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读教学之我见

2015-07-08 02:46缪文姬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质朴深度读书

缪文姬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

语文素读教学之我见

缪文姬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

“素读”教学虽由来已久,而在近年提上研究日程,却是从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的文章《“素读”经典》而始的,但她仅把“素读”作为经典阅读范式来研究。那何谓“素读”?为何要“素读”?如何实施“素读”?正是作者要探究的问题。

素读 多元解读 诗意解读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一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进行的诗意语文研究,二是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深度语文教学研究,三是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研究和周一贯等老一辈的本色语文研究。而“素读”教学虽由来已久,在近年提上研究日程,却是从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的文章《“素读”经典》而始的,但也仅是把“素读”作为经典阅读范式来研究。那何谓“素读”?为何要“素读”?如何实施“素读”?正是笔者要探究的问题。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含义的纯粹的读;指的是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此丰富阅读体验、丰厚知识内涵、丰盈精神世界的阅读方法。它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读书方法。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所谓素读就是一种朴素纯粹的读,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读,是一种声音琅琅、抑扬顿挫的读,是一种像唱歌一样的读,一种来来往往地、反反复复地读。”

但这些还不够,在此我还想对其更深入解读一番,着重在“素”上。

第一,“素读”中的“素”,首先指的应该是阅读心态。何为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是“本色”的意思。所谓本色,就是白色。在这里,它具有简单、清纯、朴素、原初的意思。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倡导平和的心态,不要搞得太复杂,更不要搞得太花哨,还是简单点、清纯点、朴素点、原初点好。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与文本和作者的互拥、共鸣。

第二,“素读”中的“素”更多的指一种阅读方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不带任何阅读功利,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好恶,简简单单、清清纯纯地阅读,是一种直扑文本、直面文本的,为读而读、想读而读的读书方法。这里再次借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这看似一种很笨的方法,却是培养天才的最好方法”。据说,日本十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全部进行过素读训练。所以,“素读”看上去是很笨的读书方法,却是很有用的。

第三,“素读”中的“素”还包含阅读功能和目标的意思。“素”的本意是本色,“素读”的目标也是指向本色的、简单的,只为了诵记而读,为了积累而读,或者为了读而读。读中的人文感知、人文熏陶全融注在一个“读”字里面。所以,“素读”中的读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目的,既是过程,又是目标。正如近代学者梁实秋先生所说的:“正是因为经过素读,我们认识了文法的要义,体会到了书词炼句的奥妙。”我们通常讲文以载道,也就是读以融道、读以渗道。

二、为什么要“素读”

我想,我们正处在复杂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也是一个因为多元很难说谁对谁错的时代。窦桂梅的深度阅读,有些深度也是作者 “未必然”,读者也未必一定现在就能“然”,但我们的老师却拼命使学生往上面靠拢。在这样的深度阅读中,肯定有一些背离了作者本义的,或者背离了教育本真规律的,也就是在文本意义圈之外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回归。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素读”,因为当前语文教学观念包括实践模式,有时脱离语文教学当中“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意象和轨迹,所以我们才提出一种向文本本真靠拢的观念。当然,不是对别人的一种背叛或者对别人的一种否定。“素读”,我们还是提倡与作者对话。有的时候,我们缺失的恰恰是静下心来与作者对话,作者的意图才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才是文本负载的一种最重要信息。我们需要把握住作者的命脉。当然,“为什么要进行素读”很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如包括培养学生的一种剥离假象、求真务实的精神。实在的东西才是具有唯一性的。

三、怎样实施“素读”

那么,素读如何在当今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让它焕发出时代应有的那种魅力?因为素读毕竟是古代的一种读书思想,主要强调阅读的简单、质朴、单纯、直接,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重新寻找到这样一种原初的、古朴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它运用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这里必须要有一种转化,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继承与超越、继承与突破的问题。为此,我想着重谈谈如何在当代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思想。应该有这样三种关系。

首先是“素读”与“趣读”之间的关系。古代的素读确实强调古朴简单地读,但决不是机械、枯燥、乏味地读,我们一定要区别开来。如果是一味地机械、枯燥、乏味地读,这样的读对学生而言是绝对不可能有吸引力的。如果没有吸引力,就谈不上阅读效果。尤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现代学生,他们较之古代学生,兴趣、好奇心更强,更需要我们在原来质朴简单的素读中加上兴趣或者趣味。在读的要求上可以是简单质朴的,但在读的形式上一定要注意趣味性,要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真正地爱读、乐读、想读。

其次是“素读”与“美读”的关系。“素读”强调阅读的简单化,强调阅读当中的直面、质朴,乃至强调一种纯粹的读。但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工具或者形式层面上,应该更多地将“素读”附之以灵魂,附之以美感。也就是这种读是简单的、质朴的,但同时应该是美的。它应该流淌着一种情怀,闪烁着一种艺术,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陶冶其中、熏染其中,这也是实现“素读”在现代价值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素的,但同时应该是美的。

最后是“素读”与“活读”之间的关系。“素读”与多元解读的问题,其实就是“素读”与“活读”之间的问题。“素读”强调的是一种阅读的原初心态,强调的主要是一种质朴的、直接进入文本,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互拥共鸣,但我们不能以此压制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如果是这样,我们在现代倡导素读,又会走向另一个方面,即忽略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本来是针对个性化解读过渡的走偏,也不能让“素读”走偏。素读的本意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纯粹的读,但是,不追求并不是不要。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可以是多元的、多向的。尽管最终应该归一,但是作为过程来讲,它还是开放的。这才符合当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

笔者曾尝试过一堂诗词素读教学课例,取得了一点收获。我在课堂上展示李煜的《相见欢》,要求学生静静地看,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赏析古诗的问题。我只问一个问题:你们在读以下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字词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词的探究结果。学生众说纷纭,有的关注到这个“独”字,说明诗人是一个人到楼上去的,很孤独、很寂寞;有的关注到“月如钩”,说是感觉很凄凉;有的关注到“寂寞梧桐”;有的关注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的关注到“锁”字,认为表面指深院的大门紧锁,其实暗示作者的处境……最后,我再进行补充并总结,我们读书,读诗词,就是耐下性子好好品字、品词,朴素地读,“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此堂课上,我指导学生素读古诗词,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之情。同时,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细读、精读、静读,从文本文字中找寻感情的归依。

当然,我要强调素读不是解读文本的唯一方法,和深度解读、诗意解读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或者说彼此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深度解读需要“素读”,“素读”不是一种浅表层面的读,而是一种就果溯因的读。我们并不排斥别人的说法,也不是让全体语文教师都进行“素读”,而是和其他风格的阅读方法进行互补。

[1]陆云峰.返璞与超越:现代素读的哲性追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2]刘岩.让“素读”呈现本真的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3]陈琴.唯“素读”经典让语文教学得大道[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质朴深度读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我爱读书
山有桂子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