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5-07-11 09:11魏永红徐莉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魏永红,徐莉蓉

(江西省南昌巿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330008)

髋关节置换是用人造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生率为1.3%~25%,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DVT常发生在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的部位。手术创伤加上中老年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3]、术后卧床活动少等原因,极易导致DVT的发生。我们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6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71例、女35例,年龄50~80岁,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头骨折35例、股骨头坏死21例、髋关节炎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入院时就实施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重点在“早”。

早期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鼓励,解释手术方式、护理方法、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结合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其配合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舒适体位干预。用多功能充气床垫,可以间隙性波浪喷气,相当受压部位的物理按摩,起到舒筋活血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血流紊乱,促进全身的血流循环的功效。在防止压疮的同时,还能直接而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疼痛干预。不能耐受疼痛者口服去痛片,手术后返回病房48h内持续使用镇痛泵或间隙使用其它止痛剂,配合心理诱导分散注意力,使其积极配合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从而间接地改善血流紊乱,促进全身的血流循环,预防DVT的发生。

饮食干预。禁烟酒,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维生素K、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食物[4]。每天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每天饮水2000~3000mL,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指导功能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前,在保证患肢外展15°~30°的中立位时,给予下肢被动的肌肉揉拍及正常的关节活动。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第1~2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的踝关节活动及小腿肌、股四头肌等的收缩运动,双手(肘)撑床面、健膝曲屈脚踩床面的翘臀、架空上身运动。给予被动的直腿抬高训练,但屈膝、髋不得超过45°。第3天行主动的膝关节活动。第4~6天试着坐起,脚踩小凳,屈髋90°,以改善血流紊乱,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预防DVT的发生。

早期患肢血运观察。室温保持在25℃,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患肢放软枕抬高约15°~30°,以防止因环境条件造成的血流缓慢。观察患肢的血供、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运动、感觉、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肿胀、疼痛加重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谨防DVT的发生。

3 观察方法

术后1周内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果

两组术后1周内下肢DVT及下肢肿胀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周内下肢DVT及下肢肿胀比较 例(%)

住院时间实验组(13.68±3.25)天,对照组(19.24±3.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体 会

采取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只有1例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肿胀,抬高患肢30°~45°、加强功能锻炼、使用活血药物处理后,术后第2天肿胀消退,效果良好。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1]宋芳云.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4):75.

[2]廖淑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和弄巧成拙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2009,38(11):1414.

[3]卫聪莉.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62-63.

[4]胡章云,李莉,张国英,等.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3-44.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