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2015-07-16 08:15储著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范式马克思主义特色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初步形成阶段、科学创新思维观构建的基本定型阶段、“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阶段等四个历史时期,主要包括人文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思维并重、理论创新思维与实践创新思维兼顾、精英创新思维与大众创新思维互补、个体创新思维与集体创新思维并举、“顶层设计”思维与“摸着石头过河”思维结合等五个层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历史逻辑;结构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5)04016707

思维变迁决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兴衰成败,创新的思维是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锐利武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创新思维范式,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际,邓小平等中共党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指导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重视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基本内涵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1]。创新思维,也叫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通过自身思维能力推动认知活动创造性发展的逻辑过程。范式是科学共同体解决问题和危机的模式和方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指中共党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面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思维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思维体现。它主要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历史性。创新思维范式具有内在的转换逻辑和机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工具性。创新思维范式,实质是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工具,具体是指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各种难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所以,随着既有问题的解决,思维范式必须转换,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新范式。第三,层次性。创新思维范式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呈现出大众—精英、人文—科技、个体—集体、理论—实践等思维的层次性。第四,开放性。创新思维范式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具有明显的兼收并蓄性。比如,它兼容了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五,中国特色性。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历史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具有客观的清晰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开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范式形成和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范式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反之,若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因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人民和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形成提供了理论渊源和实践沃土。进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典范。革命时期,他们从一开始就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和培育国人思考问题和评判形势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并示范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范式探索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显然,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经典范例和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中既有的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根”。

(二)酝酿和开启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思维范式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酝酿和开启阶段。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他以创新思维范式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因此,邓小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引路人和倡导者。“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创新思维范式的基本内涵和呈现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建设模式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要靠党和人民自己探索。显然,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思维范式,具体是指我们要在“社会主义”这条历史长河中摸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可靠石头”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基于此理解,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思维范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本质内涵:其一,主体的思维要跟上社会主义和世界形势的千变万化,思维的主体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视野。邓小平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的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3]291-292同时,他又强调:“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3]191,“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291。其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价值立场。创新思维范式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四项基本原则是“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思维范式的基本立足点和根本价值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既可以判断思维观念的党性,也可以判断思维范式的价值立场。其三,接受人民监督和检验。邓小平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风险、有困难,在探索的道路上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改正。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答案是:群众路线。简言之,我们思维是否创新、思考出的东西是否正确最终要放到实践中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邓小平提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4]其四,坚持思维范式与客观实践的辩证统一。有学者提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主要有中国问题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手段选择与目的指向相结合、政治关切与经济考量相结合、思辨逻辑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等特点[5]。“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思维范式,不是抽象的脱离实际情况的形而上学,要坚持从中国和世界客观实际出发,坚持思维、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所以说,实践性是邓小平创新思维范式的本质特征之一。

(三)初步形成阶段

“创新思维”概念的正式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初步形成阶段。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江泽民审时度势,秉承邓小平创新思维范式,正式提出了“创新思维”的概念,自觉地建构了“创新思维”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初步形成,从而开启了创新思维范式的系统化、理论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6]。在北戴河同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又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7]后来还进一步强调,“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走出一条新路子”[8]。21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能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此,江泽民正式提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重大课题,不断尝试创造性的解答,并试图以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思考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21世纪的全新战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等党的经典文献中,“创新”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可以说,“创新思维”贯穿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和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之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词。总之,“创新思维”概念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理论及其范式。综上分析,初步形成阶段的创新思维范式凸显出三个方面的本质内涵:其一,科学的态度。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面对新世纪新实践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与步骤的科学态度。江泽民提出:“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9]569其二,先进的方向。始终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是思维范式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思维创新和创新的思维要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三,正确的方法。思维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构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理论及其范式的当代中国形态,最终实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维范式解答中国问题的预设目标。江泽民指出:“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正确的思想方法,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全面、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问题。”[10]

(四)基本定型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基本定型阶段,也是当代中国科学的创新思维观形成阶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1]。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党和人民的思维立场、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基本定型阶段,党和人民自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并开始主动深入建构科学的范式观念。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主体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坚持科学的范式发展观念和主动构建科学的实践推进范式。基本定型阶段的创新思维范式本质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科学发展是创新思维范式的双向度追求。科学发展既是思维主体的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也是思维创新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标准。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2]13。其二,构建创新思维范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战略。创新思维范式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党和人民拥有科学的创新范式(包括创新思维范式)。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13]。其三,创新思维范式关系到创新道路的探索。建构全民族共有共享的创新思维范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才能完成的,是一个宏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古代中国是一个世界创新大国,有着杰出的创新意识和深厚的创新底蕴。而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对这样的困境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胡锦涛指出:“要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2]20

