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视阈下四方联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5-07-16 12:18姜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

姜燕

摘 要: 生态系统视阈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由政府、学校、企业与行业四因子共同组成,且四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也是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生态系统;四方联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01-04

作者简介: 姜 燕(1969-),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职教育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1]。由此可见,深化校企合作,贯彻实行“下得去,上得来”即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精英来学校,是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优化专兼结合师资团队,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只倚重学校和企业两因子,对政府与行业两因子重视程度不够。生态系统视阈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由政府、学校、企业与行业四因子组成,且四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也是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系统论的理论渊源

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促使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或生物群落内的各生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占据一定空间、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根据此定义,一所高职院校、一座城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2]。

按照奥德姆生态系统论,高职院校系统既是一个独立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生态系统,自身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功能是否平衡,发展是否持续,都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是否储备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生态化特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因此,用生态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高职院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系统视阈下四方联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征分析

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由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四个主要要素(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这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且同时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这个生态系统,仅从四要素中的某个单独要素或两个、三个要素间开展研究是不够的,必须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从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角度深入开展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这个系统存在的问题[3]。

基于生态系统视阈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其生态化的核心是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一个由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四个生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每一因子都是这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四因子各有其目标与价值取向,但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进步, 每一个因子依赖于其他因子动态地呈现出共生与竞争、平衡与发展的状态。

这个由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四生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各个要素相互依存, 如果四因子间是耦合的、协调的,就会促进整个生态系统(高职师资队伍)良性运转,反之,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高职师资队伍的生态化建设正是通过协调四种生态因子,着力于解决高职师资队伍生态系统里的矛盾和失衡,促进它们的共生和发展,从而推动高职师资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用生态系统论做指导开展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有利于促进四因子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和共同进步,从而在提升高职师资队伍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发高职教育发展活力,提高高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促进社会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系统视阈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校企行四方联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四种生态因子因为各自利益需要,虽有互动,但耦合性与协调性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具备良性循环动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系统。

(一) 缺少政府顶层设计

政府在四因子互动中,没有发挥好推动和引导的作用。政府在专业发展、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方面整体引导不到位,既没有通过法律法规硬性规定企业参与高职师资的培训与培养,也没有通过税收优惠等杠杆刺激鼓励吸引企业参与,更没有拨出专款作为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由于缺少顶层设计,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只有学校一个生态因子单边活跃,其他因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表现不活跃,且相互依赖程度较低。

(二) 高职院校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首先,虽然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展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培养,但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上,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没有形成可借鉴的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的有效模式。其次,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培训没有常态化和系统化,学校对专业教师下企业没有硬性指标要求,没有具体考核标准,教师下企业多为系部自行安排,教师自己联系企业,缺少学校层面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企业的教师很多为了评职称或定岗需要不得已去企业实践一年,企业培训力度不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成为空想。最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必须达到10%”,很多高职院校根本不达标。学校因子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生态系统虽然表现积极活跃,但因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制约和影响了与其他三因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endprint

(三) 企业没有真实参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没有真正参与教师培养目标制定、师资培养考核等主要内容,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多不愿意给教师提供企业生产实践机会与岗位,即使教师到了企业,也难以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真实环节,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度较低,企业不愿意派遣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人员来学校兼职,既使偶尔来上课,因双方接触和交流甚少,其专家和技术骨干人员缺少教学能力培养和培训,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

(四)行业的指导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行业多有政府背景,又与企业联系紧密,这样的特质使得行业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子。在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依靠行业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最佳途径。但目前在我国,行业在进行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开发时,几乎不考虑学校因子,既不邀请学校参与,也不考虑学校的诉求,导致由行业牵头制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行业用人)标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紧密,行业考虑更多的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行业因子与企业因子互动较多,与政府关系亦较密切,但与学校联系不紧密。

四、生态系统视阈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目前,国内对如何建设高职师资队伍,有诸多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但大多数研究认为政校企三方互动与联动,是打造高职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但笔者认为“121模式”即:1个主导——政府、2个主体——学校和企业、1个指导——行业,由这样四因子组成的四方联动才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路径选择。政校企行四方联动高职师资队伍的生态化建设着力于解决目前高职师资队伍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四因子间的耦合性与协调性,实现四因子的共生与发展,推动高职师资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纲要》明确了政府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政府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首先,各级政府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校行合作的多元化平台,出台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行高职教师系列和企业工程系列职称评聘互通制度,鼓励建设“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高职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把承担学校专业课教学任务、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专家纳入政府财政拨款范围,鼓励这些精英从企业走进学校。其次,发挥政策引导、税收金融与财政转移支付的杠杆作用,对参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企业,在税收、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倾斜,以此激发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职师资队伍的共建,改变目前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生态系统中单因子行动的尴尬局面。再次,为确保行业企业两因子参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生态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行业企业在师资共建中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明确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双师”队伍是企业行业应尽的职责。最后,政府要建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评估监督机制,定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双师”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兼课老师所占比例进行评估监督,为打造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

(二)高职院校要发挥好主体与主动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四方联动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系统中应发挥“主体、主动”作用。学校应依据《大学章程》,处理好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挥好办学主体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企业、行业联系,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对接。学校应按照“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必须达到10%”的要求,明确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学校应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鼓励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并给予他们与学校教师相同的课时费待遇,对能工巧匠要给予教授级别待遇。学校应出台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主动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与流动,解决“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师资队伍短缺、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动手能力不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教学能力不高等问题,在提高高职“双师”师资队伍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5]。

(三)企业要发挥好办学主体作用

《决定》首次提出政府要以购买服务或采取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发挥好“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决定》明确了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因此,企业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贯彻执行《决定》精神,发挥好主体作用。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企业要设立教师实践岗位,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把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是否设立教师实践岗位,是否为教师提供参与生产过程、产品研发等机会,纳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应派遣管理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课程。企业要从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转为从发展战略高度与履行社会责任高度去认识参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接受政府的引导与行业协会的指导,积极主动参与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培养工作,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行业要发挥好指导和监督作用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行业在制定行业整体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时,应把企业是否参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承担多少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任务,作为考核企业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只有行业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从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高职师资队伍培养,才能促进其他三因子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6/22/c_1111255199.htm.

[2] 奥德姆(E·P·Odum).生态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

[3]高凡修.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3(2):13.

[4]姜 燕.政校企三方联动视阈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1-12.

[5] 廖伦建,戴国强.论政校行企在高职教育资源中的有效配置[J].教育与职业,2012(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
江南水乡景观体系的特征与问题探讨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政府职能与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互联网+”下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生态瓶为线索的生态系统教学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