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态园林城市的植物配置

2015-07-12 08:23杨鑫
园林 2015年6期
关键词:玄武湖鸢尾生态园林

文·图 ◎ 杨鑫

PLANT CONFIGURATION>植物配置

南京生态园林城市的植物配置

文·图 ◎ 杨鑫

在中国的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三项并重,就生态环境而言,植物配置是重中之重。南京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至2011年底就已经超过生态园林城市考核的要求。就城市生态环境而言,影响因素之一是城市环境状况,指城市中以及城市所在区域的山岳、河流、湖泊、农林牧地、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以及建筑物、文化遗产等人工景观的存在状态。南京作为中国生态园林建设试点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十分注重园林绿化,还因为其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公园众多,有山有水,景观优美,植物配置上更是可圈可点。因此,本文以植物配置为切入点对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行综合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态园林的特征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态园林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物种的丰富度,其中植物种类众多,植物配置层次复杂而分明,结构紧密,重点突出。

图片说明

1. 改造初期的幕燕滨江风光带

公共性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地域上形成一个以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环境的良性效益,向全体居民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绿化使用价值。它的最终产品不同于一般类似水电需计量的对抗性消费品,而是绿化的成点、成线、成面、成片、成带的绿化园林主体。生态园林所满足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使用需求,而应该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同时满足多人的生存、享用需求,应融入到人类的城市生活当中。

2. 幕燕滨江风光带一角,可以看出植物景观极为丰富

综合性 园林的建设可以是有针对性地展开,但是其存在价值一定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就南京的公园建设而言,有针对性地建设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滨水公园等。而不论是专类公园还是综合公园,其生态上的多功能性和布局上的公众服务性共同决定其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3. 改造前的七桥瓮湿地

4. 七桥瓮的缓坡护岸景观

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原则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概念应用于植物尚有一定困难,因为几乎所有的植物都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陆地上倾向于占有环境的相同部分——土壤表面上下一定高度和深度。然而植物种在自然环境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中占据的区域以及在生长季节、开花季节等方面出现的差异,可与动物的生态位相比拟。

“人与自然并重”原则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理论应用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似乎并不贴切,而应该发展为“人与自然并重”原则。在城市人口膨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与自然并重”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限制,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如何利用这一规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并重”,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 玄武湖的荷花

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植物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因此,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对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城市中,植物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连接点,合理的植物配置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引入城市,也是维持城市园林“生态平衡”的基础。虽然城市生态系统属于非自然生态系统,但是生态平衡的理论依然对城市园林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就植物配置而言,合理的乔灌草搭配、适地适树、科学引种栽培等都对生态园林建设意义重大。

南京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1.幕燕滨江风光带

初期的幕燕滨江湿地公园还只能称之为幕燕滨江风光带,有幸参加了几次植物调查,发现这一带水生及湿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湿生的乔木有垂柳、池杉、湿地松等;灌木有紫穗槐、柽柳、木芙蓉等;草本有千屈菜、香蒲、旱伞草、芒类、荻类等。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有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等;浮水植物有睡莲、芡实等;漂浮植物有野菱、荇菜、槐叶蘋等;挺水植物有芦苇、梭鱼草、泽泻等。

图片说明

6. 玄武湖的睡莲

以自然植被恢复区为例,这一区域有大面积湿地和鸟类等的生物栖息地。其中滨江的湿地植被恢复区和河漫滩湿地植被恢复区中,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乡土植物应用较多,乔木层以池杉、落羽杉为主;灌木层以毛杜鹃、棣棠等为主草本及地被以芦苇、香蒲、萍蓬草等为主。而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上层为东方杉、水杉等;乔灌结合区域为柽柳、垂丝海棠、云南黄馨等;下层草本为香蒲、黄菖蒲、千屈菜等。这种从江心向河岸延伸的植物配置模式层次分明,植物种类多变,各有特点,富有野趣,观赏性极强。

7. 玄武湖的绝妙冬景

2.七桥瓮的水上丛林

早期的七桥瓮公园毗邻垃圾处理场,环境并不理想,与生态园林相去甚远,后来经过几次改造,得到全面完善,现在的七桥瓮湿地公园,秦淮河支流穿园而过,堪称水上丛林。七桥瓮的植物配置特色在于“缓坡护岸”,湖中岛上种植水杉、金钱松;林下种植八角金盘、鸢尾;滩涂区唐菖蒲、再力花成丛生长,而木栈道延伸的深水沼泽中,芦苇荡自成野趣。另外,在植物配置与环境的融合上,七桥瓮观鸟亭的应用和枯木的保留两相结合,特色鲜明。

