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

  • 阿来《云中记》的和谐观
    的文学作品不同,阿来的《云中记》虽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素材,却呈现出一种温柔、和谐的“安魂”的力量。这种和谐在地震衍生出的冲突中逐渐浮现,化解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缓和生离与死别的悲戚,让烟尘散去,使受伤的大地弥合。让主人公阿巴在等待坠落的过程中,呈现出“神”一般悲悯万物的情怀,阿来在这样一部以灾难为背景的作品里,探求了自然、文化与灵性从“破碎”走向“和谐”的过程,阐发了生命的存在之美。【关键词】《云中记》;阿来;和谐观【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3年40期2023-10-30

  • 阿来《云中记》的仪式书写探析
    在《云中记》中,阿来保持一贯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反省意识,通过呈现一个藏族村落的山神祭祀、招魂仪式和净化仪式等形态,铺展出本教的祭祀仪式和嘉绒藏区的民风习俗,以文学的仪式书写修复地震幸存者的心理裂痕,民间话语与科学话语之间的文化裂痕,完成了震后精神重建。关键词:阿来 《云中记》 仪式 震后精神重建“仪式”是人类学的一个概念,自19世纪被作为一个分析的专门性词语以来,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且频繁使用。但关于仪式的概念和界定,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学者在各自的研究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百年孤独》与《尘埃落定》的异同赏析
    ,探究马尔克斯对阿来创作的影响,发现在“面对外来者入侵”,“对宗教元素的运用”以及“作品的悲剧意蕴”等方面,两部作品具有共通之处。而在“地域选择”,“人物设置”以及“对于魔幻现象的描写”方面阿来较好地结合民族地域特色,挖掘出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且意识流手法的应用更体现出阿来在受到非本土文化影响时,很好地融合外来文学精华与本民族文化,表现出作家的强烈主体性立场以及内化能力。关键词: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阿来 《尘埃落定》 接受者 主体性立场近年来,研究者们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阿来小说中的边缘人塑造与价值
    故事的不同角度。阿来塑造了许多处于权力或社会边缘的人物形象,以区别于中心的边缘人物的独特视角展现历史与生活风貌。本文分析阿来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按照是否自愿成为边缘人物的标准,将其划分为自觉疏离的边缘人物、被剥夺话语权力的边缘人物两种类型,并探讨边缘人物在阿来小说中承载的反思人性与历史的独特价值。关键词:阿来 阿来小说 边缘人塑造 边缘人价值“边缘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提出的,他认为边缘人是指生活在两个种族、两种文化之间并受其影响的人。后来菲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从《寻金记》看阿来叙事的丰富性与转捩点
    重返了叙事现场,阿来的最新作品《寻金记》便是其中之一,但这部作品却更矫矫不群,作家对智性的理解与表达并不限定在具体知识或门类学科上,而有着一种新的理性叙事的探索,从三个层面建构了他的叙事的丰富性与重大转捩。关键词:阿来;《寻金记》;理性叙事《人民文学》2022年第1期推出阿来的《寻金记》(上)时,其推荐语有“在历史选择的铁律与小说方式的微妙间,写出审美的无穷张力”①,而《小说选刊》在转载时认为“阿来则纯粹依据史料与想象虚构,依然活灵活现,结构工巧,举重若轻

    当代文坛 2022年4期2022-07-06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云中记》
    王悦摘要:阿来的小说《云中记》,通过叙写云中村地震前后的变化和祭师阿巴重回云中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珍爱和敬畏大地与生命、平等对待大自然各个物种、反思现代化对生态的破坏等生态思想;同时,小说并未彻底否定现代化和现代文明,并进而否定人的主体性,而是对现代化和现代文明抱有希冀和期待,对现代化和生态的关系给予多维度的呈现,值得当下生态文学创作借鉴。关键词:生态批评 阿来 《云中记》阿来2019年面世的长篇小说《云中记》,被评论者誉为“一部绝处逢生的杰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28例阿来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驱动基因[1]。阿来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口服ALK抑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对ALK的抑制强度超过克唑替尼5倍,能抑制大多数临床可见的对克唑替尼耐药的ALK活性[2]。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阿来替尼具有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渗透性,与克唑替尼相比,阿来替尼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并延长了CNS进展时间[3]。该药于2014年最先在日本上市,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年5期2021-11-22

  • 以何为家,何以为家?
    词:《云中记》 阿来 家园 叙事学“‘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有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a在近作《云中记》中,阿来再次选择以藏地村庄作为故事结构设置的中心,并再次以人物的主观化叙述作为构建藏地村庄的方式,但与前作不同的是,“云中村”处于山腰,背靠高山,下临瓦约乡,因现代化的变动、自然灾变和瓦约乡城镇发展规划的改变而失去村民,成为废墟。云中村的祭师阿巴选择通过自己与亲人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万物有灵,灾亦重生
    在大地上的作家,阿来的小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韧性,其中也包括对灾难的思考。小说中的灾难书写源于作家阿来现实生活中的灾难经历及童年时期对灾难的记忆。通过对阿来小说中灾难书写的分析,可知灾难在阿来的小说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蓬勃旺盛生命力的歌颂。在灾难书写的背后,表现出作家阿来对人性善的赞扬及对人性恶的反思,同时也包含着作家对生命文化的理解。在后灾难时代,阿来小说中的灾难书写更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阿来,灾难,生命,记忆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引起了人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从“寻根文学”到“生态寻根”
    史的起始点。作家阿来因其早期作品的寻根特点、后期作品的生态关怀及其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成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对象。通过对阿来生态写作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寻根文学与生态文学在表面上的相似性之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被建构起来的“寻根-生态”文学谱系也很难成立。阿来的生态书写呈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但这一反思并不是通过激活和征用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来对自然赋魅而完成的,而是寄希望于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共通感和共情能力,重新为自然赋予生命的属性,这使得阿来的生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24

