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伦明研究述略

2015-07-15 11:36李雅游雪雯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藏书

李雅+游雪雯

摘要 归纳关于伦明的文章和著作,将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生平与藏书、《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研究、续修四库全书研究、藏书家群体中的伦明、伦明的交游与事业、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以期从中找出新的资料线索和研究角度,为伦明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做一个铺垫。

关键词 伦明 藏书 藏书纪事诗 续修四库全书

伦明(1878 - 1944),字哲如,广东东莞人,嗜书如狂,毕生以续修四库全书为志业,号其书斋为“续书楼”,收藏有清代著作近百万种。伦明一生撰写四库全书各部提要一千多篇,并有代表作《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广为流传。这样一位集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大学教授于一身的学者吸引了很多后人关注的目光,并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笔者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分析,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伦明的生平与藏书、伦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与续修四库全书、藏书家群体中的伦明、伦明的交游与事业及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等。由于资料分散且有限,目前对于伦明的总体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以生平概述或者回忆性文章为主,另有一些散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及藏书纪事诗专题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1 伦明的生平与藏书

目前对伦明的研究半数都是对其生平与藏书经历的研究,包括他的生平、藏书活动、致力于续修四库全书以及撰写《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等。这方面的文章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伦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的回忆性、研究性文章或著作;另一类是仅在文章或者著作中提及伦明,论及其一生的藏书经历,以藏书纪事诗的形式为主。

l.1 专题性文章或著作

关于伦明的专题性文章,分为回忆性和研究性两类。回忆性文章里,以雷梦水整理、孙殿起口述的《记伦哲如先生》、冼玉清的《记大藏书家伦哲如》最全面和详细,因孙、冼二人和伦明有过长期的交往,孙经营的通学斋书店就是伦明投资的。这两篇回忆文章也成为了研究伦明生平和藏书经历的重要史料。罗继祖的《东莞伦氏“续书楼”》、陈思的《学者型藏书家——伦明》、苏精的《近代藏书三十家》中的《伦明续书楼》等文章都对伦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囊括了出生和生平、爱书和藏书的事迹及对续修四库全书的追求等,为后人了解伦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对伦明的研究仅停留在介绍的层面,并且重复内容较多,研究有待深入。今后在不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可编纂出《伦明年谱》,将伦明的学术活动及其贡献做进一步的梳理,以便总结提炼其学术思想。

另外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是由王余光、李东来主编的《伦明全集》。此书共分四卷,伦明所著的诗、词、文章为第一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稿》由于字数较多,分两卷出版,为第二卷和第三卷;后人对伦明的研究文章以附录形式作为第四卷。《伦明全集》通过全面收集、整理伦明著述以及对伦明的研究成果,为人们系统了解和研究伦明提供了基础,为传承伦明的文化精神和学术财富提供了渠道。

此外,由于伦明的很多作品是未刊载的手稿本,读者访求不易,因此熊静撰写了《伦明先生文献学著述考》一文对伦明的著作做了梳理,作为对《伦明全集》的补充,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2 藏书纪事诗中的伦明及其他

因为伦明在藏书家群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学者在做研究时也用一定的篇幅对伦明进行了介绍。这部分的文章以记录伦明藏书活动的藏书纪事诗为主,如王謇的《续补藏书纪事诗》中,为伦明作诗一首并附以文字介绍,诗云:“藏书盈库兼仓富,续补可嗣四库书。安得群儒策群力,提要远追逊代初。”谭卓垣等撰,徐雁、谭华军译补的《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更是将描述伦明的藏书纪事诗和目见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汇编,藏书纪事诗除了王謇的《续补藏书纪事诗·伦明》之外,还有徐绍棨的《广东藏书纪事诗·伦明》。该诗云:“四库重修愿莫申,续编提要有何人?奇赢亿中非无术,通学斋开足疗贫。”增补的文献有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乙亥年(1935)孟秋于北京宣南寓庐的自序、徐信符的《广东藏书记略》、雷梦水的《书林琐记·伦哲如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苏精的《近代藏书三十家·伦明续书楼》等,在伦明诗传方面不可谓不全面了。李玉安、陈传艺编写的《中国藏书家辞典》和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的《耆年话沧桑》也将伦明列出作了简要介绍。

