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高中历史课

2015-07-07 00:01丁宝稷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课教材探究

丁宝稷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91-01

学好历史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是不得不探讨的问题,就我本身的教学经历,谈一谈上好高中历史课的几点体会。

首先,处理好课堂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材内容枯燥乏味,讲起来往往催人欲眠,课堂学习效果很低。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于枯燥乏味处设疑,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例如,“百家争鸣”一课,内容很枯燥,如果直接介绍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讲解,学生是很难适应的。在导入时适当回顾初中知识,强调“动荡与变革”这一社会特征,然后抛出学生敏感的现实问题“如果你是公司老总,你如何对待员工上班不守时的现象?”请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的思维必定会活跃起来。在小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思想流派呢?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现象呢?“百家争鸣”局面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让学生带着探究、分析、评价、辨伪等思维能力由被动接受讲解开始主动探究学习。这个导入为上好这堂枯燥的历史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处理好课堂导入,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各式各样课堂教学导入准备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用简洁生动的导入语点明教材重点和难点;三是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其次,找到重点难点突破口,指导学生轻松学习。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较抽象,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条地去讲解去学习,会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突破口,指导他们轻松学习。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直讲到了清朝,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很多,学生很难定位重点难点,只能生硬地跟着老师的节奏机械地“熬完”一节课,根本提高不了自己的素质。对于这类教学内容,我在创设情境时首先锁定时间、地点、人物要素,不管历史有多遥远,历史事件有多复杂,她必然与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相联系。如果锁定了这些时空落脚点,整节课就会豁然开朗了。如讲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把落脚点定位在汉武帝身上,以汉武帝为突破口创设“汉武帝和诸大臣宫廷辩论”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就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和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表现和意义了。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阅读讨论环节很重要,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领进主动学习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也要充分考虑。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从关注知识转变成关注学生,让学生亲自去做、去体验、参与、经历,才能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及其能力,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另一方面也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实践证明,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兴趣很大,但缺乏自我表现欲,不愿意甚至懒得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挥者、合作者,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并且发挥地淋漓尽致,所有参与的学生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总之,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自信地展示自己,哪怕错了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也是一次记忆深刻的掌握正确知识的过程。

最后,应处理好每一课重点结论的讲述。在讲授完每一课时,都要将自己收集的重要结论直接让学生记在课本上,以应付考试。这样的做法是历次考试经验的总结,书上的许多内容需要补充,才能适应考试。要给学生讲好这些重要结论,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如何解释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感觉记忆历史不再枯燥。

猜你喜欢
历史课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