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部分特殊人群治理机制的创新

2015-07-09 22:04施纲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殊人群张某矫正

施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我们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特殊人群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中的部分特殊人群主要指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这些人群具有双重性和特殊性。双重性是指针对这部分人群,管理和服务必须并存并重,既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教育,又要提供真诚细致的服务感化。特殊性是指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的管理,措施、手段和方法要更严格、更规范。因此,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社会治理机制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在构思文章期间,2011年5月23日央视《今日说法》播出的一个案例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这期节目名称为《母子在15年后相见》。1996年在云南昭通刘兴芬三岁的儿子被人抢走下落不明,15年来家人从未停止过对学生的思念与寻找。2011年4月警方通知刘兴芬她的儿子张某找到了,可两人却在铁窗相隔的状态下相见。原来张某被人贩卖至一户人家后,12岁时因和家人感情不合离家出走,一直在社会上流浪。为了生存,年幼的张某只能靠偷盗维生,终因盗割电缆被绳之于法。于是,母子分离15年后在看守所里相见了,母亲痛苦流涕,泣不成声,姑姑哭着嘱托侄子:家人在等着他,让他好好改造,出去后要好好做人。

多数的观众可能仅被母子重逢的场景感动,而笔者在感动之余出于专业敏感想得更多。母子相见并不是这个真实故事的最终结局,张某刑满释放后回到家人身边生活,情形会是什么样子?张某几乎未读过书,没有职业技能,他要靠什么维生?他能改掉偷盗的习惯学会自立自强吗?面对偷盗前科累累的他,周围的邻居朋友除了同情他幼小时的遭遇外会真心接受他、帮助他吗?一旦将来生活工作中遭遇歧视,除了亲人外哪个机构可以为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可以说未来的生活之路对刘兴芬和她的儿子张某是一大考验,而此时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的社会管理应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使这个故事暂时结局的美好延续成将来结局的美满。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有不少人在意他们的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部分特殊人群社会化治理机制创新的困境

(一)缺乏重视,理念亟需转变

意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才能带动体制、手段和制度创新。我们必须更新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理念,抛却传统的重刑主义和政府全能统治一切的观念,努力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由严格管理为主向管理、教育、帮助并重转变。但在实践中存在对管理工作不重视的情况。从管理主体来看,政法机关、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缺乏工作足够的重视,帮教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却沦为次要,甚至忙起来就不要了,有时帮教小组都形同虚设。从特殊人群自身来看,绝大多数的社区矫正对象法治观念不强,接受监督、改造、帮教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走出高墙就万事大吉,他们不愿接受监管帮教,不愿主动向公安机关汇报改造表现和思想状况,不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的甚至重新走向犯罪犯罪。

(二)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性质特殊,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很大,加上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人员流动性大,要及时、动态地掌握相关情况相当困难。一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主要靠安置帮教部门通过监所发函和基层组织调查收集建档、逐级统计上报进行管理,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率低。而且这些人员流动不断加大,不少人员不回籍,不申报户口或去向不明,直接脱离监管视线,使帮教管理工作衔接不上,无疑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隐患。

(三)人才匮乏,欠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管理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更需要一支过硬的管理人才队伍。但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待遇偏低,而且他们直接面对特殊人群心理压力大,甚至不能保障人身安全,工作积极性也一定程度受影响。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队伍,要严把选聘入门关,选聘政治思想坚定、专业素质高、实战技能强的人员充实工作队伍,对在职人员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工资待遇,落实养老、医疗、人身安全等各类保障,解决特殊人群管理者的后顾之忧。

(四)参与性差,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应该是群防群治式的,应当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正是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只依靠有限的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对于特殊人群的管理参与很少,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以社会治理的思维做好特殊人群工作

(一)探索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防止脱管漏管

坚持日常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相结合、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有关部门、单位的协作与联动,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建立帮教档案,防止漏管失控,尽量摸清失控人员应去向,及时采取措施跟踪帮教。

(二)做好特殊人群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贯彻好服务帮助的理念,帮助特殊人群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帮教单位在教育改造、培训就业、帮贫解困、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各单位安置帮教工作联系点制度;另一方面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劳动部门支持和配合安置帮教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减免考试、发证和鉴定等有关费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岗位信息、职业培训与介绍等帮助。

(三)各界联动,用真诚与真情帮教特殊人群

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既是特殊群体也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面临很多问题,需要真心关怀与帮助。应该努力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全方位多层次辐射、齐抓共管的社会帮教体系,最大限度扩大帮教层面,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家庭和单位的关心关注更为重要。同时应该创新帮教活动内容,提升帮教质量,追求帮教实效,防止帮教活动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实效。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特殊人群张某矫正
特殊人群的健步走
你非叫我跑
五通桥区医保局抓好特殊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工作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特殊人群涉毒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