这部分的文章主要是记录伦明的藏书纪事诗,形式简单,通俗易懂,并附有作者案语,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2 伦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虽然伦明的作品很多,但是多数并未出版,不为世人所知,而他的代表作《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以下简称《辛诗》)却因为创作最早、变体最新、传人最多,成为继叶吕炽以后藏书纪事诗的代表,对伦明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围绕此书进行的。

周生杰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新论》对伦明撰著《辛诗》的背景、作品的特点及学术价值做了分析和阐述。以纪事诗为藏书家做传的体例虽非首创,但也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对藏书纪事诗的集成与发展;二是记载藏书家类型众多,并记录伦氏亲见、亲闻的藏书家逸事;三是广东藏书家居多,有30人,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作者认为《辛诗》兼具史学和文学两方面的学术价值,不唯可以当做藏史书来看,也可以当做文学创作来欣赏。黄正雨的《伦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在概述伦明求书访书活动之后,重点分析了其著作中最为重要的《辛诗》。在对著作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优于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之处,以及对后世“纪事诗”体例发展的影响。翟朋在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藏书纪事诗研究》一文中对“藏书纪事诗”这一特殊文体进行系统研究,将该文体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创期(1884-1917)、繁盛期(1918 - 1949)、衰变期(1950-1977)、绝响四个时期。论文将伦明的《辛诗》归为纪事诗繁盛时期的产物,称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为书林《史记》,而《辛诗》则为书林《汉书》,开创了纪事诗断代之作。李雪梅的《中国近代藏书文化》也对伦明及《辛诗》有所提及。endprint

在《辛诗》之前有叶吕炽的《藏书纪事诗》,之后有徐信符的《广东藏书纪事诗》、王献唐《山东藏书纪事诗》、莫伯骥的《藏书叙事诗补续》、王骞的《续补藏书纪事诗》等,因此在研究伦明的《辛诗》时还可以将其与别的纪事诗做比较研究,以便读者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3 伦明与续修四库全书

伦明以续修四库全书为毕生事业,其一生的收书、藏书、校书活动也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撰写了四库全书各部提要1900余篇。因此,续修四库全书也是伦明研究的重要着眼点。

关于续修四库全书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专文探讨伦明在此工作中所做贡献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其中,熊静的《伦明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到:伦明从早期提出续修四库全书到1921年至1933年间,四次尝试续修四库并提要,均因故不果,最后只得转为依靠个人之力独自进行;至1925年,利用日本庚子赔款在京成立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下设人文科学研究所,以续修四库提要为首要目标,伦明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共撰写1900余篇提要稿,涉及经、史、集三部,尤以经史两部为多。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伦明在续修四库全书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及发挥的巨大作用。

此外,复旦大学王亮的博士学位论文《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以民国期间北平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组织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下文简称《续修提要》)为研究对象,考述了《续修提要》的编纂原委及整理与研究简史,可以说是《续修提要》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在第一章《续修提要》纂修的背景与起因中,作者概述了清中叶以来续修《四库全书》及《四库提要》的历程,列举了从王懿荣到伦明的种种倡议,认为“伦明是议续修四库用力最多,擘画最密者”。

4 藏书家群体中的伦明

道光以后、辛亥以来,广东藏书家纷纷崛起,藏书事业一度十分兴盛,在全国藏书界有鼎足而立之势。部分学者对包括伦明在内的广东藏书家群体进行了研究,论述这一群体崛起的原因、藏书特点及贡献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认识作为广东藏书家群体中一员的伦明。

黄增章的《广东私家藏书楼和藏书家的地位与贡献》介绍了广东藏书家收藏精、规模大的藏书特点,分析了他们崛起的原因,指出广东藏书家在采集和保存珍贵历史文献方面的重大作用并赞扬了他们对待藏书的开明态度。伦明作为广东藏书家群体中的一员,也在其中做出了贡献,该文作者尤其肯定了《辛诗》在藏书史保存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后世纪事诗创作的影响。

