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5-07-16 12:18林凤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林凤功,张 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0)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林凤功,张 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0)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企中校”建设在合作环境、合作情况、管理状态和实施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企、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企中校;对策研究

“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物质基地和必要条件,教高函《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8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指出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探索建立“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中校”就是把教室搬到企业,在企业建立教学实施,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使企业成为具备教学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学习,亲身体验和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有效地保障学生就业率;同时,教师通过跟随实习、基地挂职锻炼等,到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攻关、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等方式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2]。

一、“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中校”的合作环境不够完善、优越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但至今仍未形成完备的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的保障,政策法规不完善、不健全[3];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微乎其微;学校制定的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这些导致合作企业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不能很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并且学生的权益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企业因自身场地、员工素质等有限,考虑到生产需要和生产安全顾虑,不利于企中校的建立。

2.“企中校”数量不多,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高职院校为求生存、谋发展而对校企合作“一头热”,大都是学校依靠个人关系或因企业有用人需求而合作,合作的数量有限且不牢固,无法实现为了某一学习目的而选择性地到企业实习实训。从合作的深度、广度来说,一是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个别专业试点上,尚未覆盖所有专业[3],二是绝大多数还限于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提供实践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浅层次的合作[4]。

3.“企中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到位

高职院校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来管理校企合作中的各种事务,但缺乏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细节不到位,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并且因有些“企中校”在外地,学校不方便管理,更不可能派专人驻地专门管理维护。另外,学校一般是当企业实习学生规模大和课程集中实习时派专门老师负责学生管理,其余时间学生处于“放羊”状态,完全靠企业来管理,因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管理、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不到位。

4.“企中校”的实施成效不够理想

学生到“企中校”学习主要体现在认知实习、少数部分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主要依靠企业兼职教师,但因企业兼职教师有自身工作任务,且欠缺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指导工作不到位,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到“企中校”主要是顶岗实践锻炼,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学校自身科研条件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等服务少,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少,企业得到的帮助和实惠少。

二、“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方面的原因

国家层面的有关校企合作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对合作双方的权、责、利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对如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更是没有规定。地方政府也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条例或实施细则,使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未成立专门的机构来为校企合作牵头搭线,促成“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来对校企合作进行有效宏观调控,保障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实。同时,这几年政府虽加大高职教育资金的投入,但相对本科院校而言,投入的资金仍显不足,且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控也不够,致使没有多少钱是真正用于“企中校”的建设和完善。

2.行企方面的原因

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引荐和指导作用,参与专业建设多,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很少,未能将优秀企业介绍给学校,为学校牵线搭桥。大多校外实训基地是因个人关系或是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如用工需求)才与学校合作建设,企业对“企中校”建立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如何建设好“企中校”的思考,更谈不上主动与学院探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具体表现在:有些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事;有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并不是为了储备人才,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根本没必要做额外的付出;有些企业认为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能从中获利甚微;企业因学生在“企中校”实习实训将承担着更大的生产安全和管理压力,担心学生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担心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影响,担心万一学生出事而出现“扯皮”;此外,企业未看到留守企业就业的学生可直接上岗所带来的效益,未看到优秀教师为企业开展(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攻关等技术服务,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自身能力有缺陷,一是企业的实践专家、能工巧匠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二是企业的实践专家、能工巧匠缺乏专业理论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认识到“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也热衷于“企中校”的建设,但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如何建好、用好、管好“企中校”的思考不够深入细致周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够强;缺乏资金投入来完善教学条件;科研经费少和科研设备落后,缺乏理论和实践都具较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来为企业排忧解难[5],导致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如何管理在“企中校”实习实训的学生的思考不够,举措不多,管理不到位,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些因素影响了已建的“企中校”服务企业功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

4.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实习就业的不稳定,影响校企双方的合作。企业给实习学生的待遇未到达学生的期望,或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未让学生满意,或企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不够等,导致学生心态变化,学生不稳定。同时,毕业后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不多,企业想要留下的优秀学生更少甚至没有。这些会影响企业对学校的看法和对合作的态度,影响校企合作。

三、“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加快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保障政策。建议我国应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利,并制定出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切实可行的、与法律法规配套的措施,给予各项政策引导,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大力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宣传和指导作用。政府加强舆论引导,让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及其重要性。通过抓好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6]。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的机构和机制,铺平校企合作之路。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企中校”设施条件和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指导,保证“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和有序拓展。

校企双方提高合作意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合作共识。一方面,学校要以企业需求作为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努力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思想观念,应认识到人才已成为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实现多赢。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系紧密,市场信息把握准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学校对接产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这样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或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学校能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主动探索与实施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采取岗位实习、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缓解企业生产高峰期的用人需求,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行企积极参与其中,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充实校企合作内容。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交流,企业顶岗锻炼、挂职锻炼以及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方式,加大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选聘高水平的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通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职业规范等培训,打造一支结构优化、技能过硬、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学团队;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企中校”教学中的学生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管理优势,联合协同管理,稳定学生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1]程漱玉.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生产性实践基地模式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院报,2014(3):135⁃137.

[2]许新国,冯永红,等.高职院校“企中校”教学模式中构建学生管理体系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3):87⁃91.

[3]任 静,孙秀梅.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73⁃75.

[4]李 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高职院校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22⁃42.

[5]赵建保,李向阳,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4⁃17.

[6]李玉甫,高 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42⁃143.

The Problem s,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College in Com pany’Practice Bases

LIN Feng⁃gong,ZHANG Jian
(Dept.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college in company’practice bases is important in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company and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from cooperation environment,cooperation status,cooperation effect and management status,analyzed the reasons from government,en⁃terprises,schools and students,and researche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college in company;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717

A

2095⁃8153(2015)03⁃0023⁃03

2015⁃04⁃25

湖北省职教研究中心2013-2014年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G2013B009)。

林凤功(1982-),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张 健(1967-),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