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读苏州胥门

2015-07-16 04:48江苏徐静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
关键词:夫差吴王伍子胥

江苏 徐静

诗读苏州胥门

江苏 徐静

历代吟咏苏州胥门的诗作颇多,清代学者姚承绪的《胥门》诗内涵丰富,高度概括了伍子胥与吴国、与胥门的密切关系,精确描绘出伍子胥传奇而悲壮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吴地人民对这位尽忠报国的悲剧英雄的纪念。

苏州 胥门 伍子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苏州胥门,苏州人都要隆重举行祭祀伍子胥的活动。

胥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边,是苏州最古老的八座城门之一。史书记载,胥门始建于春秋时期,确切的年份为公元前514年,即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这一年,新上任的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委派他建造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苏州古城的历史序幕由此揭开,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伍子胥所建的阖闾大城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 分别是阊门、胥门、盘门、蛇门、娄门、匠门、平门、齐门。在这八大城门中,胥门特别富有悲壮的色彩。

历代吟咏苏州胥门的诗作很多,清代学者姚承绪在其所著的《吴趋访古录》中有一首《胥门》诗内涵丰富,描写生动,具有代表性。诗曰:

吹箫有客芦中芦,三日不食竟达吴。吴门市上剑气粗,奔涛千古怀灵胥。

姑胥台,面太湖;姑胥门,臣所居。为王辛苦求专诸,霸吴覆楚真良图。

惜哉忠谠卒见诬,抉睛未几越甲趋。越甲趋,吴王俘;宰木拱,伯嚭诛。

素车白马来徐徐,犹延庙祀江之隅。

这首《胥门》诗高度概括了悲剧英雄伍子胥与吴国、与胥门的密切关系,精确描绘出伍子胥传奇而悲壮的人生历程。

诗的开头两句“吹箫有客芦中芦,三日不食竟达吴”写的是伍子胥奔吴的经典故事。伍子胥名员,春秋末期吴国大臣。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其先祖伍举,曾因成功进谏楚庄王“一鸣惊人”而闻名。其父伍奢为楚平王时期的重臣,担任太子建的老师。史书记载,楚平王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将许配给太子建的儿媳妇占为己有,并且诛杀了提出批评意见的忠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巨大的灭门之祸突然降临,伍子胥性格刚烈,不甘心任人宰割,为报父兄冤仇而逃出家门,奔往吴国。伍子胥的逃亡之路极其艰险,幸好一路上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比如,江上渔父紧急救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伍子胥逃到江边,身后楚兵紧追不放。就在这危急关头,江中有渔父从下方逆水而上,让伍子胥藏身芦苇中,等到傍晚时分帮助他摆渡过江摆脱了追兵。伍子胥一路求乞,昼伏夜行,历尽千难万险,最终进入吴国。然而,举目四望,无亲无友,如何在吴国立足并且得到吴国高层的重视?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以“被发佯狂”的举动来吸引眼球,他装成乞丐,衣衫褴褛,披发装傻,在街市上吹箫乞食。这一招果然有效,伍子胥的形象与箫声引起吴国宫廷的关注。当吴王僚和公子光同时对他感兴趣时,伍子胥面临艰难的抉择,他需要审时度势,择主而依。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地感觉到吴国宫廷内部正在酝酿着一场内乱。他一眼看透公子光有帝王之相,并且发现公子光有雄心壮志要谋取王位,于是准确判断公子光是只潜力股,能成大事,可依附,于是果断决定归到公子光的门下,并设法先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为王辛苦求专诸”写的就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刺客专诸。专诸是吴国本地人,长得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是当地著名的勇士,还是个孝子,哪怕在与人发火打架时,只要他妈过来喊他回家,他就立刻住手。一天,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看到这一幕情景,很是感慨,认为专诸是真正的勇士,有爱就有力量。于是他把专诸介绍给公子光,并且精心策划了刺杀吴王僚的宫廷政变,使公子光夺得王位登上历史舞台,史称阖闾王。

