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音乐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2015-07-14 12:48崔海荣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71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坊梨园长安

崔海荣 (咸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712000)

一、中央机构掌管的音乐机构设置与职能

1.太常寺

太常寺是隶属于中央管辖的音乐机构。太常是古代政府机构主礼官的官名,其渊源可追寻到舜时伯夷所建立的“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一职。周朝时,更名为“宗伯”,秦时称为“奉常”。秩宗除掌管礼仪之外,还掌管典乐,即“兼礼乐之任”,掌管礼仪典乐,并传承诗乐1。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常,太常为九卿之首,职责是掌管宗庙礼仪。至唐代,“太常”主要是掌管礼乐之司,由礼部管辖,其下设有两京郊社署,大乐署,鼓吹署等八署四院,其中,大乐署和鼓吹署是负责音乐的机构。

2.大乐署

大乐署是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位于太常寺院之东,掌管雅乐和燕乐,即“邦国之祭祀享宴”和“大宴会”中的音乐;其主要职能是对从各地征调的音乐艺人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满足宫廷享乐的需要,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场所。在大乐署学习音乐的乐工,由专门的乐师担任教学,每年要进行考核,评定上、中、下三等,上报礼部。学习时间一般为十年,可延长至十五年。而且在学习的十五年间,要经过5次上考,7次中考,并以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升降。同时对艺人所学音乐的标准也有相应规定,例如:学习雅乐需要30日才能完成,而学习一般的小曲则需要20日,难度最高的清乐大曲需要60日才能完成 。而且“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成”2,即能撑握五十首以上高难度的乐曲才算完成了学业。大乐署对任教的乐师也要每年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决定它们职位的升、降或除名。“博士敬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礼部复之”3。

3.鼓吹署

鼓吹署是从属于太常寺的另一音乐机构,位于太常寺门西,主管鼓吹乐,是卤簿与军乐的官署。鼓吹乐一般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于皇帝的出行仪仗之中;另一方面则用于宴会中间,以供统治者享乐。

二、內宫掌管的音乐机构设置与职能

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

1.教坊

教坊是宫廷内掌管乐工的培训与领导艺人的机构。教坊分为内教坊和外教坊,内教坊和外教坊所设的地点不同,它们的职能又各有不同。唐玄宗时原有的一个内教坊设在禁苑内的蓬莱宫内侧,其职能主要是满足宫廷歌舞音乐表演的需要,依色艺的高低分为“内人”“宫人”“邹弹家”等。“内人”的艺术水平最高,人数较少,在大型歌舞表演时处于重要位置;而“宫人”“邹弹家”则艺术水平较低。

唐代的外教坊在长安和洛阳均有设立。长安的外教坊分为左右教坊,左教坊以工舞见长,而右教坊以歌唱为主。洛阳的外教坊,设在明义坊,乐人艺术水平比较以上较低。

2.梨园

梨园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的音乐机构。唐玄宗热爱音乐,并且精通音律,也时常进行音乐创作。甚至,唐玄宗直接对音乐机构进行改组。将挑选的乐工在宫中的梨园旁进行训练,并亲自指导,称之为“皇帝梨园弟子”。唐玄宗时设有三个梨园,一个设在长安宫中,一个设在长安的太常寺里,此外,在洛阳的太常寺里也设立了梨园。梨园的主要职能是表演法曲,以及承担新创作的试奏任务,此外,也演奏民间音乐。三个梨园中,以长安宫中梨园的“皇帝梨园弟子”艺术水平最高。太常寺设立的梨园乐工水平与长安的外教坊乐工的水平相当,但次于内教坊。

三、地方府县掌管的音乐机构设置与职能

衙前乐,唐代地方官府乐队,县内音声演变而来。县内音声,唐代地方府县乐队。唐初各府县一般都设有县内音声,主要演出地方民间音乐、百戏。其中长安、万年两县的县内音声最为著名。唐太宗主持玄奘剃度仪式时,除太常寺率九部乐参加外,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各率其县内的音声人参加,分乘1500辆音声车随行,一路音乐震耳,观者达数万人。在大慈恩寺,两县的县内音声还演出了精彩节目。唐代各府、县所属的“衙前乐”,在盛唐时期主要演出各地的民间音乐和教乐、百戏等。中唐以后,县内音声逐渐演变为“衙前乐”4。

总之,唐代音乐机构众多,其乐工人数也是数以万计,从而保障了唐代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代设立音乐机构之最,从中央政府机构到地方政权,从內宫到外廷均设立音乐机构,且分工明确,规模庞大。唐代音乐机构既是宫廷音乐的重要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民间音乐及其他类型音乐的发展,尤其是在宫廷里进行乐舞表演的乐工最终流向民间以后,极大的促使了我国封建时期的音乐发展。

注释:

[1]孙晓辉.两唐书乐志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康瑞军.历代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音乐学,2007(3):83~89.

[3]吴钊,刘东升. 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 [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4]叶伯和.中国音乐史[M].台湾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

猜你喜欢
教坊梨园长安
唐代教坊综述
我们长安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水VS火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西游新记 2
浅析教坊于唐戏融合发展的意义
曾静萍:让梨园古戏多些当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