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思政教育求真务实之风

2015-07-16 01:01蒋涛杨强王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

蒋涛+杨强+王凤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人们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往往出现教育形式脱离教育目的而出现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制约着思政教育良性发展。因此,文章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出发,针对思政教育形式主义倾向,探讨了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以杜绝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滋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求真务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3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1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当前,大学生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创新意识逐渐加强,必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地创新并没有引领大学生思想素质、品格素质、文化素质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反而学生集体意识、自主意识淡薄,感恩、诚信缺乏;其原因在于部分思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实际而产生形式主义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真切关注学生成长诉求和价值愿望,求真务实的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思政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随着“95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逐渐形成不同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征。面临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潮的冲击,“95后”大学生思想比以往任何一代大学生更解放。他们思维极为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个性张扬,自信心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强,集意识较弱体;缺乏信念,注重个人成就,功利性强;敢于挑战质疑,富有创新意识,厌恶形式主义;由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追求个人成就的人生观、趋于功利化的世界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

为了开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引导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思政教育不顾培养学生的本质需求而脱离实际内容导致形式主义,突出表现为“浅、旧、软”:(1)以硬性灌输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做表面文章,难以取得实效;(2)活动开展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应有活力,甚至采取官本位的方式强制性开展;(3)约束力和惩治力疲软,只注重制度上的宣教或象征性的批评教育而缺乏必要的惩处,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有教育、说服、引导的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关系

(一)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诠释了民族精神、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要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去培养人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行动中认准目标,明确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为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思想阵地、赋予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的内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我们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理论体系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信念教育,帮助他们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在理念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学生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坚持联系实际,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坚持改进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等基本原则。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迫切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更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和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绝思政教育形式主义的四大着力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你说我听”的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你说我听,你管我从”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切实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巧妙地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能动追求,开展精而优、学生喜爱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杜绝醍醐灌顶式的开展思政教育讲座或活动,我们调动学生聆听讲座、参与活动,靠的不是老师的强制命令和要求,而是学生主动地、自发地个人发展的需求和价值愿望。

(二)尊重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

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态度在逐渐改变,思政工作者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去换位思考,以探索更合适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特征,找准“教与学”的共鸣点和交汇点,做到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相结合。同时,尊重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同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特别是在民族高校中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包容多样性,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把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尊重学生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管理和服务之中。endprint

(三)坚持制度教育原则,注重客观引导与惩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法治,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公平正义。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制度引导教育,不注重制度上的处理原则,约束力和惩治力不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公平及效能。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不仅要讲究“软”的引导,同时也要强调究“硬”的制度,以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每一项制度都说话,每一项程序有发言,每一个决定教育人。原因在于惩处的过程中不仅警醒犯错误的学生,同时也可以达到教育周围同学的效果,有助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四、结语

求真务实难,形式主义易。唯有求真,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时代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唯有务实,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等鲜明特点,由于对学生需求了解不够、工作深度不够、制度实施疲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效能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新颖形式、突出什么样时代内容,都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创新的思维、坚持法治的理念,联系高校本身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深层次上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从办实事的角度解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杜绝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滋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施平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分析[J].时代报刊,2013(3):52-53.

[2]胡刚.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4-131.

[3]佘双好.警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3):145-148.

[4]陈宫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134-136.

[5]龙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创新[J].科技信息,2013(15):540-541.

[6]刘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学理论,2010(16):283-2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