正如伍子胥所料,吴王阖闾是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有强国梦想,有宽阔胸怀,即位后任用贤才,尤其重用伍子胥。伍子胥深知能否打败楚国以报父兄之仇关键在于强大吴国,于是他为吴国的兴霸强大竭心尽力,真可谓“霸吴覆楚真良图”。子胥深谋远虑,为吴王阖闾制定兴霸成王的长远战略,提出并实施了“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制兵库”的具体措施,并受命担任吴国都城总设计师,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象天法地”建造阖闾大城,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其中,位于大城西南的胥门十分著名。胥门得名的缘由有多种说法。一说此门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而得名;另一说法是伍子胥的住宅在胥门内,以伍子胥人名为城门名。因此,《胥门》诗写:“姑胥台,面太湖;姑胥门,臣所居。”

史载伍子胥精通术数,卜而能知,具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的将相之才。他竭尽全力辅佐阖闾,使吴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粮食丰富,府库充实。在伍子胥的举荐下,阖闾任用军事家孙武为将整顿军旅,严明军纪,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吴国具备了伐楚的条件。阖闾九年即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西进伐楚,在柏举之战中打败楚国,并攻入楚国国都郢,迫使楚昭王仓皇外逃。伍子胥将已死的昏君楚平王掘墓鞭尸,终于完成为冤死的父兄报仇雪耻的宿愿。伍子胥头脑很清醒,他之所以能够复仇雪耻,得益于阖闾和吴国的大力支持,所以他把个人复仇的心志发展为对吴国的报恩尽忠。他竭忠尽智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越国,使吴国国力达到鼎盛之势,称霸于诸侯。

然而,胜利了,悲剧开始了。慧眼识珠的吴王阖闾在伐越之战中受伤身死,继位的夫差却没有识人之明。伍子胥全心全意辅佐夫差打败越国,围困越王勾践,力促夫差除恶务尽,穷寇必追,一鼓作气灭了越国,不仅可以报勾践杀父之仇,而且能消除后患。然而,夫差不是阖闾,没有战略眼光,没有识人慧眼,更没有纳谏的雅量。夫差打败越国后骄傲自满,被越国使臣花言巧语的求和言辞所迷惑,便同意越国求和,并决定北上中原与诸侯争雄。具有远见卓识的伍子胥对吴越两国的形势看得很清楚,认为吴越两国同处在长江下游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地区,世为仇敌,两国在地理、气候、风俗习惯诸方面均有共通之处,互相吞并势在必然。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势不两立的形势是不可改变的。他劝夫差一定要坚决消灭越国,错失了这次有利的时机,那将后悔莫及了。子胥这些劝谏的话说得明明白白,道理很清楚,只可惜,夫差就是听不懂,也不愿意听。针对夫差被勾践低头服软假象蒙蔽的自傲心理,伍子胥进一步劝谏。伍子胥一针见血地指出,那越国并不是真心实意对吴国友好,也不是害怕我们军队的强悍,越国大夫文种忠勇而且善于谋划,他是把吴国玩弄于股掌之上,来实现最终灭亡吴国的目的。伍子胥通过对吴、越两国情势趋势的分析,指出越国求和是包藏祸心,目的在于利用吴王的骄傲自大,使吴国在北上中原、称霸诸侯的战争中耗尽国力,最后来消灭吴国。然而不幸的是,夫差就是听不进伍子胥的忠言,战胜越国后的夫差日益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不但听不进伍子胥的逆耳忠言,反而责怪伍子胥。夫差太过骄傲,他完全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看不清失败者勾践具有卧薪尝胆复国灭吴的壮志雄心,识不透他所重用的伯嚭是个接受越国贿赂的奸臣,他欣然与越国达成和议,被越国君臣忽悠着走上了错误道路,不仅丧失了灭越的大好时机,而且埋下了吴国灭亡的种子。夫差的如意算盘是让越国成为他的附庸和安定的后方,以实行他北上中原称霸诸侯的愿望,但夫差的这一决定却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如伍子胥所料,勾践回国后,阴谋弱吴,越国君臣制订出麻痹吴国的“灭吴九术”并逐条实施。比如给吴国进献木材,诱使夫差大兴土木,不惜工本大造姑苏台、馆娃宫;接着又进献西施、郑旦给吴王,使用美人计引诱吴王沉湎于酒色之中。在吴国日渐衰弱之时,越国则悄悄强盛起来,而沉湎于荒淫奢侈中的夫差还不醒悟。更糟糕的是,夫差信任奸臣,重用小人,疏远忠臣。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伍子胥与夫差的政见形同水火,但是,伍子胥不肯迎合夫差之意,不愿明哲保身,而以国事为重,尽忠臣之责,屡次犯颜直谏。直谏是他的个性,是其事君王的风格,这与伍家世代忠良与直谏性格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直谏的品格虽然有益于国家,却不能见容于刚愎自用的夫差。诚如孔子学生子贡对夫差的评价:“吴王为人,贪功名而不知利害。”因此,伍子胥的良苦忠心被当成了迂腐之见,奸臣的谗佞之言变成了金玉良言,最终导致夫差时代小人得志,忠臣被害。到最后,恼羞成怒的夫差听信奸臣的谗言诬陷,丢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逼他自尽。此时的伍子胥已对夫差彻底绝望,他慷慨赴死,并愤恨地要求死后“挂吾目于门以观吴国之丧”。