8. 古林公园入口两边的迎春与云南黄馨,给整个园子带来幽静的感觉

3.莫愁湖的鸢尾园

与其他滨水公园一样,莫愁湖公园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与公园内陆生植物亦是相映成趣,但这里要着重分析的则是莫愁湖中季节性极强的植物配置典例——鸢尾园。莫愁湖公园的鸢尾专类园是国内首家品种最多、栽植规模最大的鸢尾专类园,目前有鸢尾四百多种、一万多株,以道路为界划分为黄鸢尾栽植区、燕子花栽植区、溪荪栽植区以及各品种栽植区。鸢尾专类植物不同属种分别适生于旱地、水体不同的生态环境,是一类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花卉,鸢尾园的存在也为古典的莫愁湖添加了独特的一笔。

9. 情侣园的木香廊架

4.绝胜烟柳玄武湖

玄武湖的荷、柳、樱最负盛名,唐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描绘了玄武湖十里长堤上绿柳烟波笼罩的盛景,清朝的“金陵四十八景”也将“北湖烟柳”纳入其中。

玄武湖自古以来多次罹难,也经多次修整,不变的就是这古都烟柳。这里仅以环洲及环湖路上绿柳长堤为切入点对它的植物配置展开分析。不论疏林草地还是绿荫夹道,柳下总是不需要太多修饰,草坪或者草花足够。以南入口一处植物配置为例,面朝玄武湖,紧邻木栈道,沿湖簇拥展开的四五株垂柳,林下是荷花、睡莲以及狐尾藻,远处是隐约可见的紫金山,可谓早春一绝。另外,玄武湖的冬景也是一绝,傲然挺立的雪松,湖光衬托着雪景,白雪皑皑的疏林下丛植的红瑞木置身其中,自然舒适感扑面而来,让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

5.艺术的后花园——古林公园

古林公园与南京艺术学院毗邻,其植物配置也可圈可点,无论地理上还是生态上,称之为艺术的后花园并不为过,这里要分析的是古林公园入口景观的植物配置。入口是一个公园的门面,也是其植物配置的重点之一,古林公园东大门入口的植物配置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高大的广玉兰和白玉兰显示其清新脱俗的气质;小乔木采用的是桂花和鸡爪槭;灌木有小叶黄杨、红花檵木等;地被种类繁多,阔叶麦冬、二月兰、大花萱草及各季节性草花,以南京常见植物为主的植物配置也充分展现了其地域韵味。入口与园内通过一条狭长的小道连接,夹道种满迎春与云南黄馨,给整个园子带来一种幽静、舒适的感觉。

6.中山植物园的蔷薇园

中山植物园北园中的蔷薇园以收集灌木种类为主,收集的属有:蔷薇属、栒子属、白鹃梅属、棣棠属、李属、苹果属、绣线菊属等。植物配置上,亮点是蔷薇花架,主要以‘荷花蔷薇’攀援;拱门则采用‘七姊妹’及‘粉团蔷薇’攀附;北面的木香廊架与蔷薇花架相呼应,廊架上黄花木香、大花白木香等交织。地被则以红花酢浆草、白车轴草、红花石蒜等来搭配,丰富了园内的立体景观。

7.修葺一新的情侣园

情侣园是由著名园林专家朱有玠先生规划设计的,后来划入玄武湖景区区域,并改名“花卉园”,免费对公众开放。2014年闭园整修,整修期间并非完全封闭,依旧分段开放,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将整修前后进行对比,对情侣园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变化最大的是正门附近的区域,但是个人认为单调的矮牵牛花架和薰衣草花圃并没有什么新意,相反没有大幅度整修的北部区域依旧是植物配置上典范,例如北部进入,左侧原二号圩的“蝶径区”植物配置是情侣园的特色之一。这片小丘顶部由雪松、马尾松、黑松、金钱松、冷杉、桧柏等组成常绿背景;下部平坦区域为巨紫荆、七叶树等片状混交林;林下灌木有各类杜鹃及芫花等;地被为麦冬、石蒜、酢浆草等,花间路网“蝶径”引导进入东侧的幽闭景观。这样的植物配置疏密有度、层次分明,在植物的选择上针叶与阔叶的搭配更是给人一种“返景入深林”的进深感。另外,情侣园原北入口旁边的木香廊架也值得一提。这道背靠玄武湖隧道的铁栅因为有了这些蔷薇科植物而变得生动鲜活,也阻隔了隧道带来的喧嚣。

优秀的植物配置案例在南京比比皆是,各有千秋,它们也有很多共同点,一方面,从园林美学角度出发,南京园林或古典或野趣的美对其他地区植物配置起到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它们在植物配置上找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与人居环境的最优化的权衡点,让南京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上做到更优更美,并向城市森林的目标前进。

图片说明

10. 蝶径松柏

植物配置的思考

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最终追求,如何依靠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是当今城市扩张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决定了其园林的丰富性,在之后的发展中,南京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上所举各大公园中的一二处植物配置也仅是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优秀植物配置的冰山一角,今后调查学习的重点应该拓宽到南京城市中的街旁绿地等方方面面,以期对南京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配置状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杨鑫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玄武湖鸢尾生态园林
我陪奶奶去公园
细雨红荷玄武湖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鸢尾繁殖方法及园林应用分析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南京玄武湖的前世今生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