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7-13 12:34荆春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智障表象生动

荆春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

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荆春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

直观教学法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通过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对直观教学法的几种运用,阐述了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

智障儿童直观教学法学习能力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大脑发育不完善,认识活动的障碍,因而在感知、识记、想象、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系列的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直观教学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构成鲜明、生动、准确的表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教材和接受知识。

一、运用实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感性知识较贫乏,头脑中的表象少,尤其是对抽象概念难以掌握,用实际事物让他们观察,学生就可以把概念和具体实物联系起来。再启发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验,那么学生对这一概念就理解了。如在学习“尖”这个字时,起先学生不理解“尖”是什么意思,我就拿出剪刀、削尖的铅笔、针等,指着尖的部位让他们观察。后来学生理解了“尖”的意思,抢着上讲台正确指出了这些实物的尖的部位。有些学生还举一反三,举出妈妈织毛衣的毛衣针是尖的等。从表象感知到质的认识,增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动作直观,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他们在理解一些语句时,常常不能正确地感知,发生偏差,甚至错误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一些动词时,尽量用直观的动作给予他们正确的认识,而避免用抽象的语句进行解释。如在教“拍”“踢”“抱”等动词时,我就让学生做出“拍手、拍肩、拍桌子”“踢球、踢石子、踢毽子”“抱人、抱本子、抱书包”等动作,而避免了用抽象的语句进行解释。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并深刻体会了这些动词的意思,还进行了扩词练习,增加了词汇量,增强了对动作的感知力,并且对所学到的词语牢固记忆,经久不忘。

三、调动多种感官,完善学生的表象认识

智障儿童的感知力缓慢,因此要广泛运用智障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事物,使他们在多次的接触中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作用于同一物体,形成完整的表象。如在学习《水果》这一课时,我出示苹果、香蕉、梨、桔子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再摸摸它们的表皮,闻闻它们的气味,尝尝它们的味道,帮助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通过与实物的多次接触,学生都认识了这些水果,了解了它们的特征。有些学生还把获得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说出了这些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了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智障儿童的注意缺陷明显,要多次反复强调或用鲜明、醒目、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并且经常被一些无关刺激所吸引,稳定性差,范围狭窄,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因此,我尽量多设计一些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幻灯、录像、动画、等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以克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缺陷。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如在学习《两只小猫》这一课时,我加入了生动、形象的动画设计,把“小白猫”和“小花猫”怎样洗澡的经过用动画形式一步步展现出来。学生看到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注意力非常集中,认真地观察画面。并且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讲出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有些学生还注意了细节,发挥了想象,给故事增加了对话以及表现人物心情、动作的词语,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更好听。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补偿了学生注意力缺陷的同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观察力,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五、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智障儿童的自我期待普遍较低,他们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和挫折,致使他们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引起回避或者退让反应。因此,他们在理解、掌握一些抽象概念时,常常退缩、躲避,不敢去大胆探索。针对这些现象,我安排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吹泡泡》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吹泡泡,当他们自己吹出泡泡是,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我再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实践,对所做的以及所观察到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回避,纷纷动手,争先学吹泡泡,并讲述所观察到的情况。有些学生还通过总结说出了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变化,理解了“五光十色”这一词,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六、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低下,概括知识、经验困难。他们凭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无意注意获得的信息杂乱无序,线索模糊,难以激活和提取。并且他们不善于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解问题片面,抓不住中心。因此,他们在说话时常颠三倒四,顾头不顾尾,缺乏组织性、条理性,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就创设一些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模拟角色,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以姿势助说话,以表情助说话,寓教于乐,让他们把学习当成游戏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记忆力,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学习《小羊和狼》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和狼,通过一组连续的动作,把故事演示给大家看。学生通过看表演,获得了感性认识,很容易地进入情境,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发展了学生的理解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重视语言直观,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智障儿童的识记慢,遗忘快,再现困难或再现时发生歪曲、错误。因此,教师要用语言直观形象地把内容描绘出来,引起学生回忆,在脑中形成表象。语言直观依靠词与形象的密切结合。只有当词或句子能够表现准确而生动的表象时,才能达到直观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常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讲解。对身边的人、事及教学内容都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描绘和比喻,充分利用智障儿童仅有的表象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另外,我还注意了语言的运用要从智障学生可以接受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来讲解。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词语时,我就把词放到一个具体的、学生所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理解句子而掌握词的意思。如在学习“帮助”这一词时,我就启发学生回忆:你们平时见到手脚不方便的同学时,是怎样做的?通过具体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了这一词的意思。有些学生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在家时,帮助邻居老奶奶提东西等,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了联想和想象。

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任何教法都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各种教法有机地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并努力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勇于探索,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矫正缺陷,培养能力,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智障表象生动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