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师徒结对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5-07-16 01:04黄树琴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促进专业发展活动

黄树琴

摘 要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为主阵地。

关键词 师徒结对 活动 促进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18-02

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所以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校园名师、研修班教师、骨干教师等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造就一批在县、乡镇内有影响的学有特色、教有特色的名师,形成金字塔形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以更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根据县人民政府安排部署,县总工会决定全县教育系统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师徒结对活动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异样的风景线,让我们曾经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让我们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提供了捷径,让我们大山旮兄也能感受到全省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眼前忽然一亮,在教学中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改变……

一、立足课堂,扎实教研,名师支撑名校,名校成就名师

课堂效益是教育教学生命力,教研教导是课堂教学推进力,教师素养是学校发展原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立足于课堂,不注重校本研修,那么就无从谈教育教学质量,也没办法谈办教育,更别说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能成为名校,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只有名教师才足以支撑一所名校,只有名师才‘能发展和成就学生。而名师的根基还是在课堂,立足课堂是我们永恒的日标。于是为提高教师素养,提升学校品位,我县以总工会“师徒结对活动”为契机,以“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理念为引领,扎实开展一二三工程。强化一种观念,即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抓住两个重点,即细研教材,磨厉基本功;做好三项工作,即找准一个先导,寻找一个榜样,搭建一个平台。于是在县城关一完小举办了六节同课异构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上课教师由主要是博南镇的师傅来承担,全县的语文师傅和城关一完小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观摩。六位老师都上《陈嘉庚办学》。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切切实实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魅力。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没有教学智慧,不能把控课堂,不能有机生成课堂,当一切成为模式化的时候,你的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因为其中有五节课的上课教师都是从网络中下载了课件后修改,教学方法Lj手段、教学过程都大同小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包办代替、速战速决:问题提出以后,要么让学生随便思考或“合作”一下,便迅速要求作答,不管学生说得如何,稍作甚至不做评价就公布答案;要么问题才说完,不待学生思考顺口说出答案,然后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在这缺乏生成性的“告诉式课堂”上,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迫不及待”中被动学习的。只有陈义锦老师执教的《陈嘉庚办学》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她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对课文做了简单的导入后,提出几个目标明确、紧扣文本核心知识方法的主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下,在预习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学习文本,多元化思考,教师做个别指导,答疑解惑;学生讨论交流,向学习小组和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讨论、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不断反思,及时发现他人或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从其他角度进行发散和交流,从而实现课堂的开放化和学习交流的多元化、广泛化,也能实现对更多学生的关注。至今陈义锦老师上的《陈嘉庚办学》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时刻提醒我,教学的实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知识、获得方法、形成思维、培养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能实现自身价值,适应社会需求。

二、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汲取营养

“送教下乡”活动,是为了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大限度发挥“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2012年的10月份的一个周末,由继续教育网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县城关一完小举行,各乡镇的语文师傅和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城关一完小的万育贤老师上《孔子>,黄德卫老师也上《孔子》,赵慧萍老师上《月光下的启蒙》的第一课时,全国课堂教学竞赛第一名的获得者方茹老师上《月光下的启蒙》第一课时,全国课堂教学竞赛另一个第一名的获得者陈文老师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次听课,真的让我的内心非常震撼。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生活于课堂,常常感觉其中涌动着一种“力”,一种生命的力,让我的激情、梦想、创造活泼泼地喷发出来……越来越强烈地,有一种意念非常冲动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享受课堂。方茹老师和陈文老师都融入学生中间,主客不分,你说我辩,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其乐融融,分明感觉课中弥散着一种气氛,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籁,给人一种人性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师生都融入文本了,心灵一起跳动了,在那一刻,自我、现实、一切的—切,都远远地遁去了,全身心被一种情感占据了,好像进入一种澄明之境,让人感动,让人沉静……这种久也不能散去的感觉,就是一种语文式的人文精神n巴。要把课上到这种状态,上到人的心里,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亲密对话。教师应先与 文本亲密接触,自己被打动了,人、文交融了,再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找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通道,营造自由对话的场景,让“我”融于“我们”之中。语文课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对话,是一种最需要自由的精神创造。最真的感情,是在自由的心境中流露出来的;人文的雨露,是在真诚的对话中浸润心田的。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为主阵地。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通过学习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或体验成功,或反思失败。新理念与追求,在运用过程中得到彰显与落实、实践与反思,交流与探究,互动与创新。我们与课改为友,与知识为友,用静心的学习来绘就自己比天空更为广阔的心灵。

猜你喜欢
促进专业发展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