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

2015-07-12 07:21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黄乐
中国商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黄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黄乐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选择和培育策略,基于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选择和培育的基础理论框架,建立了基于DEMATEL的修正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选择模式,提出了一套充分发挥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策略,对我国新兴产业选择和培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新兴产业 培育

我国于2009年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国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保节能技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型汽车作为主要战略新兴产业着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在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区域内布局不协调,内耗和无序竞争严重,产业形态不健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激烈以及技术创新的商业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且现有的战略新兴产业在选择培育工作中存在着对已建战略新兴产业的向后评价,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关联性不强,这种缺少区域产业基础的选择将对产业后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难以有效缓解区域内战略新兴产业的同一性和盲目性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问题,通过改进决策实验和评价方法,能够确保选择的战略新兴产业可以形成区域内深厚产业基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部分内容。现阶段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选择和培育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为此有必要建立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动态评价体系,形成精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指导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工作。

1 研究理论框架

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在1980年的《世界保护策略》报告中提出,但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和相关理论是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形成的。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明确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1992年,全球已经有183个国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丰富为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方面内容,认为只有实现这三个领域的协调统一,才能达成最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1 可持续发展模型

1.1.1 经济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是一种理想的合理经济发展状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改变,并最终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本质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流动过程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两方面入手,建立区域内农村和城市协调共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1.1.2 社会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想的人口稳定、经济稳定、政治和谐、社会有序的发展状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及对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是一种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生态和经济共荣。

社会可持续同样对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提出了要求,人口发展以人的素质提高为主要目标,力求消除贫困,公平分配财富,是一种社会整体的全面进步。

1.1.3 生态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满足人类发展进步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并发展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我们需要遵循预防的原则,不能因为缺乏确凿科学依据作为推迟预防环境恶化措施的借口,同时遵循代际公平理论,为下一代人的利益切实着想,保护环境的健康、多样性和生产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完整性保护提供动力,无论是生产、生活行为,都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

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兼具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征,不确定性大,风险性大,现阶段还缺乏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产业形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资源环境逐渐紧张,国际经济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我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在于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推进产业机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根据国际形式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见,选择着重发展战略性产业。因此,战略性产业首先是符合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生命力旺盛的新兴产业,但是同时也要反映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

(1)新兴特征

新兴产业是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带来的新部门、新行业,当今世界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空间等方面,催生出了很多新兴产业部门,主要有新技术专业化产业、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产业、专业化社会公益事业等形式,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显性需求,没有定型设备,没有同行参照,没有对应行业监管和标准,更没有成熟的产业链。

(2)战略性

战略性产业是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了内生竞争优势,发展成熟能够强烈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兴产业,产业政策支持具有前瞻性,一般选择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兼具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特征,主流学术观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驱动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的产业,是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带来重大影响,其主要目的是培育发展区域内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基于重大技术进步和重大需求,以及对社会经济面貌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新兴产业。

1.3 产业选择与培育

1.3.1 比较优势理论

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推出了区域经济优势理论,是关于产业和产业选择最早的理论研究。在其《绝对优势理论》中提出,国家和地区必然在某种商品方面存在绝对优势,国际间根据绝对优势分布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合作。之后大卫·李嘉图修正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间分工合作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西方发达国家根据该理论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而不发达国家地区只能从事农业、原材料等初级产业。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经济发展中需要对可能发展为经济优势的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植,使之成为国际贸易中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家和区域内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短期和长期调整的兼顾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能够帮助发展现阶段优势产业,同时兼顾未来长远发展方向。

1.3.2 罗斯托经济发展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中按照技术标准,将人类发展划分为传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推进阶段、大量消费阶段,之后又追加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对经济体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方向进行了阐述,认为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在经历着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且主导部门序列不能任意改变。

罗斯托准确描述了不同时期经济体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特征,根据其研究,我国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发展方向代表,将在未来逐渐成长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学习借鉴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3.3 赫希曼不平衡发展理论

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资源缺乏,将不能满足全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投入不同经济部门,获得产业间不同步发展,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因此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平衡。”赫希曼应用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小来评定产业部门的优先级,优先发展先后关联度较高的最终产品产业,这种产业选择和培育标准被称为“赫希曼基准”,对我国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有着指导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2.1.1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选择标准

(1)结合区域发展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需要在结合国际技术产业发展大趋势的同时,考虑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布局以及区域间、区域内发展的实际情况,兼顾区域内产业结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通过产业自身的优势比较,明确产业定位,不能为了套取国家扶植资金盲目建设。

(2)寻求产业带动

根据赫希曼研究理论,优先选择和产业间有深度纵向关联、广泛横向关联,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实现重大发展的产业。尽量选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新兴产业,确保其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便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也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纳入到选择评价体系中,实力和潜力并重。

2.1.2 基于投入—产出的DEMATEL模型

使用图论和矩阵工具选择区域内关联性强,影响权重大的产业,扩充DEMATEL方法到复杂网络加权中,建立网络支撑矩阵,探索产出矩阵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筛选中心度和产业关联强的产业。

(1)国民经济产业投入—产出规范化影响矩阵

以42个国民经济产业主要部门作为研究样本,每个产业部门视作一个变量,将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产出看做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权重,建立规范化影响矩阵:

(2)总影响矩阵

矩阵D第i行为i产业的初度,用于衡量该产业受其他产业的直接影响总程度,记为,实际问题中不能仅仅考虑某产业对另一产业的直接影响,还需要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记n个间接点之间的影响矩阵为Dn,于是矩阵因素间影响总和可由直接和间接影响总和累加获得,从而得到每个因素对系统最高水平因素的最终影响:

