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2015-07-16 16:15李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创新思维

李杰

摘 要 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把数学学活学好,为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作业魅力 学习乐园 以生为本 学生内在潜能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93-02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数学作业再显其应有的“魅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做作业,快乐地做作业,打造学生学习的乐园呢?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利用作业形式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短暂。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作业题型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业题型设计要力求多样灵活。属于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大多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属于试题计算等方面的一般设计比较、变换试题数字、改错、填空等类型题目;属于应用题方面的则设计唯一与开放型相结合。北师大版教材注重习题的形式多样,如:找朋友、数学医院、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等等,有的教师认为北师大版花样多,的确,就是这花样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以“新奇”吸引学生,学生作业产生直接兴趣,这也无形的对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再如:有些习题是集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一体的题目,学生解答有一定困难,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在内容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分解,改为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等形式的题目,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做起来既有新鲜感,又不会觉得吃力,结果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效。我们也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变换成“巧夺红旗”、“登山峰”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数学作业,也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机械地重复练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落实新理念的作业方式,像制作、游戏、调查、数学短文或日记、小课题研究等。如:在学习了《年、月、日》一课后,我们可以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动于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在学习《分类》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过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写字台的抽屉、书架上的书、柜了中的玩具等。

3.设计开放性作业,引发学生在“思”中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思”中解题,在“创”中做题。比如老师带了200元钱去逛服装店,可以买哪些东西?让学生解答。商品价格如卜:

这类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4.设计弹性作业,鼓励学生在“自选”中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旦有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是作业做错,随之而来的便是批评或订正,于是,班级里的部分后进生便进入了“作业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心情也就越糟糕”的怿圈,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在思维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以人为本,放出一些自主权给学生,多设计一些分层、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喜欢自主选着完成作业。如:每天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在设计一些基本题的基础上,布置一些提高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教师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待遇”——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使他们也有机会体验做作业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二、为生服务,关注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

1.精心包装,创设良好作业情境。要使学生快乐地做作业,教师不仪要精心设计好作业,也应给作业进行一定的包装,使作业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单凋、枯燥的题海练习,而是以儿童化、生活化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可以适当穿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别着急,慢慢想!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等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提示语。又如: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小小邮递员”、“小兔闯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型作业引进作业本。此外,在表述题意时,教师也可创设情景适当换一种说法。如把“计算”改为“小小神算于”,把“选择题”改为“快乐ABC”,把“应用题”改为“生活五彩园”。

2.他控变自控,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是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监督、提醒、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及时检查、经常反思等一些良好的作业习惯。

3.创设平台,加强学生间作业的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作业往往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且作业的成果只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双边地交流互动,学生做完作业给老师改,老师改完作业给学生订正或继续做。那么,在倡导人人学会合作的社会中,当前,教师也应适当布置一些合作型的作业,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统计。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有关“数的组成”的游戏。此外,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作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经常举行一些小型的作业展、作业交流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并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三、请生参与,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1.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作业质量和作业态度综合量化。作业质量主要由教师评(以等级制为主),作业态度则是让学生自己来评(采用星级制)。如优☆☆、——优表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较好,☆☆表示学生作业完成态度(主要反映其是否认真做、并及时检查的情况)。

2.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化的评语。教师批改时加评语可免去学生多走弯路,不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从评语中得到指点,解题就轻松了许多。如果加的是儿童化的评语,更会使全班人都感到作业不是负担,完成作业是一种乐趣。评语可以采用符号或文字,如:

教师可以画一画通过脸的表情来表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满意与否。有时教师也可以写上几句评语,如“作业进步很快,老师期待你更上一层楼等!”等话语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3.请学生参与,让学生做做小老师。在作业的批改中我们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改互评,小组与小组的互改互评,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如学生计算练习,在明确要求,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改的方式,并要求学生批改时做到公正、正确。

4.实行订正三步曲,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当学生订正时要求学生:一看(错在哪里?);二想(为什么错?);三订正(独立订正)。只要学生及时订正,并能订正正确,都适当地在原有分数基础上加分,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我们都曾经做过学生,或许你也有以下同感:当你的作业得到老师的认可,你会感到快乐,当你的作业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受到老师的表赏,更为铭记一生。数学作业的改革更容易激起学生的这种乐感。它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了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激活了学生在作业时开动脑筋,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启了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创新思维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