  • 阿来的如花世界
    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20期2021-08-10

  • 论《云中记》的心灵书写
    摘  要:作家阿来面对特殊的灾难题材,没有把《云中记》的叙述重心放在时代和社会生活上,而是聚焦于人的心灵世界。地震摧毁了人们原有的正常生活,地震幸存者们被迫背井离乡,带着过往的创伤记忆在远方继续生活,他们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震荡下早已破碎。阿来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真实地描绘出地震幸存者这一群体独特的心灵风景,并在他们的故事中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个体以及精神信仰等复杂内容的思考。关键词:阿来;云中记;现实主义;心灵书写阿来的小说创作一直都以现实生活为土壤,但他

    美与时代·下 2021年3期2021-05-27

  • 民族民间文化的现实困境
    摘 要:阿来中篇小说《宝刀》,叙事独特,小说中传说与现实杂糅,具有超現实意味,寓意深厚,目前解读《宝刀》的评论甚少,《宝刀》的研读空间巨大。小说以“宝刀出世”的民间传说为主线,将文化符号“宝刀”作为叙事意象,描述了社会集体的病症。在漫长的古代,在很多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族群里,神话、传说、故事就是曾经的历史,一旦这份共同记忆不再被群体接纳和传承,那民族共同体也就名存实亡。关键词:阿来 《宝刀》 文化 困境《宝刀》是阿来个人比较满意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98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废墟·凝视·安魂曲:《云中记》的后地震叙事
    的关系。关键词:阿来;《云中记》;后地震叙事汶川大地震后的十年里,作家们用自己的节奏和语汇书写地震,频频切切地写着,或隐或显,要纾解心结,要梳理断裂的记忆,要凝住晦暗时刻的光点,要慰藉废墟内外的亡者与生魂,而阿来的笔尖始终维持着一种拴了线般的游离。①他的写作不曾中断,民族色彩十分浓郁。但他不以藏地奇情为看板,亦不以民族为绝对底色,似乎更愿书写藏区的“人”之故事,而不仅仅是一段高原秘史。然其着力观照的主题越广阔,对国家概念的降临、自然意义的收复——尤其是生命

    当代文坛 2020年6期2020-11-18

  • 会享受生活的人
    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19期2020-10-20

  • 如果时间有尽头
    高,腿脚也不好。阿来趁着假期,把父亲接到城里来,准备带他逛一逛。父亲拄着拐棍,阿来扶着他,竟然也慢慢地走了许多地方。父亲很少出门,所以看到的都是看不到的风景。如果有一栋很高的楼,他就可以望很久。来的时候,父亲专门穿了一身干净的衣衫,还剃了一个头。但是父亲的皱纹已经抹不去了,从宽大的手掌一直爬到苍老的脸。可是父亲很开心,他的眼睛还是好使的,就是耳朵很背。害怕父亲走丢,阿来出门前特意叮嘱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紧紧跟在他旁边。父亲是听到了,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用手

    意林原创版 2019年5期2019-06-05

  • 阿来《机村史诗》构建立体式藏族乡村图景
    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的又一部長篇巨著《机村史诗》(六部曲),日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机村史诗》(六部曲),依序由《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以及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距《空山》初版已过去十几年。此番再版,以“机村史诗”的名字,以及“六部曲”的形式重新呈现。阿来在为本书最新出版而特别撰写的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2018-03-24

  • 阿来的如花世界
    迟子建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1期2016-05-30

  • 阿来的如花世界
    迟子建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8期2014-10-14

  • 外籍学生阿来
    未已阿来先随父母到美国,入了美国国籍,不久又辗转到德国定居。阿来会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浙江青田家乡话,但汉字几乎是个文盲。阿来从德国宝马汽车制造公司的一所职业学校毕业,本来可以从事汽车维修,阿来也很喜欢这一行,但父亲不同意。他父亲在浙江从事房地产业,好像很发达的样子。因此希望唯一的儿子学好汉语,子承父业。于是,阿来成了我的学生。阿来自然听不懂“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但很喜欢去上课,因为那里有许多中国学生成了他的朋友。过了一段时间,阿来的汉语进步不快,

    意林 2011年9期2011-05-14

  • 中最清凉的时候。阿来收拾好餐具,连同老婆阿春一古脑儿抱上小板车,一边推着往回家的方向走,一边打着悠长的呵欠。阿春蜷在杂物堆里,脑袋一掉一掉,已经打起了瞌睡。二十多年前,她就是个贪睡的姑娘,那时候,他们的约会总是在她的瞌睡中结束,二十多年后,她成了个贪睡的婆娘,阿来喜欢看她打瞌睡的样子,先是眼睛里慢慢升起一阵迷雾,然后慢慢合拢,就像黄昏来临,夜幕升起,人的心也跟着宁静起来。阿春的一缕头发耷拉下来,在鼻尖处蹭来蹭去,阿来想,她不觉得痒吗?她肯定很痒,但她太贪睡

    长江文艺 2004年5期2004-05-07

  • 流动的歌者:阿来创作论
    容提要:藏族作家阿来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而获茅盾文学奖。人们由此关注于他的当代作家身份。其实,早期的阿来是一位为悲伤和幸福“歌”“哭”的诗人。他的这种通过“汉字写作”表达出来的诗性,深深的根植于藏族文化的歌谣传统之中。因此与其把阿来视为用笔书写的作家,不如称之为以心诵唱的“歌者”。本文试借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对此略加评述。关键词:阿来藏族文学文学人类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文系

    民族文学研究 2001年2期200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