“惜哉忠谠卒见诬,抉睛未几越甲趋。越甲趋,吴王俘;宰木拱,伯嚭诛。”伍子胥的耿耿忠心却导致含冤被杀,如此悲剧结局不仅使忠良寒心,就连老天也发怒降下灾疠,致使吴国连年不熟,民多怨恨,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出伍子胥所料,一意孤行的夫差最终败于勾践之手,越军乘机攻打吴国,吴王夫差最终被俘,国破身亡,成为亡国之君。传说胥门上曾悬挂过伍子胥的头颅,当伐吴的越国大军兵临城下时,“只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伍子胥的头大得像车轮一样,眼睛就像光亮夺目的闪电,照射到十几里之外。在越军攻打胥门时,伍子胥表现了最后的忠诚,显灵吓退越军,越国军队后来只好改道从东门进城。在后人的演绎中,悲剧英雄伍子胥便由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了英魂不死的神灵。

伍子胥在吴国辅佐两代君王,虽是楚人,却把一生贡献给了吴国,为兴盛吴国竭尽全力;尤其是其为人刚正不阿,忠烈耿直,忠而罹祸,何其悲壮。史书记载伍子胥死后,夫差命人把他的尸体装入皮袋子抛到胥江中,吴地百姓满怀崇敬之心打捞起子胥的遗体埋葬在江边的山脚下,并建祠供奉,上香叩拜。《胥门》诗最后一句“素车白马来徐徐,犹延庙祀江之隅”写的是吴地人永久纪念这位尽忠报国的悲剧英雄。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苏州人依然难忘命中注定与苏州有缘的伍子胥,他的传奇故事和英雄壮举世代相传。在胥门北侧的广场上,苏州人为伍子胥树起一座高大的石雕像,每年五月端午都要在胥门广场公祭伍子胥。苏州人永远纪念这位苏州古城的创建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缅怀他振兴吴国的功绩、舍命直谏的品格、尽忠报国的事迹。胥门城下,悲剧英雄伍子胥巍然屹立,目光炯炯,一股浩然之气令人内心震撼,令人肃然起敬。

作 者:徐静,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院长,副教授。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夫差吴王伍子胥
“千金”的由来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卧薪尝胆
东周列国志(10)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西施的爱情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千金小姐
伍子胥出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