(五)转型升级阶段

顶层设计思维范式的提出和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转型升级阶段。顶层设计概念首次进入中国官方文件是在“十二五”规划中。那么,什么是顶层设计呢?目前,有几种代表性的定义。比如,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是指价值理念与操作实践之间的蓝图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顶层决定性;二是整体关联性;三是实际可操作性[14]。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指出:“顶层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因为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15]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顶层设计”阶段。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范式转换也需要借鉴系统工程理论,加强顶层设计,建构具有统领地位的总体范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6]“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出现了第一次整体性转型升级,这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完善和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通常,“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两种思维范式,前者是在没有任何现成模式指导下的自主思考和探索,面临着随时修正的可能,属于“发散性”创新思维范式。而后者,是充分吸收了哲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思维方法和已经积累的正确经验,特别是系统工程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建构的“收敛性”创新思维范式。显然,“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范式要求党和人民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做到既要善于开拓创新,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经验和优势,整合古今中外的思维优势,最大限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结构逻辑

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阶段具有一脉相承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质同式异的结构形态,正确地解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

(一)人文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思维并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文”的解释:一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二是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17]。笔者认为,“人文”,一是强调人的主体性,二是强调人的文化,特别是人类先进文化。基于此理解,人文创新思维是指旨在传承和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思维模式,实质是作为文化主体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如何践行和创新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大众化、国际化,强化传统优秀文化的民族化,最终实现主体价值。科技思维,即科学技术思维,又叫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文创新思维强调的是内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化,科技创新思维强调的是外在科学活动的熏陶和学习。前者彰显人及内在性思维动力,后者彰显科学技术及外在性思维指引力。

当前,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力。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2]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要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文思维创新不可或缺性,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内在地规定人文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思维并重。第一,人文思维催生创新内在动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18]。党的十八大提出:“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12]42。第二,人文思维与科技思维协调推进、协同创新、综合运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2]45中国特色的创新思维范式不是单一突出某一个思维的重要性,它强调所有类型思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内在地要求党和人民同步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三,科学把握人文思维与科技思维的历史逻辑关系。由于科技和人文因素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同,人文思维和科技思维经常处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呈现出主次交替的博弈关系。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不能忽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既要体现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优势,更要体现出文化软实力和先进的人文理念。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我们只有通过自身先进的人文理念和社会科学理论才能去征服世界和说服人民,才能去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话语权。当前,有许多学者甚至学校,特别是理工科学校忽视学生的人文思维培育,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更背离了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显然,这样不利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思维范式必须做到人文思维与科技思维并重。

(二)理论创新思维与实践创新思维兼顾

理论创新思维是指主体为实现理论丰富和发展而采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本文强调的理论创新思维是指科学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范式。实践创新思维是指主体思考如何应用创新理论来指导实践发展而采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两者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是新的实践亟需新的理论指导从而催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只有指导实践进行新的创新才能彰显自身价值。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理论概括,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具体展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本质内涵。

江泽民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9]537-538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兼顾是党的治国之道,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本质内涵。首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推进。胡锦涛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向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19]365其次,坚持人民群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体地位。胡锦涛指出:“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645-646再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步伐协调与同步适应。理论创新将满足实践创新的需求作为唯一目的,所以实践创新始终不断地推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9]68。理论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思维兼顾,要求党和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舒服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

(三)精英创新思维与大众创新思维互补

精英创新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精英创新思维是指社会中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商界精英等在思考国家富强和民族解放的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思维范式。之所以是时代精英,是因为他们处在社会的顶端,并通过顶端的优势提出了各种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方案。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狭义上的精英创新思维,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思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并且这些思维范式已经被历史和人民选择。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思维方法(历史—逻辑、具体—抽象、个别—一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等创新思维经典范式。大众创新思维是指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自觉思考“如何推动历史进步发展”这个人类社会重大问题而采取的思维范式。显然,大众创新思维范式,强调的是群体思维,不是强调一个个单一的思维,是对人民群众古今往来进行各种思维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深度总结提炼出来的创新思维模式,它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思维范式,对其他思维范式的构建和检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思维理念和思维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他们的思维方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的主体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等经典理论家,借助于自身特有的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以及人格魅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独有的创新思维品质“摸着石头”思考中国社会主义之道路。从今天看来,以他们为核心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正确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也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创新思维(精英创新思维)为主要组成部分。然而,邓小平等经典理论家始终不以自己的思维方法作为解答问题的唯一思考方式和制定方针政策的唯一依据,他们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思维优势和主体地位。因此,党和人民都是建构创新思维范式的积极主体,两者都不容忽视。党的十八大一方面强调,“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2]8;另一方面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12]5。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包含精英创新思维和大众创新思维的辩证统一。正如胡锦涛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2]23-24