李学敏撰写的《试论二十世纪初叶的广东藏书家》一文源白于读了正式出版的《辛诗》,分析了近世广东藏书兴盛的原因之一是其迅速成为全国文化的先进地区和新学昌盛之地,原因之二是商业发展的带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学者型藏书家及其贡献”中,特别提到了辛亥以后广东地区最负盛名的藏书家是以教书为职业的大学教授,伦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黄敏的《清民国时期东江藏书家论略》对伦明在内的明清以来东江藏书家进行了介绍,分析他们藏书的特点和所作贡献。东江藏书家的特点体现在藏书家出身背景广泛,涵盖了官宦政客、学者教师、商贾富豪、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伦明是文化教育界藏书家的代表;藏书目的在于治学,伦明搜集明清文集著作,目的就在于为续修四库全书做准备;收藏图书各有侧重,伦明的藏书特点在于凡书皆收,博求广采,并以明清著作以及广东地方文献居多;对待藏书豁达开明,伦明晚年有志捐献,死后其藏书由家人捐献给北平图书馆和广东省立图书馆。

藏书家群体研究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内的藏书特点,伦明是广东藏书家的代表,将伦明研究与广东藏书家研究结合起来,能够更深入全面地考察伦明藏书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对广东地区藏书活动的影响。

5 伦明的交游与事业

除了对伦明个人的研究之外,伦明与同代人的交游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伦明研究的关注点。这方面的文献以同代人的回忆为主,这些回忆及相关史料作为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研究伦明最为可靠的依据。

其中比较全面的是来新夏的《读伦明先生致陈垣先生的信件——纪念陈垣先生130岁冥诞》一文,文中不仅对伦明进行了回忆,还提供了伦明致陈垣先生的多封信件。通过这些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伦明要求编一部“求书目录”以充实教育部图书馆的庋藏、校勘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主张。傅振伦的《记目录学家伦明先生二三事》也通过回忆展现了伦明在目录学、清史、方志和藏书版本等多个方面的博学。此外还有吉川幸次郎,他在《琉璃厂后记》中追忆了伦明先生的“通学斋”,并提到孙殿起和伦明为书店搜书、访书的一些轶事。可惜的是目前这种一手资料非常稀少,成为伦明研究中的一个遗憾,也是伦明人物研究无法深入下去的原因。

在回忆和实物之外,对于伦明交游与事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比较少,但在一些机构和人物研究中有所提及。如通学斋研究,世人往往从经营者孙殿起人手进行考察,但无法忽略伦明在书店运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张西园的《孙殿起和他的通学斋》一文对孙殿起经营通学斋进行全面的考察,肯定了他在古籍搜访和保存上所做的贡献。其中一节“因书识人,以书会友”谈到了孙氏与伦明结交的过程,以及伦明在书店经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到“两人既是莫逆之交,伦明所藏善本,多经孙殿起采购,通学斋书店开店之初因资金不足,也是由伦明出资支持的。在通学斋经营期间,孙老先生任经理,伦明则指导其如何令古书经营服务于学术研究,或是识别古籍时的种种细节,两人一起切磋、相得益彰,在古旧书上建立了一种极为亲密的战友情节……”。另有叶祖孚的《北京琉璃厂》在“人才辈出的通学斋书店”这一章中介绍了和通学斋有着密切联系的三位学者——伦明、孙殿起和雷梦水,主要内容为他们搜访古书的经历,在伦明的部分还进一步挖掘他在书店经营过程中的人际交游和所起到的作用。

6 其他

其实伦明除了以藏书家名世之外,在诗歌创作上也很有建树,但是后人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只有张纹华将伦明作为一个诗人来进行研究,他在《<伦哲如诗稿>探析》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伦哲如诗稿》的特色——书世界及叠韵怀人诗,也指出了其在诗题与用韵方面的明显不足,感慨诗歌创作与伦明身处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另外有傅璇琮、谢灼华的《中国藏书通史》和谢兴尧的《书林逸话·北京藏书概略》提到伦明藏书精、致力于清人集部书籍收藏等。

7 总结

到目前为止,研究伦明的材料很少而且大多数文章只是就其生平经历、热衷于藏书及致力于续修四库全书等方面泛泛而谈,重复性高而新颖性不足。另外,诸如作品原稿、往来信件和回忆录等史料价值较高的资料太过稀缺,为研究伦明造成了很大障碍。伦明不仅是一个藏书家,也是一个版本目录学家和博学的学者,因此对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作为切人点,这样才能构建完整的伦明学术思想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藏书
宋代馆阁藏书流失探究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杭州藏书史》自序
唐代私家藏书文化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