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观大势谋大事的战略思维

2015-07-13 04:32宋文新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宋文新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如何领导好拥有8600多万名共产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地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引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阔步迈进世界舞台中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需要观的大势,需要谋的大事。观这样的大势、谋这样的大事,不能没有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立足现实,以远略谋大局、求长远。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治国理政不能没有战略思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的取得,更印证了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谙此道,2014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哲学睿智和战略思维尽显其中。2015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彰显。

一、“四个全面”历史定位中的战略思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任务和要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正是围绕着这些任务和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2015年2月,在参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这一历史定位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清晰可见。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其全面性体现在内涵、特征、本质等方方面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有了新坐标,就是与“中国梦”相互激荡;特征实现了新升级,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五位一体”;本质有了新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作用有了新定位,即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今天的改革困难重重,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因此,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第一次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就全面依法治国而言,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里,无疑是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就全面从严治党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一柔一刚,同向发力;突出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彰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二、“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

“四个全面”本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全面”的内涵是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防止系统失衡,实现系统的和谐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党中央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统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系,在治国理政方面做出的顶层设计。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完整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系列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既体现了全局眼光和系统思维,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又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的显著特征是其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示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初步实现”,也不是“局部实现”,而是“全面实现”,是13亿人的小康,是56个民族的小康,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意味着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部分人富裕,而是全民共同富裕;不仅仅要解决温饱问题,更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全面进步的需要。2015全国“两会”中有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数据让全民感受到中国梦就是全民梦、个人梦,《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将“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单列表述,包含了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全面性和丰富性。正如报告所言:“立国之道,唯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近来,一系列的改革设想和措施让全世界感受到一个改革发展中强大崛起的中国。同时改革的目的是释放社会活力,改革的基础是人才汇集和创新聚集。实现中国梦当然不能缺少资金、项目、平台,但最缺的是人才与思想。如何改变人才观念在深化改革中尤为重要,人人是才,关键在用。如何用才,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怎样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也是一种能力。创新同样重要,但当知识、人才得不到尊重和需要时,就没有人愿意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倡草根创业,就是想让创新驱动成为每个部门、行业、每个人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从而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正在形成“法治体系”,进入法治社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同时,法治体系要求人们把法治思维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达到每个公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全面从严治党,表明我们党的自信与自律。“全面”二字包含多个层面。一是在内容上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在主体上全覆盖,从严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领导干部不仅仅“独善其身”,而是要把班子和队伍建设好。三是在时间上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一系列的反腐措施和行动都体现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抓作风建设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更是从严治党的形象描述,只有管理之树健康成长,根深叶茂,社会发展才会出现美景,人民生活才会幸福美好。可见,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的火车头。

四、“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辩证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是辩证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护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魄力和改革的方法完善法治;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前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者犹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四个全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了“两个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为突破,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的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并付诸了实践。

总之,“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是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四个全面”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深刻把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互动关系,更加注重治国理政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战略部署高度考虑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考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