为总影响矩阵最终式。

(3)影响度矩阵与被影响度矩阵

总影响矩阵行总和与列总和分别称为影响度矩阵和被影响度矩阵:

(4)基于介数权重的中心度矩阵与原因矩阵

影响度矩阵和被影响度矩阵之和称为中心度矩阵,产业i中心度记Mi,表示产业i在区域内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Mi越大,说明该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越重要,对其他产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越大。

某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具体影响因果关系需要应用原因矩阵进行分析:

影响度矩阵Tr减去被影响度矩阵Tc获得原因度矩阵R,Ri是产业i的原因度,表示产业i在产业系统投入—产出系统中是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

式中:Ri>0,表示产业i影响度比其他产业更大,定性为原因性产业;

Ri<0,表示产业i更容易受到其他产业影响,定性为结果性产业。

经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式(2-6)计算产业中心度与原因度,能够准确描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然而该方法计算结果和产业关联绝对影响值有关,绝对影响是现阶段产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度,但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相关度影响不仅仅受产业关联值绝对影响限制,还应该考虑产业节点的信息流量。产业节点的信息流量用于描述该产业对未来的影响,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其对其他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可引入介数排序算法改进DEMATEL矩阵,计算产业介数指标作为中心度和原因度权重,消除产业关联值得绝对影响。

本次研究将区域产业系统视作复杂网络系统,应用投入—产出理论和复杂网络模型,引入介数改进了传统DEMATEL模型,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产业基础有机结合,指导进行新兴产业关联性和差异性的选择,同时应用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理论反映产业发展优势,用作选择评价指标分析区域内战略产业,进行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优选,保证选择的新兴产业有着深厚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趋同情况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客观上能够减少低水平重复和内耗情况,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链条,表明该选择模型有着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2.2.1 基本战略

(1)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指导思想:把握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积极摸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周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要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其与政府的扶植和引导作用充分结合,重视科技创新,也强调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转化,通过重点领域跨越化发展和整体推进协调的方式,提升国民经济的长远竞争力,支持短期内的经济发展。

(2)战略措施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比较艰难,依赖政府资金和金融措施的扶植,帮助其将技术创新快速转变为商业动力。经济支持应该是多元的,不能过分依赖政府投入,应该包括地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资本支持和金融市场投入等,中央与地方财政需要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并提供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培植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场需求的开辟创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普遍面临着技术成熟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市场开拓难度大的问题,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和开辟创造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首先政府应该积极采购并在公共投资中大规模应用新兴产业产品,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国产装备,减少对重大技术装备的盲目重复引进,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管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加大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中对自主创新技术产品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开辟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

2.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策略

(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贸易壁垒,当今的传统行业是历史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今的新兴产业将是未来的传统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革命性升级的过程就是经济中心与支柱产业从传统行业逐渐转变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而新兴产业也反哺传统行业,引导其进行迁移和升级。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间的协同发展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着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过程客观上代表了新技术发展与商业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内部逐渐形成了技术密集的整体部门,长时间技术竞争和扩张能力逐渐形成。技术发展存在着高度的扩展性,使得新兴行业将不能代替传统产业,而是在传统产业中引入新技术,加快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传统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传统产业应该抓住机会,实现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技术跨越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

(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优势互补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萌芽、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传统产业将逐渐从成熟期转变为衰退期,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能够达到新旧产业优势互补的状态,对两者的发展都有益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萌发阶段,产业形态比较幼稚,盈利水平不足以应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政府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资源分配、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空间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传统产业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可以为此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及其他金融产品服务,也可以提供基本的生产设备和各方面资源,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市场体系,而传统企业可以直接应用来自新兴产业的先进技术,或者应用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力量进行传统产业技术攻关,开拓新产品市场。而在成长期,新兴产业需要昂贵的研究经费维持技术先进性,一方面在新兴行业中孕育出新技术,新技术也逐渐溢出到传统行业,行业间不断进行交叉融合,新兴行业帮助传统行业完成信息化、可持续化的改造,传统行业则为新型行业提供大量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技术满足市场需求。进入成熟期之后,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超过传统产业,并带动传统产业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区域内总体经济水平。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集群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可行方法,充分发挥产业间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享资源,形成竞争力,根据产业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模式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培育方式,实现产业群的快速成长,并尽快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链。

联合开发是最为常见的集群发展方式,是政府、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模式,将不同主体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已经产生了产学研、产学研用、官产学研用等方式,将社会各界力量都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中来,基本逻辑为企业作为合作发起者,科研投入者以及成果转化和利用者,政府作为监管和引导者提供市场环境和规范标准,科研所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需求开展技术创新,社会各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提供各类成熟服务,完成主体之间沟通协调,实现合作和联合开发。

需要注意的是,在联合开发模式下,各方在价值链上的作用存在差异,政府不能过分干预,而是应该作为引导者退居幕后,以科研机构作为核心,配合企业完成技术开发、产品调试和量产等技术的商业转化。

3 结语

当前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趋同性、内耗严重、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次研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生性、可持续发展等主要产业特征,整理相关研究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模型,并提出了一套和传统产业互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无论是产业选择还是培育工作,都需要认真、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1] 吴炜.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2] 杨宏呈.基于突破性创新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 杨仲基.新兴技术演化视角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4] 于月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和发展驱动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

[5] 秦智鹏.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指标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6] 俞之胤.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 谭鸣凤.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8] 孟梓涵.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形成机理与培育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9] 房军.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4.

[10] 蔡娇.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1] 赖瑾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4.

[12] 金倩倩.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3] 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3).

[14] 吴艳.基于知识发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与布局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c)-139-06

作者简介:黄乐(1978-),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