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骗子钻了慈善的空子

2015-07-07 15:49
中国民政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培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机构

莫让骗子钻了慈善的空子

在老百姓眼里,举办慈善捐赠活动都是有爱心的成功人士的善举,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近些年来慈善也被骗子们盯上了。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5月16日,在顺义区举行的一场慈善捐赠仪式上,北京启智智障儿童教育培训中心(下简称启智教培中心)校长高茂成代表校方,从中华慈善总会人士和IEI集团首席执行官李青峻手中接过300万元的“慈善支票”,该笔善款以“IEI集团”和“中华慈善总会中峻基金”名义捐出。之后,李青峻向校方索要30万“办公经费”后失联。中华慈善总会认为,此事件是李青峻等设下的一个骗局,应属恶意且有预谋的实施了涉嫌诈骗的刑事犯罪行为。此事件引发了舆论对这类傍上“慈善”的诈骗的思考。

《京华时报》发表评论认为,随着公众网上捐赠热情高涨,眼下各种挂靠在官方背景慈善组织下的公益项目种类繁多。这种项目制的慈善活动给官方慈善组织带来了“业绩”,同时也存在着管理和监督上的风险。若这些全国性慈善组织不抓好前期调查和过程监督,就很容易被人利用,甚至掉入慈善骗局。启智教培中心诈捐事件的教训或许就在这里。这也提醒,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在支持慈善事业方面尤须谨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除官方慈善组织要加强内部监督外,还有必要从法规制度上对各类公益慈善合作、挂靠活动加以规范。如此,官方慈善组织才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才能避免落入以公益为名的欺诈行为的陷阱。

红网发表评论认为,有一种诈骗叫“慈善”,这话一点不假。IEI集团首席执行官李青峻正是因为处心积虑地傍上“慈善”这条大腿,才成功实施对启智教培中心的诈骗。我们在谴责“慈善诈骗”的同时,却无法忘记捐赠仪式上慈善机构闪动的身影。警惕那些傍上“慈善”的诈骗,不仅仅需要受捐者多长个心眼。如果承接慈善捐助的慈善机构也被蒙蔽了眼睛,“慈善诈骗”几乎防不胜防。慈善机构应该成为拦截“慈善诈骗”的第一道牢固的防火墙,有责任对进入“系统”的所有“文件”进行必要甄别,而防火墙一旦被突破,慈善机构也被欺骗,前面基本就无险可守,受捐者被欺骗甚至被诈骗就在所难免。反观近几年发生的“慈善诈骗”案例,大多披着“公益”“慈善”的外衣,隐秘性相当大。一些慈善机构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充当了违法犯罪的“幕后帮凶”,自己却被蒙在鼓里。因此,慈善机构应该多一双火眼金睛,主动担当起防止“慈善诈骗”的社会责任,使自身更加慈善起来。

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事件反映了中华慈善总会和启智教培中心在防范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们过于苛求。关键问题在于亡羊补牢。一方面要对诈骗行为及时举报到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一方面在今后的管理方面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一些个人或机构组织的许诺,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猜你喜欢
教培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机构
教培出版大进军
退费难、找人难 教培机构悄然闭店却留下“烂摊子”
教培转型
中华慈善总会
被资本颠覆的教培行业大势已去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走进云南大关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
美国2008年度十大慈善机构财务支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