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效益的思考

2015-07-12 18:39彭庆新吉安市艺术档案室34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1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服务体系设施

彭庆新 (吉安市艺术档案室 343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各地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为展示当地建设成就的靓丽名片。但如何使国家投巨资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如何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无疑是摆在各级文化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吉安市兴建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维护投入不足。政府对新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后续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随着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急剧增加,管理和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新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经费急剧上升,运行维护成本成倍增加。市图书馆自2012年实施免费开放后,日均接纳读者500余人次,开放服务窗口18个,每年运行维护费用至少要150余万元。市博物馆下辖众多景点,点多面广,每年运行经费至少要400万元。

2.公共文化设施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重建设、轻服务的现象,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对如何管理好、运行好相关设施缺乏培训和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旺盛需求和殷切期待。各单位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的活动还不够丰富,群众参与热情度不高,群众使用率较低。

3.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缺乏。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导致硬件上基础设施设施建设起来了,软件上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创新不够。面对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运行、维护和服务等方面存在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单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的力度仍不够。

二、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积极回应了广大群众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关切。我以为,应着力从以下方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意见精神:

1.科学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应逐步转移到加强文化管理、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上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将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设重点由县级以上逐步向人口密集的基层乡镇(街道)、村组(社区)转变,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二是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逐步由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向重视软件服务管理方面转变;三是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重视显性内容建设向隐性内容建设转变,着重建设长期不为人重视的艺术档案馆、文物档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乡村博物馆等。

2.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运行机制。着力管好、用好、激活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和服务管理等机制。一是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制保障,就经费投入、运行管理等作出规定,规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运行秩序和决策方式,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保障措施。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将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当中,促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后续的运行和管理。三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组织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四是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和自动化管理等,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进一步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创新理念和管理,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最大化。

3.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关键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完善选拔机制。着力打造一个公平、公开、竞争的选拔机制和用人环境,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向普通高中,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招收一批基层急需的高校毕业生,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公共文化事业。二是健全培养机制。采用轮训、培训、实践考核、比赛评比等多种培养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知识更新快、专业技术过硬、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三是改善激励机制。坚持以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岗位贡献为首要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充分激发文化人才的个体效能和创新精神,全面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制度,着重以组织策划文化活动和创作演出作品的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据,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

4.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多元管理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一是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运行、维护经费保障。二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三是切实转变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职能,促进政府的购买服务水平,推行项目外包和设施委托管理,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运营管理机制。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2]李少惠,余君萍.西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述及其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服务体系设施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