会通过信息共享、行业自律、协调行动来提升行业内企业对外投资的运行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2014年11月,由浙江嘉兴市洪合镇“洪合毛衫商会”推动,洪合5家羊毛衫企业准备抱团出海,在柬埔寨建设“浙江柬埔寨工业园”。

6.金融机构促进

中非发展基金已经在促进中国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中发挥作用,具体体现在其对埃及苏伊士经贸园区的融资上。近年来,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明确提出,要将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融资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领域。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1.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1)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投资建设的境外商城和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较为可观,但部分园区缺少基于长远发展视角的科学规划,部分园区产业选择过于庞杂,长远发展必然导致园区软硬设施“众口难调”。此外,我国绝大部分境外园区集聚的都是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企业,企业入驻主要目的是提供进出口市场基地,至于为企业研发部门、科技型企业提供集聚场所的园区则比较少见。

(2)集群内部联络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产业优势集中在生产和制造环节,大多数海外经营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类似地位,因此,分布在境外园区中的各类企业,在业务范围上缺少衔接,也较少形成产业链条。集群企业间价值链联络机制相对缺乏,至于企业之间的中高端合作,更是鲜见。另外,即使是同产品、同技术类型企业,也多不注重企业间合作关系,不能充分利用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价值链地位。

(3)发挥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目前我国能够起到集群式“走出去”带动作用的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数量都相对有限。这既和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所处的国际化阶段相关联,也和部分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尚未自觉主动发挥带动作用有关。即使是已经发挥带动作用的企业,其工作力度和带动机制建设也有待加强。

(4)境外商会协会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目前国内商协会、企业联盟都已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海外的协会商会组织尚不健全,没有形成网络结构。协调沟通机制缺乏,导致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无法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战略协同。还有行业海外企业仍然存在行业自律机制缺乏问题,同业恶性竞争现象也时有发生。

(5)金融支持的机制和力度仍显得相对薄弱。由于组成境外集群的企业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获得信贷的渠道和能力都相对有限。在海外经营过程中,一旦遇到某些不可预期因素,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和企业失败风险。从我国金融机构及其所构建的投融资工具看,对中国海外企业融资需求的关注和介入程度也相对不足。

2.促进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策略

(1)引导境外园区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园区功能定位。一方面,现有园区在未来发展中,要根据大多数入园企业需要和东道国周边环境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产业布局,并加强规划,及时做到软硬设施适应性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加强技术相对密集型产业(如IT设备、光电、机电、集成电路等)和科技开发企业的境外园区建设。

(2)构建和加强集群内部联络机制。部分园区在某些产业领域形成水平集聚之后,应有意识地引导园区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也朝园区集聚。在已形成企业集聚的园区或准园区,应引导企业走开放式合作创新之路,努力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真正实现境外产业集群在促进创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构建境外商会协会网络体系,发挥协调沟通引导作用。现有所有行业协会、商会,都应在境外建立分会或工作联系点。充分发挥境外商会协会工作网络在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协调、防止恶性竞争、政府政策沟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境外商会协会还应定期通过推介、展览、公开出版物等方式,为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信息、经验等方面的引导。

(4)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集群形成的带动作用。加强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互动,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对外投资的带动作用。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对外承接铁路、电站、通信工程都将维持在较高规模,而能承接上述境外工程项目的都是大型企业集团,他们完成工程项目需要大量机电产品投入,应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强战略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大型、中小型企业在海外经营工作上的互动,为广大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新契机。

(5)通过金融机构“走出去”加强境外企业的金融服务。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态势,在境外网点布设和业务开展方面及时跟上企业需求。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规模、风险等方面情况特殊,可考虑设立“中小企业‘走出去’信贷基金”等特定融资工具,指定金融机构操作,在贷款利率、期限、规模等方面做相对特殊安排。另外,鼓励国内各种投资基金关注和介入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为他们的融资操作,在基金创建、外汇兑换、融资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对宽松便利的制度。

■ 编辑:云霞

作者单位:(孙晓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徐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猜你喜欢
集群园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