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重述神话”研究综述

2015-07-13 06:33张为强牡丹江师范学院157011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格萨尔阿来叙事学

张为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1)

中国当代文学“重述神话”研究综述

张为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1)

2005年开始启动的“重述神话”跨国出版合作项目,近年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的热议,目前对于“重述神话”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以单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其在作家整体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从叙事学的角度对“重述神话”的文本进行分析,侧重于对作品外显的文化符号的解读;以“重述神话”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从后现代理论、消费文化理论等角度解读作家“重述神话”的行为。

重述神话;研究现状;新神话主义

目前对于“重述神话”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其一,以单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其在作家整体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主要采用文本解读和文本比较的方式,在作家研究的框架下对作品进行阐释,侧重的是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研究。

《神话重述在历史的终点——论阿来的<格萨尔王>》一文,探讨了藏族民间史诗中格萨尔王的神话原型,以及藏民族文化精神对阿来小说的影响。论者对于小说《格萨尔王》的分析,是置放于阿来的整体创作经历之中的,论者指出,阿来的创作目光总是聚焦在宏大主题之上,从《尘埃落定》到《空山》,再到《格萨尔王》,阿来反复言说着历史、人性、命运这样大气恢宏的话题,如果说《尘埃落定》和《空山》是试图熨烫历史的褶皱以揭示一种真实,那么《格萨尔王》则从更为遥远的起点演绎了一部关于英雄的传奇。

其二,从叙事学的角度对“重述神话”的文本进行分析。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对作品外显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即对小说文本结构的复杂化处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以及追求叙事难度和想象极限进行剖析。由于“重述”所代表的再创作集中体现在对多样化叙事手段的运用上,因此论者对于小说文本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姜婷《虚构的魅力与叙事的层次——论<碧奴>的叙事学特点》一文从叙事学理论入手,分析作品中的叙事层次与虚构模式,进而对《碧奴》叙事特点进行研究;周子玉《格萨尔王:历史幻象的消解与神性解构》则探讨了《格萨尔王》采用的格萨尔王的故事与说唱人晋美的故事共同发展的双层叙事结构,认为这是阿来为了消解历史幻想与解构神性而采取的创作策略。这方面研究的文章还包括方燕妹《<人间:重述白蛇传>对复调对位理论的运用》、王迅《历史化·神性退位·精神修剪一一关于“神话重述”的几点思考》;郭延兵《苏童小说<碧奴>的叙事特点》等。

其三,以“重述神话”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侧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者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揭示“重述神话”的价值和意义,文化人类学主张破除由西方中心主义视域带来的文化偏见,以科学的态度和文化相对论重新认识文化他者。“重述神话”意味着重返民族文化的源头,寻找重构当代意义的精神元素,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者肯定了“重述神话”作家的贡献,当代文学的“重述神话”,以及由此呈现的“中国形象”,凝聚着对当代中国现实状态和人的精神走向的反思。代表性的文章有:李永中的《神话重述与中国形象重构》分析了现代观照、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三种叙述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形象,追溯中国形象的历史来源和文化之根,阐明神话所孕育的独特文化意蕴和人物特征。黄健、叶佩琪的《“重述神话”与“中国形象”的重塑》中提出,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长期以来并非由中国自身塑造,藉此次跨国出版项目的契机,当代中国作家获得了重塑“中国形象”的新认知和新体验。通过对本民族神话的现代重述,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借此催生新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国家意识,彰显出新的“中国形象”的深厚文化涵义。

其四,侧重从后现代理论、消费文化理论等角度解读作家“重述神话”的行为。新神话主义是20世纪末形成的文化思潮,它既是现代性文化工业和消费文化的产物,又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对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的背离和反叛,借助神话、巫术、魔幻、童话等构建的原始主义的幻想世界,逃离现代性对人性的挤压和异化。然而由于部分重述者缺乏“跨文化比较的大视野和多民族神话遗产的知识”,作品的格调容易流于平庸和媚俗。基于此,论者对“重述神话·中国卷”的部分作品进行了批评,如刘超的《从叶兆言的<后羿>看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述神话”》一文批评道:“作者完全把《后羿》写成了一本充满各种噱头的通俗小说。”代表性的研究还包括傅元峰《传说重述与当代小说叙事危机》;张悠哲、王学谦《消费文化视域下“重述神话”价值辨析》;杨瑶、杨正和《狂欢化视野下的中西“重述神话”》、孙涛《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神话重述”》等。

总体而言,“重述神话”的既有研究侧重对叙事方式和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而作为带有命题作文形式的“重述神话”创作活动,“神话”构成了作品的重要维度,“重述”和“作家”都是围绕着“神话”展开,这也是我们评判作品是“偏离主旨”还是“简单复制”的重要依据,因此将分析重点放在神话原型与作家重述间的关系上,有助于将研究进一步向前推进。

[1]叶舒宪.神话如何重述[J].长江大学学报,2006(1).

[2]梁海.神话重述在历史的终点——论阿来的《格萨尔王》[J].当代文坛,2010(3).

[3]姜婷.虚构的魅力与叙事的层次——论《碧奴》的叙事学特点[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周子玉.格萨尔王.历史幻象的消解与神性解构[J].民族文学研究,2011(2).

[5]李永中.神话重述与中国形象重构[J].小说评论,2008(6).

[6]黄健,叶佩琪.“重述神话”与“中国形象”的重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7]叶舒宪.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J].中国比较文学,2007(4).

[8]刘超.从叶兆言的<后羿>看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述神话”[J].青年文学家,2011(15).

张为强(1981年4月10日),男,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知青文学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CXHHLJ201311)

2005年开始,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发起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述神话”,邀请著名作家以神话题材进行小说创作,要求在创作中融入作家个性和时代精神。英美中法德日韩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了这一项目,迄今为止已有多位知名作家参与其中,如大江健三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奇诺瓦·阿切比、若·泽萨拉马戈、托妮·莫里森等,中国作家也参与到了写作项目中,目前已经出版的系列作品有苏童的《碧奴》(2006)、叶兆言的《后羿》(2007)、李锐的《人间》(2007),以及阿来的《格萨尔王》(2009),这是“一种类似命题作文式的跨国组织的文学写作运动”。

猜你喜欢
格萨尔阿来叙事学
中国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回眸与反思*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文章传统与文化敬意——由阿来《以文记流年》想到的
格萨尔王及格萨尔史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会享受生活的人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究竟有多长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为了传承的纪念——阿来谈周克芹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