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经典之美,与传统文化同行

2015-07-14 02:29
学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校本古诗词传统

(河北省沧州市实验小学061000)

还原经典之美,与传统文化同行

钱俊玲

(河北省沧州市实验小学061000)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字句都指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养成了众多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向新一代的啃老族阔步前进;还有的是非观念、集体意识、民族意识淡漠。长此以往,传统文化终将淹没于历史的荒野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而身为教师,更应该具有学习与提炼的能力,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名篇,将更美好丰腴的思想呈现给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完美结合。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其教育以仁领之,囊括了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言论对我们现代教育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为学首先要学会为人,注意道德修养,“修君子之德”。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古诗词意境清新,韵律优美,语言生动,含义深刻,在教授过程中更应注意“知人论事,以意逆志”,挖掘更多词句背后的思想内涵。

例如,《示儿》一诗让我们认识了一生爱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其“不见九州同”之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静夜思》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李白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成为游子怀乡的千古佳句;李绅在《锄禾》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李白的《赠汪伦》,则让我们见证了纯朴而深厚的友情。

《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气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作者的高洁志趣。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同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在中小学教学中开设修身课,撷取古文经典中的优秀篇章编制教材,复读诵经典的教学传统,不仅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一个好方法,还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途径。

古文经典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行住坐卧,随处可读。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往往手不释卷,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多经典,而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而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良好的德行和渊博的学识都因持之以恒的学习而成就。

读诵经典的教育方法对硬件设施无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开创有当地风格特点、形式多样的读经活动,从而使德育不仅在学校中得到普及,而且还辐射影响到周围的社会。

我校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原名渤海书院。历经了两个世纪的沧桑变迁,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省级示范性小学。近年来,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构建博雅文化的理念,立足于实验小学的悠久历史和未来发展,挖掘实验小学长期办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课程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围绕博雅文化,我们加大力度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博雅文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在开发和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诵、赏、写”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一、“诵”——诵读经典,浸润经典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倾力编写了一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唐诗宋词、古韵联对、名言古文以及现代诗歌散文,兼及古今中外。教材按文化主题分单元进行编排,从而使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利用每天的晨诵20分钟,学生诵读经典,亲近经典。我们倡导采用表演诵、拍手诵、歌谣诵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我们还印制了精美的“背诗小能手”卡片,奖励给平时背诗积极的学生。每学期还要举行班级经典诵读成果展示,编排出精彩纷呈的诵读节目,把经典诗文演绎得有声有色。我校的诵读表演在沧州市青少年经典美文诵读节目汇演等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奖。

二、“赏”——欣赏经典,享受经典

我校注重将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精选部分优秀古诗词歌曲作为音乐补充教材,开展了“古诗词歌曲进课堂”活动;我校体育教师、音乐教师携手创编出一套活泼新颖、深受学生喜爱的古诗韵律操,将体育与经典诵读进行了有机整合。

三、“写”——仿写经典,践行经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中年级开展接压韵句、对对子的语文游戏,寓教于乐。高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仿写和创作新古诗。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到来之际,学生在亲手制作赠诗卡上写下稚嫩的诗句。我们还利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行诗会,在举行其他一些大型活动时也会不失时机地让小诗人们即兴赋诗,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诗歌创作才华的舞台。我校经典诵读开展已有5年的时间了,现已开花结果,近500名的学生作品刊登在各级报刊上,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中就收录了部分学生的优秀诗作。我校的论著《传承中华经典,让书香溢满校园》荣获河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如今,时间再一次开始,传统教育与诗词文化一同出发,我们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教师群体能否在时代浪潮中延续最纯真的思想,见证传承千年的文化自信仍能融入下一代的血脉筋骨。为着教育参与时代进程的荣誉感依旧充盈,我更希望有你同行,还原经典之美,让传统文化照亮爱,照亮前路,照亮不悔的初心。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校本古诗词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