(四)个体创新思维与集体创新思维并举

个体创新思维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在个人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国家大政方针建言献策和监督反馈活动中体现出的个体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当前,党和国家充分利用个体创新思维动力,高度重视每一个人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力畅通渠道和提供保障,保证个体呼声能有效进入国家视野,让个体积极主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各种创新性的思考。集体创新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从狭义上讲,集体创新思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思维总的概括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实质是当前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思维总和。从广义上讲,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视角下有不同的内涵和称谓。当前,有两个代表性的集体概念,一个是中共党人;另一个是人民群众。若进一步细化,还会分类出更多的集体概念。比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政区域、学校等不同的集体。基于本文研究需要,笔者认为,集体创新思维是指基于整体性高度整合和提炼某一个类型集体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经验。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指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基于上述理解,个体创新思维包含于集体创新思维之中,集体创新思维是个体创新思维的最高体现,两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之中。当前,党和国家制定了两者相互催生激发的体制机制。首先,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2]24。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12]。再次,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地治理国家”[12]。最后,“要完善协调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2]。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一方面给予个体进行思维创新的保障,激发个体思维创新潜力;另一方面提炼和概括集体创新思维成果,形成具有科学的大众化的创新思维范式。

(五)“顶层设计”思维与“摸着石头过河”思维相结合

“顶层设计”范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这只是党和人民的创新思维范式一次转型升级,而不是完全替代关系。党的十八大强调,目前的思维理念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目前呈现出两大思维形态的并存与互存的状态。“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思维,指导我们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历史经验直接借鉴下,从客观实际出发,边建设边摸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问题,其思维特质是披荆斩棘、敢于探索和开拓创新。当然,“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思维,既需要主体拥有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也需要主体的科学理论功底和应付各种挑战的智慧。“顶层设计”创新思维,指导我们借鉴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对已经取得的各种建设成就和已经拥有的各种积极资源进行系统优化和整合,制定出经过严格理论逻辑论证和实践逻辑论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显然,“顶层设计”创新思维范式的运行和运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先进经验、科学理论以及可以利用的各种有效资源的支撑,同时还要做到对这种思维能力和效果按照一定的科学范式进行预测和控制。因而,“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可靠的方式检验出真理正确与否,而“顶层设计”创新思维强调的是置顶主体的宏观视野,这种宏观设定主要是为了顺利推动微观展开,强调的是顶端科学思维的示范性和规范性。因而,此两种思维的运行路径有差异,但是其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一致。基于党的十八大新的战略部署和世界客观形势,首先,我们仍然要发扬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任何困难及其应对策略,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显然,“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思维还有存在的必然性,是因为“未来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要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作出创造性的回答”[21]。所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思维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维范式。其次,在我们探索这些未知领域的时候,我们要深入总结和提炼已有的历史经验,整合现有的资源,积极主动借鉴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充分挖掘和展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简言之,边探索边建设,边摸索边整合,边“摸着石头过河”边“顶层设计”。

四、结语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显示,思维变迁决定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在国人运用非马克思主义思维范式没能探索出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很快改变了部分国人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开启了党和人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思维范式的历程。自此党和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战略问题,就找到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当前,党的十八大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了全新的战略部署,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已经凸现。那么,我们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呢?核心在于创新,创造出引领世界的科技文化,创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的战略与步骤,而实现这样的创新首先在于党和人民的思维创新,思维创新又在于转换思维范式,构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思维范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新华字典[K].第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53-454.

[2]储著源.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8.

[5]张兴国.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5):156-159.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4.

[7]党和国家领导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并与他们座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8-08(1).

[8]新华网.江泽民主持召开六省区市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EB/OL]. [2014-05-24].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5/24/content_407881.htm.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9.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7.

[14]于施洋,王璟璇,杨道玲,等.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基本概念阐释[J].电子政务,2011(8):2-7.

[15]刘鹤.为三任总书记起草经济讲话稿[EB/OL]. [2013-11-01].http://business.sohu.com/20131101/n389402297.shtml.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93.

[18]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5.

[1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0]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28.

[2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欢
范式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