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真正把群众看做亲人”

2015-07-13 04:31■宗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绥德习仲勋边区

■宗 言

习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动员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准则,“真正把群众看做自己的亲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和朴素的群众思想。早在1942年,西北局一次高干会议曾给习仲勋作了一份鉴定,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鉴定中还列举了若干习仲勋同人民群众关系亲密的例子,并得出结论:“由于这一切,使得习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

习仲勋早年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事革命活动,由于其出色的群众工作和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肯定。1934年2月,中共红42师党委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选举成立了新的边区临时政权组织——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不满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被根据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1934年11月1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大庙内正式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至今,在革命老区还流传着这样两个小故事:中共关中分委驻马家堡时,驻地农民马团儿的妻子生小孩时难产,情况危急。习仲勋得知后,立即派警卫员帮忙请来大夫,买了药品,使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马团儿全家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一件事,也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当时,分委机关的马匹饲养在马家堡一位聋哑人的家中,房东大嫂嫌弃又聋又哑、老实憨厚的丈夫,闹着要离婚。习仲勋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常给这对夫妇做调解工作,同时叮嘱分委机关的饲养员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群众纪律,以免影响房东的夫妻关系。在习仲勋的细心调节和帮助下,房东夫妻和好如初,军民相处融洽。习仲勋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深深地感动了驻地群众,也赢得了群众对党的拥护。

1940年初,为了反击国民党在关中地区制造的摩擦活动,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的习仲勋组织了多次有效的反摩擦运动,每次运动,他都强调把“动员群众”作为关中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要求党政军各方面在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基础上做好群众工作,要求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全体老百姓中,进行极广泛、极深入的政治动员,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成为坚持斗争中坚强的力量。”“明确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内容,以深入乡村的精神,把群众组织活跃起来与巩固起来。”以此来发挥群众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来巩固和保卫防御据点,保障粮食安全。

在大生产运动期间,关中区的绥德地区同时进行了移民运动,并把移民运动作为加强军民团结、巩固边防的双重战略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关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掌握实际情况,习仲勋上任绥德地委书记后不久,就到绥德以西20里外的郝家桥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一方面帮助解决该村群众的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他还总结郝家桥村移民工作的经验,在全区宣传推广,并根据调查报告制定了绥德地区移民工作方案。该方案在鼓励群众南下移民的同时,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例如规定:无地、少地的移民开垦国有荒地,就取得对土地的所有权;开荒耕种3年免缴公粮;垦区政府千方百计解决移民的土地、住窑、粮食、农具等困难。在党的移民政策的关心鼓励下,一批批移民自愿南下,使移民工作和大生产运动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习仲勋总是告诫身边的同志:“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把群众看做自己的亲人,一点一滴脚踏实地替群众做些事情,为群众服务。”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他不仅对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为了解决全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冬季农闲的特点,习仲勋主张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就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由于不占劳动时间,冬学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绥德地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

1945年10月,原中央西北局负责同志受党中央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到东北开展工作,在选配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一年,习仲勋33岁。习仲勋在西北局工作期间,非常重视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和研究的作风,坚持把群众所想和所需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争取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1946年,习仲勋在一次高级干部会上所做报告中分析边区合作社问题的时候,他根据自己的调查和边区政府建设厅的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边区的合作社应从群众自己的需要办起,以小型合作社为主。他充分肯定了当时存在的小型合作社,称它们是“基础的、小型的,和群众的生活结合得非常密切的”。1950年,在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习仲勋要求代表:“要经常接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见,经过协商委员会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整理、分析,抓住一两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提交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再经过代表们拿到群众中去,反复酝酿,反复集中群众的意见,做出成熟的决策。”

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又是优秀的群众工作者和群众领袖,他深知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所以,他一直强调:“要把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任务拿到群众中去,广泛宣传,细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相信群众力量,凡是动员群众一块去做的,都胜利了。”他要求边区农业生产要学习农民的土办法,在土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科学的研究和指导,把土办法提高一步,然后再去指导农业。新中国成立之后,各项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习仲勋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依靠工人、职员、学生和各种劳动人民的组织,作为城市革命政权的可靠群众基础,还要从工人、职员和其他劳动群众中选拔一大批优秀分子来做管理城市、工厂、企业等的干部。”而“不是学旧衙门作风,发下一纸命令,叫群众照此行事,而是要和群众商量”。遵照这个指示,西北局所辖地区的城市接管相对快速、平稳、顺利地得以完成。习仲勋在总结工作时语重心长地说:“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只要我们把群众动员起来了,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功的。只有真正学会这种方法,才能有保证地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教育和提高群众,使之觉悟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自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1965年12月,习仲勋被下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任副厂长。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感到他这次能有机会到工厂来工作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一方面给了他直接向工人阶级求教、学习工业技术知识和接触群众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熟悉一下基层的情况,了解职工的疾苦,广泛听听群众的真实反映。习仲勋到厂不久,就向厂党委领导提出了自己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请求。他感到这样更能接触到职工群众,也更容易直接听到群众反映,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国家创造一定的财富。后来习仲勋回忆道:“我在洛矿的一年,实际上是上了一年的工业大学。我走出厂部,直接下到车间,与工人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与工程师、技术员打交道,学习求教,这使我的眼界大开,增长了许多工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与工人的共同劳动和交往,更使我亲身感受到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他们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习仲勋坚定的革命意志,对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思想豁达开朗、诚恳虚心好学、积极关心帮助他人的精神和品格,却给厂里许多干部职工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改革开放后,习仲勋更加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到农家和集市,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地交谈,嘘寒问暖,了解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1982年初,习仲勋到云南调查时,深入玉溪、红河、曲靖等多个市、州的7个县区,进农村访农户,走城镇看市场,先后同6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向群众问寒问暖,与干部群众促膝交谈,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慰问送到各族干部群众之中。在路南彝族自治县(今石林彝族自治县),听说全县有1万多群众的饮水问题没有解决,他对随行的同志说:“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可以多搞些小水窖,雨天把水蓄起来,解决吃水问题。”当了解到部分地区农民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上还有不少困难时,他说:“我们要帮助他们富起来,要搞劳动致富,不搞歪门邪道。”

猜你喜欢
绥德习仲勋边区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