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7-09 06:4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邹德军
中国商论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改革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赵 红 邹德军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赵红邹德军

摘 要:在分析行业背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地域因素和学校专业积累形成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融合、课证合一等人才培养改革。从实践情况来看,相关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会计 人才 改革

会计队伍的数量及构成能反映会计市场的大小和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程度,因而也是会计专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自1986年设立以来连续办学,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毕业生近一万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比较典型的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改革案例进行分享。

1 会计专业定位分析

1.1 政策层面——现代服务及其教育发展

按照国家2010年公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因此,作为高等教育起点的高职层次教育,将承担相当重的培养任务。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这意味着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将会是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将要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会计类专业人才是资本市场和企业总部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珠三角未来需要大量会计类专业人才。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以及重点行业的发展趋势来分析预测广东地区到2020年会计类专业人才供需缺口约37万人左右。

作为现代服务业子行业的会计服务行业也必将从中受益。需要一大批包括高职会计专业类毕业生在内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1.2 地域因素——天河商圈企业聚集

天河路商圈作为广州最繁华的商圈,其辐射范围已超出珠三角区域,成为“华南第一商圈”。2010亚运会开幕前,天河商圈商业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跃居全国面积最大的商圈。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天河区将发展成为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GCDB21)以珠江新城和天河体育中心周边为核心的广州中央商务区。功能以商务办公为主,兼有会议展览、宾馆酒店、专业服务、文化娱乐、居住、高档零售业。天河商圈企业将会大量聚集,这些企业兴办、运行等都需要会审及其相关服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天河区中央商务区的旁边,占有地利优势,能够就近与相关企业共建会计专业,并提高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1.3 专业积累——形成良好的“政、行、企、校”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历史中,不断积累教学资源,形成坚实的专业基础。在上个世纪八十代隶属有色冶金行业,按照企业需要为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凡口铅锌矿、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有色矿冶成本会计核算人才,现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成为这些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主力军,有些优秀的毕业生走向领导岗位。至今,成本会计(有色矿冶核算)仍然是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特色课程。

2003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在会计专业增设了涉外会计方向,专业方向定位在外向型中小企业涉外会计事务服务岗。经过八年的发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涉外会计事务服务人才在广州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水产集团等外向型企业成为业务骨干,有些毕业生已经进入管理层。

2007年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升级、打造世界级现代服务中心的发展预期,在会计专业培育会计、审计服务相关课程,以满足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会计毕业生已经进入会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会计、审计和税务类中介服务机构工作,其中优秀毕业生进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东方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粤信会计师所等知名企业工作。以上情况说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方向定位准确瞄准职业岗位,符合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1 会计专业方向发展轨迹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是广州电子会计学会和广州商业会计学会的成员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与广东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局、广州市劳动局、天河区劳动局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场地、实验实训基地,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会计专业全部专职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其中高级职称有6人,其他教师均有讲师以上职称;会计专业建设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电算会计实训室、ERP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多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实训场地,2012~2015年投入150万专项资金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训室,购买了相应的实训软件,改造了其他实训设施,强化了会计专业实训平台,此外还拥有600平方米备用实践教学场地。校外实训基地有广东粤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州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燕塘牛奶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

2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会计专业以广州市天河商圈的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及素养作为主要职业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出纳服务岗位、会计核算服务岗位、财务管理服务岗位、会计监督服务岗位、审计服务岗位、税务申报与筹划岗位、工商注册服务岗位、海关报关报税服务岗位等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已经逐步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模式,“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123”人才培养模式。

2.1 形成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初步方案,组建35家校外实训基地

每年提供430多个顶岗实习岗位,近三年合作单位已接受毕业生就业789人;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5人,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和指导毕业论文。

2.2 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效融合,推行“双证书”制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与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基础工作综合实训(第二学期集中训练3周)。

第二段(第三、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与实训+助理会计师考证+初级会计工作综合实训(含会计电算化、手工两个阶段,分别在第三、四学期期末各集中实训2周)

第三阶段(第五学期):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学习与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认证+财务工作综合实训(第五学期集中实训8周,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第四阶段(第六学期):综合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2.3 推行了“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手工、电算仿真实训+真账手工实训+综合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顶岗实习不少于6个月,真账实训占实践教学课时的40%。

2.4 初步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三元质量评价模式

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学校评价为主;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考核,以行业企业、社会评价为主。

3 课程体系改革

3.1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立足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按会计核算过程和岗位能力形成与拓展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参照“双证”开课程,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等职业标准的内容;由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课外实训三个子模块构成“三重教学”;培养职业通识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等4种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保证了学与做的互动推进;内外结合、三层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职业“技能递进”;“课证融合”的课程设置,实现了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

3.2 对接会计岗位制定核心课程标准,遴选课程内容。

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国家、省市发展规划,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培养重点主要是面向珠三角地区的众多企业会审服务业务发展人才需求,企业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精核算、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本专业成立由校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研究会计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标准,形成职业标准手册,依据岗位职业标准构建职业性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进行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等会计典型岗位能力分析,基于“岗位导向”,确定岗位知识范围和基本技能,根据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创建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以会计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素能、核心素能和综合拓展素能三个模块。基础素能模块主要开设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及遵纪守法意识;核心素能模块针对主要就业岗位开设“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素能拓展模块主要为毕业生在相近的岗位(群)就业和以后的就业岗位能力提升及企业多方向的人才需求而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创业能力、意志品质、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4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设成效

4.1 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会计专业得到了学院的支持,加大了教师外出实践的工作力度。制定并完善教师外出锻炼的相关工作制度,提高教师外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院级重点专业建设期间会计专业基本上所有的专职教师都下到了企业一线进行培训。

4.2 加强“双证书”考试组织和培训的工作力度

落实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研室分工负责制,选派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提高单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制定辅导教师奖励政策,对通过注册会计师单科考试的学生实行奖励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准。

4.3 加大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

在学院配套资金的支持下,提高了现有实训室计算机的配置率,新建了两个现代化的实训室,充分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的需求。

4.4 加强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力度

邀请全国或全省知名学者、企业界人士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并且还邀请了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经常化、制度化。利用会计研究中心等内部机构作为教师服务社会、企事业单位及提高实践水平的平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加强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学生职业技能的自编教材、实训教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5 扩大了师资队伍数量,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在2011年学校进驻新校区,招生成倍扩大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师资队伍数量,形成师资队伍年龄老中青、职称高中初的梯次发展格局,建立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培育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图2 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措施及效果示意图

4.6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毕业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依据会计职业工作市场认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系列职称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特点,结合订单培养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将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会计职业考证直接对应,既有专业基础课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又有专业技能课程与会计初级技术资格证书的对应。通过三年的大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了适应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资格,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2010届、2011届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均为100%,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45%。

4.7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会计专业的学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从就业一年的情况反馈,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善于沟通,专业基础扎实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会计专业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都赢来了极高的声誉,近三年来就业率达100%。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Z].2014(06).

[3] 姜大源.提高现代职教体系学科地位[N].中国教育报,2013-10-01.

[4] 邢晖,李玉珠.高职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透视职教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09-04.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c)-179-04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改革备忘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